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国产AI大模型行业分析(下)- AI应用的商业化打法
发布日期:2024-07-18 04:40:47 浏览次数: 6592

MiniMax:曾经的领跑者转向应用商业化

当前AI应用的商业化时代,充满了风云变幻。早期进入市场并不一定是优势,因为后来者有可能通过更强的技术和资金将前者淘汰。一个例子是MiniMax,这家公司由原商汤科技副总裁闫俊杰于2021年创建。尽管MiniMax较早进入市场,但GPT-3.5直到2022年11月30日才推出。

在2022年10月30日GPT-3.5推出后,大家开始意识到要在这个领域成功,需要大量投入资金。2023年3月,MiniMax开始向开发者提供API服务,WPS AI成为其客户,标志着MiniMax在中国率先推出了类似Copilot的服务。2023年4月,MiniMax获得了2.5亿美元融资,随后在2024年3月再次获得阿里巴巴的6亿美元融资,成为全球AI领域融资第三名。

尽管如此,MiniMax在商业化过程中面临尴尬。他们推出了多个产品线,如Glow(类似GPT-3.5的问答服务)、海螺(搜索引擎)和星野(类似Captain.AI的服务)。然而,这些产品线都没有显著差异化。在中国市场,由于竞争激烈,类似的应用比比皆是,很难脱颖而出。

在中国的AI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公司需要通过差异化来生存。虽然智能语音和语义互动(如ChatGPT)是一个有市场的方向,但仅仅做这些还不足以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公司必须找到独特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特色,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简单复制和跟随主流方向已经不再足够,创新和独特性将成为关键因素。

Kimi:增强检索优化 + 互联网打法成就的AI新贵

2024年初,Kimi与月之暗面频繁出现在互联网圈,2月10亿美元融资后正式开始推广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是智能搜索(AI搜索)。Kimi创始人杨植麟清华大学毕业,在美国继续从事AI研究,曾在谷歌和Meta工作过,并发表过一篇改进Transformer的论文,成为AI顶会的引用第一名。他在2023年4月成立了“月之暗面”,推出了“Kimi助手”产品。

Kimi助手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利用了增强检索技术(RAG)。RAG技术通过结合传统检索和生成模型,直接用于AI搜索领域。AI搜索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不仅在美国有多家公司涉足,中国也有多家公司在进行研发。

AI搜索领域的激烈竞争让百度心惊肉跳,因为越来越多的公司瞄准了百度的市场份额。百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这一市场的潜力巨大,吸引了大量的竞争者。

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专注于AI搜索反而可能带来机会。通过专注于这一特定领域,并利用先进的技术,企业有可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秘塔AI:AI写作转型AI搜索

百亿参数优化实现更好的搜索体验,目前尚未开通付费端口

AI搜索和AI写作是当前热门的商业化领域。一个典型案例是秘塔AI,这家公司由原猎豹移动的首席科学家闵可锐创办,并得到猎豹移动的投资。秘塔AI成立于2018年,最初提供AI法律和公文翻译服务。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的翻译系统逐渐被淘汰。

2022年,秘塔AI推出了“秘塔写作猫”,为留学生提供英文写作工具。这一工具迅速成为留学生英文写作的利器。因为许多留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较弱,需要这种辅助工具,写作猫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然而,随着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写作猫的市场逐渐被替代。面对这种挑战,秘塔AI迅速转型,推出了“秘塔搜索”,进军AI搜索市场。

2023年,秘塔推出自研模型MetaLLM,傅盛透露该模型仅百亿规模,通过持续优化搜索体验,秘塔搜索快速爆红。

秘塔搜索的发展非常迅速,今年3月用户量超过了700万,环比增长了500%,在国产搜索市场中排名第三。排在前两位的是Kimi助手和百度文心一言。虽然百度在搜索市场中占据第一,但它实际上是在自我竞争,导致整体市场份额的净减少。而对于Kimi和秘塔来说,这意味着用户量的净增加。

Kimi助手之所以表现突出,是因为其创始人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并且Kimi在市场推广上也投入了大量资源。Kimi的自然增长已经很快,但通过营销宣传和投放广告,其用户增长率达到了300%。这表明,除了技术,营销宣传也是成功的关键。

尽管秘塔搜索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增长,但其长期发展仍面临挑战。要在AI搜索市场中长期占据前三的位置,秘塔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巩固其市场地位。

AI PPT:矩阵打法覆盖科技领域

AI搜索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情况都是如此。人工智能摧毁了许多小的领域,但也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特别是在中国,有许多特定市场的AI应用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AI应用是人工智能生成PPT。一键生成PPT的功能受到用户欢迎,特别是在应付学校要求家长参与学生活动时。例如,有家长反馈说,他们购买AI生成的PPT是为了在学校活动中展示,节省了自己制作PPT的时间和精力。

这个AI PPT生成工具于2023年8月上线,到11月访问量就达到100万。到今年4月,访问量已达到350万左右,并且业务上线即盈利,目前月收入在百万左右。虽然数额不大,但这个业务有可能成为一个“小而美”的商业模式。

要在AI PPT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需要不断加入中国元素和创新内容,持续升级模板和版本,以抵御主流竞争。这种模式的最大风险在于技术上没有壁垒,主要依靠内容更新和年度用户来建立护城河。如果更新速度不够快或被竞争对手盯上,可能会面临挑战。

公文写作:需求旺盛的隐形牌照生意

在AI应用的背后潜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公文写作。以第四范式为例,他们最初并未意识到这一市场的潜力,但在与客户交流后,发现公文写作需求巨大。客户坦言,他们需要的公文写作基本都是八股文,有固定格式,这种格式非常适合人工智能处理。人工智能擅长模式化的任务,而中国的公文写作正是这种模式化的需求。

然而,这一市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科大讯飞和新华社都在这一领域布局。新华社推出了“新华妙笔”,而人民日报也可能会涉足这一市场。这反映了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小众市场也能被迅速开发出来,因为开发成本和门槛降低了。

在这种环境下,内容的垄断门槛成为关键问题。谁拥有内容的解释权?谁的内容更权威?以公文写作为例,用户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新华社的“新华妙笔”,因为它能保证写出的文章没有政治错误,尽管讯飞可能在界面设计上更优。未来,政府可能会规定,公文写作必须使用特定的辅助工具,如新华社或人民日报的产品,以确保内容的政治正确性。

出门问问:十年时间不断转型,4月港股上市

很多公司在某个领域耕耘多年,现在通过结合人工智能希望提升竞争力。一个典型例子是出门问问。出门问问2012年成立,创始人李志飞作为谷歌科学家,得到谷歌投资。这家公司早期专注于智能语音互动,推出了智能手表和智能音箱,但市场反应平平。一方面,当时智能语音互动技术不够成熟,用户习惯也未养成。尽管未来语音互动可能成为常态,但是否能借此机会崛起仍需观察。

出门问问在2017年与大众合作开发智能车载助手,并推出智能音箱。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2023年推出了“魔音工坊”,能够随时调整音调并生成语音内容。虽然这一领域看似迎来了春天,但问题在于:这春天是帮助公司成长还是革新市场?

出门问问4月港股上市,招股书显示,2022年公司智能手表业务已不及0.6%,AI领域整体收入为5亿人民币,市占率仅0.3%;AIGC收入为500万美元(3500万人民币),除魔音工坊订阅周期超过12个月(14.2),其他AI服务用户周期仅2-8个月。由此可见,公司处于商业化早起,缺乏市场竞争力。

技术对产业的影响通常分为三类:产业增强、产业颠覆和产业新增。对于出门问问来说,如果没有独特的壁垒、护城河和足够大的用户量,人工智能的到来可能会颠覆而非增强其市场。智能语音技术的进步可能直接取代出门问问的产品,而不是提升其产品能力。因此,虽然公司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升级,但如果壁垒不足,反而可能被新技术所替代。

ACE Studio:虚拟歌手到出海音乐制作平台

聚焦音乐生成赛道,依靠出海实现业绩十倍增长

在人工智能领域,找到特色和细分市场(Niche Market)是未来的主旋律。这意味着会出现大量的小众应用,这些应用在特定细分市场中可能非常成功。比如,ACE Studio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ACE Studio的创始人郭靖曾在迅雷和乐逗游戏担任产品经理,并创业开发聊天机器人。后来,他转向用户生成内容(UGC),专注于音乐制作。

AI 音乐在中国市场需求有限,用户付费意愿不强。然而,在全球市场尤其是欧美,AI 音乐有着稳定的细分市场。参加今年初的全球最大音乐行业展 NAMM Show 后,ACE Studio 在全球市场迅速走红。尽管这个市场不大,但足够稳定,目前每月收入几百万人民币,其中90%来自美元收入。

这种细分市场的成功也是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新一轮出海的原因。除了大模型出海外,还有一批新的应用借助人工智能实现出海,类似于当年的游戏产业。这些应用可能不会变得非常庞大,但能够带来长期持续的收入。

什么值得买AI助手:AI搜索的行业细分应用

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什么值得买”AI助手。它背后由Kimi提供智能搜索和推荐支持。这展示了应用创新的另一种路径。

在应用开发中,有几条主要路线:

传统路线:搜索和语音语义互动,这些是竞争激烈的领域,往往由大厂主导,胜出难度大。

个性化应用:这类应用分为两种:

有内容壁垒的应用:例如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在中国市场的八股文公文写作,这种应用有独特性和较大的市场

小团队开发的创新应用:例如ACE Studio的音乐制作和“什么值得买”的购物推荐。这些应用虽然开发门槛不高,但可以快速创新和迭代。

未来两年,预计会有成千上万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涌现,特别是在手机终端上。这些应用虽然大多数可能不会成长为巨头,但极少数有可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的巨无霸。

如何判断一个应用是否有成为未来巨无霸的潜力?不能仅从今天的体量来看,因为当前有很多体量相似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关键原则:

市场规模和天花板:应用是否有足够大的市场和增长潜力。如果天花板太低,如一键生成PPT,显然不具备成为巨无霸的潜力。

市场壁垒:应用是否具备独特的壁垒,能够抵御竞争对手的进入。

总结

美国对开源大模型的封锁无效:尽管美国试图控制开源大模型,但这种封锁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

中国大模型之争:目前,中国的大模型之争主要集中在两类头部团队:大厂和超级牛团队。关注这两类头部团队即可。

AI应用开发门槛降低:基于大模型的AI应用开发门槛在进一步降低,这将带来两类应用的爆发性增长:

特权开发者:拥有专属内容或权威性的开发者,例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各类政府机构,这些将推动大量应用的出现。

小团队终端应用:小团队开发的终端应用将在未来两年内呈现爆炸性增长。这些应用中将孕育出未来的巨无霸公司。通过持续监测和支持,有望在未来10年内看到这些公司成长为新的BAT级企业。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回到顶部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