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从从业者角度看这些技术
发布日期:2024-06-05 12:54:15 浏览次数: 1824 来源:吃果冻不吐果冻皮


本文所述的大模型训练技术,特指工程方面的优化技术,而非算法,算法非本人所长。

背景

  1. 笔者去年写过一篇大模型训练的技术综述 (大模型训练技术综述:https://zhuanlan.zhihu.com/p/654028620),现在回头来看,比较的粗浅,之前文章简单的列了大模型常见的一些技术,不免有些遗憾;
  2. 大模型主要的训练技术如3D并行早在19年前(没有详细查证,可能不严谨)就已经有了,23年开始国内开始流行以LLM为主的大模型技术,23年到24年,大模型训练迭代非常之快,笔者认为,经过这一年的发展,大模型训练技术进一步得到了完善,且笔者认为大模型训练技术已接近收敛;

  3. 大模型训练技术栈十分的复杂,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业务需求,对训练所需要的技术是不一样的,如何根据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大模型训练技术,是非常有性价比的;由于笔者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业务线都做过,且热衷于阅读一些论文,故希望将这些经验沉淀下来,以便有需要的人可以了解,同时自己成体系的总结;

目标

基于上述3个背景,笔者决定写一系列博客,主要希望满足如下几点:
  1. 成体系的去介绍大模型训练相关的技术,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详细的去分析主流论文、业界方案的特点,对于每个技术点,可能涉及几十篇文章,优点是比较的全面,缺点是,不一定好理解,可能需要感兴趣的同学自己去阅读对应文章;如笔者的大模型训练(弹性容错) 专栏,目前翻译了业界主流的大模型容错方案,后续也会了解工业界方案,最终会整体做一个总结,内容量非常的多,但是论文翻译由于采用了ChatGPT,故阅读感受肯定不是很友善,有兴趣的建议直接去阅读原版引文,笔者只是论文的搬运工;

  2. 成体系的介绍完大模型训练技术,笔者会整体介绍一些实战案例,笔者一致认为,好的方案是当前业务需求和已有基础设施的完美结合,比如如果全量微调一个7B模型,有搭载IB网络的H100和搭载100G网络的普通网卡的V100集群,我们会选择哪一个,框架上我们是使用Deepspeed还是Megatron,笔者会解答这些问题,并给出合理理由。

整体思路

大模型训练的整体技术栈如下图:

最底层是基础设施层,一般是云厂商或者智算中心提供,当然大模型业务也会根据自身需要,在这几个层面做一些事情。该层主要包括如下:

  1. 异构算力:具体包括A800、H800、华为910B等,一般大模型训练企业购买的就是该算力集群;

  2. 网络:这部分是所有云厂商的差异化部分,一般机器内是由PCIE或者NVLINK,机器间采用RDMA(云厂商一般使用RoCE2或者IB),在网络之上就是根据网络拓扑特点,每个厂商会提供一个类似nccl的xccl,比如阿里有accl、腾讯有tccl、百度有bccl、华为有hccl等;

  3. 调度:这部分一般使用K8S,然而K8S在大模型调度方面有一些限制(主要是构建在线应用调度的),故基于K8S,一般厂商会基于K8S构建适合自己的调度器,这部分非常重要,因为最上层的大模型弹性容错方案和这一块联系紧密;

  4. 文件系统:这部分笔者使用过少,暂时不讨论;

  5. 监控:这部分极其重要,我们知道大模型训练过程中,故障在所难免,大模型容错的基础是监控,如果监控做的不好,难以察觉问题,无从谈容错;

分布式训练并行层

  1. 数据并行:这是非常常见的策略,笔者已经开了一个专栏去分享这部分内容,然而笔者分析的这部分内容核心不在于数据并行,笔者认为数据并行、ZeRO1、ZeRO2、ZeRO3等内容全网已经非常完善了,笔者主要分享的是混合ZeRO系列,如ZeRO++、MiCS等技术,详见 大模型训练(数据并行/ZeRO);
  2. 流水线并行:近年来流水线并行的文章非常非常的多,然后使用广泛的就只有Megatron-LM的流水线并行策略,笔者会分析这些文章,并且探索是否Megatron-LM的流水线并行策略是最优的,还是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工业界主要使用Megatron-LM方案(不过据笔者所知,各个大厂均有一些自己的流水线并行实现以解决bubble和显存不均衡问题);

  3. Tensor并行:该部分其实比较简单又比较难,简单在于Tensor并行本身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难在于用Tensor并行时,如果采用计算和通信重叠,开发工作较难,不少论文对Tensor并行做了一些创新性研究,笔者后续会开辟专栏去分析;

  4. 序列并行:笔者已经开设专栏,分享主流的序列并行方案 大模型训练(序列并行),后续会在这个专栏再做一些更新,从背景、方案演化以及如何和其他并行方案一起使用等角度添加一些内容;

  5. MoE并行:目前MoE的模型非常的广泛,然而MoE训练加速方式很早就有呈现,如google的gshard就是MoE加速的,笔者后续也会开设专栏,分享主流方案;

  6. 混合并行:混合并行和自动并行近年来论文也比较多,笔者也会尽量多选择一些论文进行分享。

算子优化层

2023年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算子优化吧,FlashAttention的广泛使用(FlashAttention v1在22年就出来了),另外Nvidia开源的TransformerEngine库,也做了很多算子融合的工作,笔者亲测TransformerEngine在Llama 7B模型上性能比transformers库高很多很多。FlashAttention技术网上分析的太多太多,也特别的好,笔者不打算写,也写的不好,TransformerEngine笔者会开一个专栏分析其整体结构以及部分算子的实现。

其他优化方案

  1. 混合精度:这部分笔者不会过多的分享,会结合apex,从工程角度看看源码;

  2. 梯度累积:这部分笔者一直想深入去分析的一个点就是ZeRO2和ZeRO3和梯度累积一起使用时的限制和解决办法;

  3. 重计算:这部分会结合Megatron-LM的流水线并行,一起去分析重计算使用方式;

  4. FP8训练:个人觉得FP8训练就像当年的BF16一样,未来一定会成为趋势;故笔者会分析一些,但是核心还是以Nvidia技术栈来从工程角度分析FP8的技术点;

分布式加速方案

这部分主要分享预训练和微调如何选择分布式训练的方案,会结合特点,选择不同系列的卡型进行分析;

大模型容错

笔者在2024年五一节假日期间读了一些大模型容错的论文,也开启专栏 大模型训练(弹性容错)。目前还不成体系,后续会整体总结,总结其方案演进、整体技术等。

从从业者角度看这些技术

笔者重新以思维图的方式将这些技术整理,对这幅图的说明如下:

  1. 大模型简单微调人员:如果仅仅需要微调一个模型,可以仅仅学习ZeRO、了解部分高性能算子(FlashAttention)即可;

  2. 大模型预训练人员:这部分人员,除了对1和2技术点深入研究之外,还需要熟悉3-6,这部分人员一般会训练千卡千亿模型(字节的万卡模型),一般会需要熟悉分布式训练策略(3D并行)、大模型容错、序列并行、MoE并行,单独把序列并行和MoE并行拿出来是因为这两个技术不一定所有的预训练厂商都是用,但是3D并行和容错是预训练必须面对的;

  3. 大模型研究人员:这部分人员出来对1-6深入研究外,可能还会研究混合ZeRO和自定并行;

  4. 云厂商或者芯片厂商:这部分人员会额外多研究一些大模型网络的技术(xccl);


53AI,企业落地应用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大模型应用平台+智能体定制开发+落地咨询服务

承诺:先做场景POC验证,看到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回到顶部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