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和创始人交个朋友
我要投稿
微信搜索接入DeepSeek-R1,真的值得兴奋吗? 核心内容: 1. 微信搜索接入DeepSeek-R1功能及灰度测试详情 2. DeepSeek-R1的定位与实际应用场景的不匹配 3. 数据调用限制和功能重叠问题探讨
微信搜索宣布接入DeepSeek-R1并开启灰度测试!消息一出,科技圈沸腾了。但作为一个经常和AI打交道的老司机,我却想泼一盆冷水:这次的微信搜索接入DeepSeek-R1,大可不必!
先让我们先来捋捋这次微信搜索更新接入DeepSeek-R1 的一些关键信息。目前仅部分用户可以灰度体验这一功能,它被集成在微信顶部的搜索框中,同时可以调用微信生态内的内容。
目前已有的功能特点和限制包括:
1. 回答附带完整推理过程
2. 支持结果直接转发好友/群聊
3. 暂不支持连续对话和历史记录
位置的问题
这点其实很好理解,想想看,你平时用微信顶部搜索框主要在干什么?多半是查找聊天记录,搜索公众号,或者找到某个小程序。
说实话,在这个小小定宽的搜索框里敲上一大段文字的场景,可能连1%都不到,我相信大部分人的操作习惯应该还是象使用搜索引擎那样使用关键词进行搜索。
而DeepSeek-R1最强大的地方恰恰在于它的深度思考能力。
要得到深度思考的结果,你得先思考一下如何提供深度的素材和提问
DeepSeek-R1的定位就是一位耐心的智囊,需要你详细地描述需求,它才能真正发挥真正威力。否则直接使用DeepSeek家其他的模型就好了
如此这般把它放在一个用户习惯性只输入几个关键词的搜索框里,等于一位能写长篇大论的作家限制在写便利贴上,所以微信搜索其实也只可能被局限在简单的联网+搜索上。
数据困境
按照腾讯官方说法,微信并不会在服务器保留用户的会话记录。
这句话背后的含义耐人寻味。除非腾讯要"左脸打右脸",否则DeepSeek-R1能调用的数据范围将其实十分有限,基本上AI搜索就是被限制在了微信自己的生态内容圈子里,因为一旦涉及到个人任何聊天记录的调用,那么这些信息必然会交由大模型来处理,环节越多,过程越多,个人隐私和AI搜索整合之间就很难相容。
功能重叠
眼尖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腾讯家族已经有好几位成员接入了DeepSeek-R1。腾讯元宝、QQ音乐都已经走在了前面,更多产品线还在排队等待接入。这种重复建设,如果要将DeepSeek-R1作为一个生产力工具, 那么作为普通用户真的会愿意把对话分散在各个平台吗?而且目前微信搜索暂不支持连续对话和历史记录的
这是另一个"小而美"或者"用完即走"? 一个搜索功能真的需要深度吗? 是不是直接DeepSeek-v3或者自家的混元就行了呢?
不敢不敢,只算浅谈一下(吐槽)个人观点:
与其在搜索框里硬塞一个DeepSeek-R1,不如把精力放在解决用户的真实痛点上。好的产品功能要像呼吸一样自然,而不是为了跟风而生硬地往里塞。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2-23
大语言模型(LLM)正在重构数字时代的底层逻辑
2025-02-23
一键部署DeepSeek-R1等1700+顶级AI大模型,这个神器太强了!
2025-02-23
我本运维,却用Cursor为公司开发了两套系统
2025-02-23
DeepSeek背后的技术基石:MoE、数据并行与模型并行全解析
2025-02-23
DeepSeek 背后的数学:GRPO
2025-02-23
一个 DeepSeek 倒了,千千万万个 DeepSeek 又站起来了?!
2025-02-23
万字长文全面解读YOLO的前世今生:从 YOLO-v1 到 YOLO-v12
2025-02-22
以接近零的成本运行 OpenAI Swarm 多 Agent 框架
2024-08-13
2024-06-13
2024-09-23
2024-08-21
2024-05-28
2024-08-04
2024-04-26
2024-07-31
2024-07-09
2024-09-17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1
2025-02-20
2025-02-19
202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