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AI 对话产品的壁垒和发展分析

发布日期:2025-02-25 21:33:42 浏览次数: 1748 作者:空格的键盘
推荐语

对话AI产品的竞争壁垒和未来趋势深度解析。

核心内容:
1. DeepSeek发布后市场反应及用户增长分析
2. 大模型产品的核心价值:智能水平而非日活用户
3. 腾讯元宝借的市场表现与AI对话产品竞争壁垒探讨

杨芳贤
53A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DeepSeek 在发布一个月过去。我们先是看到微软、AWS、阿里云、腾讯云等主流云服务商迅速接入 R1,随后 DeepSeek 应用登顶 App Store,日活跃用户突破 3000 万,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应用,接着大小厂的对话应用,纷纷接入 R1。

这让去年投入巨资推广的豆包和 Kimi 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大模型产品的核心价值并非日活跃用户数量,而是模型的智能水平

甚至可以说,衡量这类产品优劣的唯一标准,就是其背后模型的智能程度。

这不难理解。对话型产品是工具,形态单一,只有一个对话框。与微信的社交生态、抖音的内容生态,或 Notion 这样依赖用户数据积累的笔记工具不同,它们还太早期,过分依赖技术能力。

这两天,腾讯开始强力推广旗下智能产品元宝借,在 AppStore 上轻松超越豆包。

loading

那么,元宝能否稳坐榜首?AI 对话产品的竞争壁垒究竟在哪里?未来又将如何演进?作为一个 AI 产品,我也好奇这些问题,试着靠自己过去的观察和积累,分析如下:

1. 模型能力

早在 DeepSeek 之前,Claude Sonnet 3.5 的问世已表明,模型能力是决定用户选择的核心因素。

与移动互联网时期建立产品心智不同,当时的美团、滴滴都采用补贴吸引用户,建立用户心智,从而留住用户。

但在大模型上,产品形态就一个对话框,哪个模型更能理解用户,用户就倾向于使用哪个模型

去年10 月份,Claude 凭借其在代码和语言理解上的卓越表现,吸引了大量 GPT 用户转向。

DeepSeek 的出现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不仅国内外用户大规模迁移,其破圈效应还带来了大量新用户。作为开源模型,DeepSeek 还为应用型产品提供了便利,元宝、Monica、阶跃星辰等纷纷将其接入并部署。

这一次,腾讯又一次“后发制人”,正如马化腾曾言:

AI 是几百年不遇的、类似发明电的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所以我们觉得AI非常重要但是这个的确需要有很多的积累。互联网企业都有很多的积累,都在做,我们也一样在埋头研发,但是并不急于早早做完,把半成品拿出来展示。 对于工业革命来讲,早一个月把电灯泡拿出来在长的时间跨度上来看是不那么重要的。现在有很多公司太急了,感觉是为了提振股价,我们一贯不是这种风格。

模型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开源和闭源的竞争,开源和闭源引导了不同的应用生态、技术方案和收费模式。

目前,开源水平和闭源能力相当,R1 不输GPT O1,开源生态也不输闭源。

但假如 O1 能力甚至是豆包的能力若远大于 R1 后,应用创新也会随机产生,应用的模型 API 将替换,产品收费也会改变。

不过,我认为,不管是开源还是闭源,在未来,时间拉长,在场的各家模型能力会旗鼓相当,只是有不同擅长的方向,输出的风格会更有各自的特色,应用侧会百花齐放,根据用户场景选择不同的模型 API ,用户也是根据需求来选应用。

2. 数据源

即便都接入了 DeepSeek,这些产品的最大不同在于数据源。元宝的满血版本和百度接入的满血版本,一个搜索的是公众号数据,一个可以搜索百度的数据。

R1 模型依赖的历史训练数据止步于 2024 年,无法反映此后的世界动态。若不联网,模型甚至无法知晓今天的日期。

通过引入联网功能,模型能够检索互联网上的实时数据并加以处理,从而生成答案,弥补用户与模型之间的信息鸿沟。

而生成结果的质量,则直接取决于数据源的优劣。腾讯凭借其 10 亿日活跃用户和 3000 万公众号生态,掌握了高质量的第一手数据资源。

这也将长期成为腾讯系 AI 产品的优势,就像当年微信起家依靠 QQ 流量一样,是其他竞品无解的优势。

3. 场景应用

但并非说数据源就能抢占所有用户,看豆包现在的做法就明白了,场景应用也很重要。

AI 对话本身就是效率工具产品,细分各种工具的应用场景,把用户体验做好,自然能留住一些用户,这也是字节所擅长的。

loading

一个简单的 AI 对话框,豆包扩展出了编程、翻译、阅读、绘图、语音通话以及智能体制作等多种能力。

用的深入,会发现,豆包活生生的把浏览器能做的事都集成进去了。

除豆包外,钉钉和飞书也在办公场景中深度集成 AI,进一步拓展了应用范围。

相比之下,元宝和微信 AI 搜索的功能尚显单一,但未来它们很可能迎头赶上。

豆包所构建的工具化场景并非不可逾越,正如浏览器领域的竞争所示——Chrome、Edge 和 Firefox 的功能最终趋于一致。未来各家的对话工具也会如此。

4.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平台构筑竞争壁垒的重要依托。以 Chrome 浏览器为例,其成功离不开强大的插件生态。Chrome 提供丰富的 API 和开发工具,吸引开发者打造多样化插件:

  • 用户因此获得更优质的浏览体验;

  • 开发者通过插件实现收益;

  • 平台借此巩固市场地位。

同样,Notion 通过开放 API,支持第三方应用集成,不断扩展功能,吸引更多用户和开发者,形成活跃的生态循环。

豆包和腾讯的智能体生态也体现了类似的逻辑。豆包通过与 Coze 整合,用户可创建智能体并发布至豆包及抖音生态,供他人使用。豆包还借势推出了硬件产品,字节跳动在 AI 产品布局可以说是最全面的了。

然而,当前智能体发布受限、体验欠佳,且应用场景狭窄,有价值的智能体开发逐渐减少。相比之下,浏览器能依托海量网页收集需求并推动开发,这一点是智能体生态难以企及的。

我对智能体发展的预测是,随着模型智能的提升,智能体的应用场景正逐步被其他传统应用+AI 蚕食。同时,模型本身的回答能力已足以应对大部分需求,无需依赖 COT 或知识库插件来构建智能体。

5. 用户依赖

用户依赖是平台留住用户、提升粘性的核心要素。

通过存储用户数据和有价值的内容,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用户对平台的依赖。例如,用户在平台上生成的笔记、文档等内容,成为他们不愿轻易放弃的资产。随着数据积累增多,转向其他平台的成本随之上升,这种“锁定效应”促使用户持续使用。

平台还通过培养习惯和个性化服务强化依赖感。Chrome 的插件让用户习惯在浏览器中完成任务,Notion 等笔记工具则让用户习惯于在特定平台记录和管理信息。

对话型 Bot 同样通过分析用户数据和行为模式,提供更贴合用户习惯与偏好的回答。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