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算法备案与大模型备案:你们是否已完成双备案?”

发布日期:2025-04-21 15:57:45 浏览次数: 1516 作者:AIGC星际社
推荐语

掌握AI服务合规新要求,确保业务顺利进行。

核心内容:
1. AI产品备案现状概览与必要性
2. 不同AI服务备案流程与周期
3. 企业备案操作指南及注意事项

杨芳贤
53A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自《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以来,已经有大量的AI产品完成了算法备案和大模型备案及登记。
 截止目前,国家网信办已发布十批算法备案已通过的清单,近5000个深度合成算法完成算法备案。300多个大模型完成大模型备案,完成大模型登记的企业也在200个左右。
问:我们提供生成式AI服务的产品,到底是做算法备案、大模型备案还是做大模型登记呢
答:算法备案一定要做,算法不管是基于开源微调还是调用第三方API提供的服务,都需要做算法备案。模型基于开源微调的,同时也可以申请做大模型备案,调用第三方API的申请大模型登记即可。企业规模都还不错的建议直接双备案。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直接咨询国家网信办。

问:各个备案的周期呢
答:
算法备案的周期在2-3个月
大模型备案的周期在6个月左右
大模型登记的周期在3-4个月

问:我们算法是TOB,以API或sdk的方式提供服务如何做备案
答:算法备案做技术支持者的角色,将来调用你们的服务的客户,他们需要等你先通过备案,他们才能去申请做算法备案。大模型备案同理。

问:我们既是技术支持的又是服务提供者,(提供b端,又提供c端服务)那我可以同步在一次备案中完成两个身份的备案吗?
答:可以同时进行,但是需要分开2个备案,2个角色的有不同备案要求,提交的资料也是有不一样的。

问:我们有个APP端。我们先备案了一个对话算法,后续增加产品了,有小程序、pc端了,怎么办
答:可以在之前的备案上做变更,增加对应的产品。修改下材料,重新提交审核。审核周期在2-3个月。变更过的算法不会出现在新一批的清单里面,在备案后台有展示.

问:我们有多模态算法,文生图、数字人、视频生成、能不能做一个多模型备案
答:按理来说是不行的,需要分多个进行。建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拨打网信办电话,电话在备案系统下方。

问:我们不是生成类的算法,产品主要检测内容是否由AI生成的,需要做备案吗
答:需要,备案是可以选择所属类型的,填写实际情况。跟AI相关的产品都需要做算法备案。

问:其他注意事项
答:企业先有ICP编号,产品需根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完成标识开发等合规。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