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探索AI领域商业模式的新路径,洞悉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核心内容: 1. 华为鸿蒙AI的拟人化功能及其商业模式启示 2. AI技术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和代表性产品 3. 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融合理性与感性的人造硅基生命
上个月,华为发布了自家首款纯原生的鸿蒙折叠屏手机Pura X,并搭载了基于全新心理大模型的鸿蒙AI。这款鸿蒙AI会根据用户的语音输入感知情绪,并自适应调整输出的语音,让它更拟人。
在我看来,这种拟人的AI产品,是接下来AI产品的一个迭代方向。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基于下面几个事件:
1、最初各家公司的大模型,本质上都是Chatbot,即聊天机器人,区别仅在于性能和参数量的不同。至于其他方面,无论是文生图、文生视频,还是基于上下文理解的扩写缩写,本质都是在同一个赛道疯狂内卷。
对于初次使用的人来说,确实会感觉到新鲜,就像22年底突然火爆的ChatGPT一样。但时间久了,当大家都陷入这种性能和参数量的同质化竞争时,很快会让用户失去持续使用的兴趣。
2、24年底DeepSeek横空出世,它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推理,以及富有哲学性质的表述,让用户感受到了,大模型也开始初步具备了类人的逻辑思考能力,这也是AGI的雏形。
3、再到3月初突然出现的Manus,它开始在原来的基座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基础上,基于多智能体技术架构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即AI应用领域。
Manus可以根据用户输入自适应选择大模型,并通过调度多个Agent自动完成任务交付结果,这大概率是未来AI应用的一种发展方向。
4、3月20号,华为发布的全新产品上开始深度集成拟人化的AI手机助手,结合上面几个关键性的事件,我突然意识到,AI领域的商业模式路径,越来越清晰了。
我们可以将AI领域的技术发展路径,粗略的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截至目前,AI领域正处于基座/通用大模型(如DeepSeek)持续深耕和智能体(Multi-agent和任务智能体)多方向探索阶段。
为什么我会在本文开头如此强调AI的拟人化,以及以DeepSeek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厂商要追求AGI能力,本质是因为,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期待和设想,从来不是一个聊天机器人,也不是一个文本处理机器,更不是一个概率预测机器,而是一个既具备人类理性思考能力,又可以感知人类感性思维的人造硅基生命。
当然,这是对于终局的一种设想。截至目前,我对于AI领域商业模式的判断是这样的:未来在AI应用领域,AI助手除了搭载于手机上,还会进一步扩展到涉及工作和生活各领域的终端设备上。
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设备(手机智能助手)、生活设备(IoT智能家居)、出行领域(车载智能座舱)、专业设备(医疗/工业/矿山/物流/港口/调度),以及其他领域(手表/眼镜/耳机)等外接设备。
前三者,就是所谓的人+车+家,目前唯一具备这个雏形的公司是小米。后面的几部分,则可以统称为AI一体机,这也是今年大A炒作的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概念。
当然,要达到这一目标,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大模型需要进一步降低算力和电力消耗、比如云端一体化的深度融合与打通、比如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比如行业大模型要解决数据资产整合问题等。
最后,分享六点我对于AI领域商业模式的思考。
1、AI的三大底座是算力、算法、数据,基于此才能构建底层大模型。
2、AI时代,通用大模型会成为新的操作系统,成为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
今年各个云厂商疯狂在云基础设施领域大笔投资,就是提前占领身位,希望自己成为未来的基础设施供应商。
云厂商的商业模式,是提供基于底层大模型的配套服务,包括算力、算法和部分数据资源。对公业务则是SaaS或者私有化部署,订阅收费。对私业务则是算力租赁,以及微型AI模型调用服务(付费)。
3、通用大模型的特点,可以理解为样样通,样样松,行业大模型和微型AI体会成为下一阶段的爆发点。
在基础的文本理解、逻辑处理领域,底层大模型的能力几乎都差不多,唯一的差别就是算力、性能和成本的不同。
4、行业大模型,属于B2B领域,要想将AI能力深度赋能到场景中,只能专门训练具备行业特性的大模型。
行业大模型,需要自上而下的资源整合,因为高质量的行业数据基本都掌握在大厂、垂直领域龙头以及国企手中,单靠个人无法调和里面的利益。
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作者,只能买垂直领域的模型,以此构建应用层。
5、在大模型这一操作系统之上,才是应用层,包括但不限于智能体、AI一体机。
AI应用还未出现出圈爆款,但已经有具有特色的垂直领域产品出现,比如百度文库、秘塔AI搜索。
智能体本质上是将非结构化的复杂问题抽象,然后变成模块能力。工作流,则可以理解为自动化的ultra版本。
智能体和工作流结合使用,智能体可以增强工作流的灵活性(动态调整),工作流可以协调多个智能体完成更复杂的问题。
6、AI应用领域,其实是B2C、C2C的商业模式,更适合小微企业/自由职业等人群参与。
小微企业以及自由职业人群,AI时代最大的机会点也只有应用层,本质上还是资源匮乏问题。但借助AI这一波浪潮,普通人可以参与到这一轮的财富分配和阶层跃迁当中。
AI带来的变革, 最大的蛋糕一定会出现在应用层和C端。 因为大模型的门槛太高,且是一个极度激烈竞争的维度,不适合普通人,是大厂玩家的资本游戏。
对普通人来说,将AI大模型当作生产力工具,利用它构建一个个新的工具,多尝试垂直细分领域的工具。这里的工具可能包括智能体、全新的AI应用、甚至还未出现还很快要出现的全新类型的产品。
很多时候用户的问题,恰恰是狭小范围内的具体问题。普通人,特别是自由职业,更应该主动学习应用这些通用大模型工具,去发现用户的真实痛点问题,然后开发小而美的 AI 应用。
用一位硅谷投资人的观点来说,这次AI浪潮中,大概会有三类选手能够从中获益:
第一类是大公司,因为他们有钱有资源做模型,且大公司业务生态和渠道比较完善,商业模式可以很快闭环。
第二类则是像OpenAI、DeepSeek这样的AI创业公司,扮演了AI领域创新领头羊角色,可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三类则是独立开发者或者小微企业,Crusor、Trae等工具大幅度降低了编码门槛,同时底层大模型的能力在不断变强,且逐步开源,这是技术平权的一个很明显的进步。
独立开发者重要学会调用API,甚至只需要学会合理的使用提示词,就能快速的开发出小而美的AI产品。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4-19
Exa:给 AI Agent 的 “Bing API”
2025-04-19
Chrome过时了,AI Agent需要自己的浏览器。
2025-04-19
n8n + mcp王炸组合:5个节点轻松搭建一个AI工作流
2025-04-18
火山引擎OS Agent解决方案、豆包1.5·UI-TARS模型发布
2025-04-18
前沿导读 | 基于大模型智能体的出行行为模拟
2025-04-18
大概念模型(Large Concept Models)会取代提示工程吗?
2025-04-18
AI 重要概念科普与热门技术解析
2025-04-18
大模型落地的六大核心模式总览
2024-08-13
2024-06-13
2024-08-21
2024-09-23
2024-07-31
2024-05-28
2024-08-04
2024-04-26
2024-07-09
2024-09-17
2025-04-18
2025-04-16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2
2025-04-12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