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企业级应用就不配用“千亿参数”大模型吗?
发布日期:2024-07-26 14:40:06 浏览次数: 1764


2024年年初,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正式发布了单卡可部署的百亿模型——猎户星空大模型。傅盛表示:”企业应用百亿参数就够了,猎户星空训练了140亿参数的大模型,在企业应用的专业场景中可以实现千亿参数的效果。“然而,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参数对于大模型到底有哪些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参数到底是什么?

AI大模型的“参数”通常指的是模型中可学习的权重和偏置,这些参数通过从数据中学习来调整,以便模型能够执行特定的任务,如分类、预测、生成等。在深度学习模型中,参数是构成模型的基础,它们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更新,以最小化损失函数,即减少模型预测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

在深度学习中,参数主要包括:

  • 权重(Weights):连接模型中各个神经元的权重,用于调整输入数据的重要性。

  • 偏置(Biases):即使所有输入都为零时,也能使神经元被激活的参数。

参数的数量取决于模型的架构(例如层数、每层的单元数等)和类型(如CNN、RNN、Transformer)。参数的多少直接影响模型的学习能力和复杂度。

那么,大模型参数的多少对于AIGC有哪些影响呢?

大模型参数的多少对于AI生成内容(AIGC)的影响包括以下方面:

  1. 表示能力:参数越多的模型通常具有更强的表示能力意味着它们能够捕捉到更复杂的数据特征和模式。这对于AIGC特别重要,因为生成高质量、多样化的内容往往需要模型理解和处理复杂的数据特征。

  2. 泛化能力:虽然参数数量增加可以提高模型的学习能力,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和适当的正则化技术,过多的参数可能导致过拟合,即模型在训练数据上表现良好但在未见数据上泛化能力差。因此,对于AIGC项目,设计和训练大模型时需要仔细平衡参数数量和模型的泛化能力。

  3. 计算资源:参数越多,模型的训练和推理(生成内容时的计算过程)通常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时间。这对于有限的计算资源或需要快速响应的AIGC应用来说是一个挑战。

  4. 创新和多样性:参数量大的模型在处理复杂任务和生成创新内容方面通常更为有效。它们能够学习和模拟更广泛和深入的数据分布,从而在AIGC任务中产生更多样化和新颖的输出。


总之,大模型参数的多少对于AIGC有着重要的影响。参数数量的增加可以提升模型的表示能力,从而改善生成内容的质量和多样性。然而,这也带来了过拟合、计算资源需求增加等挑战。因此,设计和训练AIGC模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参数数量、数据量、计算资源和任务需求,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效率平衡。

我们还需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哪些因素是决定AI大模型参数的关键因素?

在决定AI大模型参数的众多因素中,没有单一的因素可以被视为最关键的,因为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并共同影响模型的设计和性能。然而,如果需要强调某些方面的重要性,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模型架构:模型的基本架构是决定其参数数量和类型的基础。架构定义了模型的基本结构和运算方式,这直接影响到模型能够学习哪些类型的特征以及如何学习这些特征。例如,深度学习中的不同架构,如CNN、RNN和Transformer,各自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和任务,其参数的数量和配置方式也有显著差异。

  2. 任务复杂度:任务的复杂性直接影响模型需要学习的特征数量和复杂度,从而影响参数的数量。更复杂的任务通常需要模型具有更高的表示能力,这通常通过增加模型的深度(层数)和宽度(每层的单元或维度数)来实现,从而增加参数数量。

尽管模型架构和任务复杂度在决定参数数量和类型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其他因素,如可用的数据量、优化和正则化技术、硬件资源以及研究和实验发现的最佳实践,也不可忽视。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模型的最终设计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和训练AI大模型是一个迭代和多目标优化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以达到特定任务的最佳性能。

如何平衡大模型参数的数量和AIGC任务的性能需求?

平衡大模型参数的数量和AI生成内容(AIGC)任务的性能需求是一个挑战,但也是实现高效、高质量生成模型的关键。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方法:

1. 数据增强和预处理

  • 数据增强:通过旋转、缩放、裁剪等方法增加训练数据的多样性,可以帮助模型学习到更广泛的特征,减少过拟合,从而在参数数量和性能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 预处理: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标准化、归一化等,可以提高模型的训练效率和泛化能力。

2. 选择合适的模型架构

  • 架构选择:选择适合特定任务的模型架构。例如,对于文本生成任务,Transformer基础的架构可能比RNN更有效,因为它们在处理长距离依赖时表现更好。

  • 模块化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如使用注意力机制、残差连接等,可以提高模型的学习能力,同时减少必要的参数数量。

3. 正则化和优化

  • 正则化技术:应用L1、L2正则化、Dropout等技术可以减少过拟合,使模型在有限的参数下达到更好的性能。

  • 优化算法:选择合适的优化算法,如Adam、RMSprop等,可以加速模型的收敛,提高训练效率。

4. 知识蒸馏

  • 知识蒸馏:通过知识蒸馏技术,可以将大模型的知识转移到参数更少的小模型上,以此来平衡性能和参数数量。这种方法允许小模型在保持相对较少的参数的同时,达到接近大模型的性能。

5. 迁移学习和微调

  • 预训练模型:使用预训练模型作为起点,通过迁移学习和微调来适应特定的AIGC任务。这样可以利用大模型的强大表示能力,同时减少从头开始训练所需的资源和时间。

6. 注意力机制和稀疏性

  • 注意力机制:利用注意力机制可以提高模型对关键信息的敏感度,提高参数的使用效率。

  • 稀疏性:通过引入稀疏性,例如稀疏注意力机制,可以减少模型中有效参数的数量,从而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减少计算资源的需求。

7. 多任务学习

  • 共享表示:通过多任务学习,不同的任务可以共享底层表示,这样可以在不显著增加参数数量的情况下,提高模型在多个任务上的性能。


最后,我们回顾一下傅盛的说法,是否在企业级应用,百亿级参数已经足够了?

在某些特定领域,随着AI技术的进步和优化方法的发展百亿级参数大模型确实可以达到千亿级大模型的效果,同时,百亿级参数大模型相较于千亿级大模型具有更多优势:

1.更低的部署和维护成本

对于特定领域的应用,或是数据相对简单的情况,较小的模型可能就足够用了,并且更易于部署和维护。

2.更低的模型训练和推理成本


千亿级参数的模型需要显著的计算资源来进行训练和推理,这可能会导致较高的成本。在资源有限或成本敏感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考虑使用参数规模较小的模型。


3.更低的延迟和成本

实际应用中,需要在模型性能和运行效率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有时,通过对模型进行精细的调整和优化,较小的模型也能达到接近大模型的性能,同时具有更低的延迟和成本。对于需要实时响应的应用,模型的推理速度可能比参数数量更为重要。

结语

在企业级应用中,是否需要百亿级参数的AI大模型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在决策时,应综合考虑模型性能、资源和成本限制、以及部署和维护的复杂性等因素。在某些情况下,更小、更高效的模型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53AI,企业落地应用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大模型应用平台+智能体定制开发+落地咨询服务

承诺:先做场景POC验证,看到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回到顶部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