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AI落地】Uber QueryGPT如何让AI实现自然语言转SQL
发布日期:2024-10-30 09:01:03 浏览次数: 1519 来源:无人之路


最近在着力升级一个自动驾驶业务分析的数据仓库。由于历史原因,该数据仓库一开始没有经过系统设计,不同车型的数据处理链路高度相似,但每个车型都有一套功能类似、逻辑重复、名称相近的数据表,光表名就有上百个。除了构建中间层做复用外,还打算借助大模型通过Text-to-SQL来实现通过自然语言查询数据,从而减少数据分析师的认识负担,提升业务运营效率。在调研过程中,发现Uber在博客中介绍了QueryGPT,实现了类似功能,具有相当的借鉴性。于是结合自己的阅读心得,介绍一下QueryGPT。其原文链接?如下:

https://www.uber.com/en-HK/blog/query-gpt/?uclick_id=0ac2178a-ff45-42ee-bd2d-43ba9c3f95e9

Uber最近公开了他们内部的一个AI工具QueryGPT,这个工具可以让完全不懂SQL的人也能轻松查询数据。作为关心AI在数据领域实践的一线研发,我第一时间研究了这个项目,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为什么这个项目值得关注?

首先,这不是一个实验性项目,而是已经在Uber内部实际使用的工具。据官方透露,他们每月要处理120万次数据查询,其中运营团队就占了36%。想想看,一个这么大体量的公司,居然敢用AI来处理核心数据查询需求,这本身就很有意思。

更让我惊讶的是其实际效果:原本需要10分钟才能写出来的SQL查询,现在3分钟就能搞定。如果你做过数据分析,就知道这个效率提升有多大。在他们的小范围测试中,每天有约300个活跃用户,78%的用户表示这个工具确实帮他们节省了大量时间。

QueryGPT是怎么工作的?

从技术角度来看,QueryGPT的架构设计很有借鉴意义。它不是简单地把问题丢给大语言模型,而是采用了一个多阶段的智能处理流程:

  1. 工作空间系统:这个设计很巧妙。他们把不同业务场景的SQL知识分门别类,就像给AI配了不同的"专家组"。比如要查询打车数据,就调用出行相关的知识库。这样大大提高了准确率。

  2. 多Agent协作系统

  • Intent Agent:负责理解用户的查询意图,将自然语言问题映射到特定的业务域。例如,当用户问"昨天西雅图有多少订单?",Intent Agent会识别这是一个出行业务的查询请求,涉及时间和地理维度的订单统计。

  • Table Agent:基于Intent Agent的理解,选择最相关的数据表。它不仅要找出主表,还要考虑可能需要关联的维度表。比如查询订单时,可能需要关联用户表、城市表等。用户可以确认或修改Table Agent的选择,这种人机协作的方式很好地平衡了效率和准确性。

  • Column Prune Agent:这是一个非常智能的优化器。它分析查询需求和表结构,只保留真正需要的字段。想象一下,一个有200多列的表,也许查询只需要其中的5-6个字段,Column Prune Agent就能帮我们精准筛选,既优化了性能,又减少了token使用量。

这种多Agent协作的设计特别巧妙,每个Agent专注于自己的任务,又能无缝配合,最终提供高质量的SQL输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设计大大降低了"幻觉"的风险 - 因为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约束和验证机制。

从MVP到生产:架构演进之路

这个QueryGPT的架构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20多个版本迭代演进的结果。这个过程展示了企业级AI应用从概念验证到生产系统的完整路径。

最小可行产品(MVP)阶段

最初版本其实出奇简单:

  • 只用了7个核心数据表和20个SQL样本
  • 采用基础的RAG(检索增强生成)系统
  • 简单的向量相似度搜索

这个版本虽然简单,但验证了可行性。有趣的是,它在小规模场景下表现还不错。

遇到的挑战

但是,当他们开始扩大规模时,遇到了三个典型问题:

  1. 相似度搜索不够精准:用自然语言直接搜SQL样本,匹配度往往不理想
  2. 理解用户意图困难:直接从自然语言映射到数据表结构有很大难度
  3. token限制:一些数据表超过200列,单表描述就能占用大量tokens

这些问题其实很有代表性,相信很多做企业AI应用的团队都会遇到。

现有架构的亮点

Uber团队的解决方案很优雅,主要包括:

  1. 工作空间机制
  • 按业务领域(如出行、广告、IT等)划分知识库
  • 每个工作空间包含特定的SQL样本和表结构
  • 支持系统预置和自定义工作空间

  1. Agent流水线模式
用户自然语言问题 
→ Intent Agent(理解查询意图并确定业务领域)
→ Table Agent(选择和确认相关数据表)
→ Column Prune Agent(优化表结构和字段选择)
→ SQL Generation(生成最终查询)

这种流水线设计的优势在于:

  • 每个Agent职责单一,便于优化和维护
  • Agents之间的配合形成了强大的错误校正机制
  • 用户可以在关键节点进行干预和调整

下图是Table Agent和用户的互动:

TableAgent
  1. 智能化的表结构处理 Column Prune Agent的设计特别值得关注。它不是简单地删除字段,而是会:
  • 分析查询语义,理解所需维度和指标
  • 保留查询所需的关联字段
  • 确保统计汇总需要的字段完整性
  • 维持表间关系的正确性

如何评估AI系统的效果?

Uber团队在评估方面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他们采用了两种评估流程:

  1. 原生流程:完全自动化的端到端测试
  2. 解耦流程:允许人工干预的组件级测试

评估指标包括:

  • 意图识别准确率
  • 表格选择准确率(用重叠度衡量)
  • SQL执行成功率
  • 查询结果有效率
  • 与标准SQL的相似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使用了基于LLM的相似度评分,来比较生成的SQL与标准SQL的差异。这是个很创新的做法。


评估中的发现

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1. 非确定性问题:同样的问题,可能得到略有不同的SQL
  2. 覆盖率挑战:不可能测试所有可能的业务场景
  3. 多样性答案: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正确的SQL写法

技术选型的考虑

从技术栈来看,Uber选择了:

  • OpenAI的GPT-4 Turbo(128K上下文窗口)
  • 向量数据库存储SQL样本
  • 多个专门的AI Agent协作

这些选择背后的考虑因素值得分析:

  • GPT-4的高准确率很重要,因为SQL错误的成本较高
  • 大上下文窗口对处理复杂表结构很关键
  • 多Agent架构提供了更好的可控性和可扩展性

给企业的启示

这个项目给我们几个重要启示:

  1. AI落地要解决实际问题 不要为了用AI而用AI。Uber选择数据查询这个场景很合适,因为:
  • 有明确的效率提升指标
  • 有大量重复性工作
  • 错误成本可控(生成的SQL会经过人工确认)
  1. 循序渐进的开发策略 他们从黑客松的小项目开始,经过20多次迭代才到现在的版本。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值得学习。

  2. 合理的人机协作 系统不是完全自动的,在关键环节保留了人工确认环节。比如SQL生成后,用户可以检查和修改。这种设计既保证了效率,又控制了风险。

给开发者的建议

如果想开发类似系统,建议:

  1. 从小场景开始
  • 先选择一个业务领域
  • 用少量表和SQL样本验证想法
  • 快速迭代改进
  1. 重视数据质量
  • 精心挑选SQL样本
  • 确保表结构文档准确
  • 建立完善的评估数据集
  1. 设计合理的评估体系
  • 建立量化指标
  • 支持组件级测试
  • 收集用户反馈
  1. 注意性能和成本
  • 优化token使用
  • 减少不必要的API调用
  • 合理使用缓存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当然,这个系统也不是完美的:

  1. AI的"幻觉"问题仍然存在,有时会生成包含不存在表格或字段的SQL。
  2. 用户提问不够精准时,系统需要额外处理才能理解意图。
  3. 对AI模型的token限制仍然是个挑战,特别是处理大型数据表时。

未来发展方向

我认为QueryGPT这类系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包括:

  1. 更智能的意图理解
  • 支持多轮对话
  • 理解业务上下文
  • 处理模糊查询
  1. 更强的可靠性
  • 减少"幻觉"问题
  • 提供查询建议
  • 自动优化性能
  1. 更好的可解释性
  • 解释查询逻辑
  • 可视化数据流
  • 提供优化建议

写在最后

QueryGPT是企业级AI应用的一个优秀案例。它展示了如何把AI技术落地到具体业务场景,如何平衡效率和可靠性,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地推进AI项目。对于正在考虑AI转型的企业来说,这个项目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

如果你对某个技术细节特别感兴趣,欢迎留言讨论。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关注,我会持续分享更多AI领域的深度解读!



53AI,企业落地应用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大模型应用平台+智能体定制开发+落地咨询服务

承诺:先做场景POC验证,看到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回到顶部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