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我要投稿
大部分中国人都听过的大模型,竟然一半美国人没听过。
5月29日,牛津大学、路透社新闻研究所联合发布了一份生成式AI(AIGC)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对六个国家约12,000人的调查中,大量受访者表示他们从未使用过OpenAI的ChatGPT等流行工具,20%至30%的受访者甚至表示他们从未听说过这些工具。
看到没,ChatGPT自2022年底问世以来,就在中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随后,中国的互联网大厂以及一众创业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模型,到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有200多个大模型。然而谁能想到,还有这么多人听都没听过ChatGPT。而美国人中没听过ChatGPT的比例为:
47%。
要知道,去年5月著名市场调查公司YouGov 也做过一项民意调查,当时美国人中根本没有听说过ChatGPT的比例数字是:
54%。
也就是说,一年时间过去了,听说过ChatGPT的美国人只增加了7%。我们可以看到,尽管AI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但普通人的态度是不关心、没影响、无感知。
作为对比,ChatGPT迭代速度有多快?2023年11月,OpenAI CEO奥特曼确认公司正在积极开发GPT 5。上个月,OpenAI 举办发布会正式发布了ChatGPT-4o。而且最新的进展是,ChatGPT-4o全面免费开放:包括GPTs、实时搜索、图片分析、数据分析、文件上传。
虽然说OpenAI官方还没有公布ChatGPT5.0的发布时间,但是从趋势上来看,时间不会太晚了。一方面,以OpenAI为代表的科技公司疯狂发展大模型技术,而另一方面,竟然有一半的美国人都没听过ChatGPT。
而据调查报告,ChatGPT还是知名度最高的生成式AI产品。丹麦为61%、英国58%、美国53%、日本56%、法国55%、阿根廷41%,大幅度超过了Gemini、Copilot等产品。
不仅仅是普通人没听过ChatGPT,而且在企业端大模型的渗透率也不足。美国美国商务部经济和统计管理局最近的一项AI调查显示,只有1%的公司采用了大模型。那么,问题来了。AI大模型是不是伪需求?
确实,企业目前都还只是在观望,到处在组织学习会议精神,或者参与各类大模型技术科普的沙龙。但是真正到立项的还是比较少。
为啥呢?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企业业务人员多以娱乐心态接触,缺乏深入业务场景应用的思考;二是领导层更关注企业整体而非具体业务场景,而大模型更多被视为解决特定问题的强工具,而非全面解决方案。
很多企业认为,通过大模型可以打通业务流程,加速自动化,从而替代大量劳动力。想法很美好,但是实际情况是,目前看大模型基本上会应用企业的某个单点业务流中,比如海报设计、文案写作、客服回答等。
对于企业来说,有意义吗?有,但是不多。
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落地产品。据说限制级网文、视频换脸这种AI灰产,在海外已经赚麻了。只不过,这并不是正常的商业竞争。国内,AI伴侣也被踩下了急刹车。腾讯已经官宣在国内下架AI伴侣产品未伴。
AI伴侣产品很容易滑向擦边内容。5月14日,央视网发文怒斥:AI伴侣产品的擦边能力超乎想象。软件里不仅提供真实人物、历史人物等角色,还会出现露骨的对白。
数字进化岛认为,大模型的落地方向,还是要和各行各业结合起来,让各行业传统的AI变得更精准,比如特斯拉的FSD自动驾驶技术,医疗影像、工业检测等。当模型有了推理能力后,会更加精确。
基于国内的投资环境以及算力基础设施等差异,国内的大模型企业卷AGI其实不太明智。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再一次采访中多次说过,自己并不看好国内大模型发展,但是更看好国内大模型应用的前景。
所以,AI大模型并不是伪需求。根本问题是,目前还没有出现杀手级产品(Killer App),类似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一样。不过从全球范围来看,最强的大模型很可能一直在美国,而最强的AI应用极大概率诞生在中国。
53AI,企业落地应用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大模型应用平台+智能体定制开发+落地咨询服务
承诺:先做场景POC验证,看到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4-05-28
2024-08-13
2024-04-26
2024-08-21
2024-06-13
2024-08-04
2024-07-09
2024-09-23
2024-04-11
202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