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我对2025年AI发展的几点预测

发布日期:2025-04-22 05:35:21 浏览次数: 1529 作者:快刀青衣
推荐语

2025年AI大事件盘点,深度解析AI领域“鲶鱼效应”与DeepSeek的破圈影响。

核心内容:
1. 2025年一季度AI行业变化与发展趋势
2. DeepSeek R1如何引领全球AI浪潮
3. DeepSeek带来的全民AI普及与深远影响

杨芳贤
53A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今天,咱们继续2025年一季度AI大事盘点。过去3天,我分别邀请了硅谷投资人云飞老师、在AI教育一线创业的周立老师,还有长期追踪技术前沿的卓克老师,从各自的视角聊了聊,过去一季度,他们眼中最重要的AI变化,以及对2025年AI发展的预测。


今天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期,由我来给大家做个收尾和总结。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的老本行是产品经理,本职工作之一就是研究市面上出现的新产品、新应用。所以今天,我就从AI应用的视角出发,分享一些我对AI的最新思考。


在很多经管类文章中,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叫做“鲶鱼效应”。其实这个说法的起源已经不可考证了,流传最广的有挪威版本和日本版本,讲得都是一群渔民在捕捞沙丁鱼之后,为了让他们在运输回国的途中保持鲜活,就在船舱或者水槽里放上一条鲶鱼。有了鲶鱼这个有威胁的天敌之后,其他的小鱼为了躲避追赶,一路上就会保持不停的游动,反而最后存活率是最高的。
当然,所谓的“鲶鱼效应”,更像是一个商业领域里的寓言故事,并没有史料记载这个行为在捕捞业里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但因为这个故事实在太形象了,所以被广泛用在了管理学的各种书籍里,用来表达“在一个封闭的安逸的系统里,如果有来自外来的冲击,就能激发系统的整体活力”。
只不过这个商业寓言故事,在2025年第一季度,一下子变得异常具体起来。区别就是这次在沙丁鱼群里投放的并不是一条鲶鱼,而是一条无比巨大的蓝色鲸鱼,它的名字叫DeepSeek
其实,把时间回溯到2024年的12月,也就是四个月前,不管是关注AI的媒体还是投资人,反复追问的问题还是:什么时候能出来一个AI时代的杀手级应用?
当时,对于大部分AI圈子里的人,根本不敢奢望中国能有一款基础大模型,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波浪潮。要知道在2024年,虽然已经出现了秘塔、Kimi、豆包等这些普通人就能上手的热门应用,但这些产品的主要战场还是在国内。
没想到的是,今年刚刚进入一月份的时候,DeepSeek R1横空出世,一下子就让AI走进了千家万户,引起全球关注。

01

 DeepSeek破圈的三大深远影响 


DeepSeek在AI领域带来的改变,绝不是产品的日活月活数据所能涵盖的。在我看来,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深远影响。
1.全民AI的普及
DeepSeek的出现,让很多去年对AI还是旁观者的用户,愿意去主动尝试一个新产品,并且开始探索在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中如何去使用。
甚至我爸爸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朋友,还转来了一条短视频,问我怎么在手机里用上这个无所不能的“地铺稀客”。对,我第一次看到“地铺稀客”这个音译名的时候,自己也震惊到了。
但就是因为DeepSeek成为了那段时间地表最强的流量密码,加上这个关键词,流量可能就会翻上两番,所以不管是抖音、视频号还是小红书博主,铺天盖地都在教大家用DeepSeek,以至于很多博主连DeepSeek这个单词都拼写错误,也没有耽误他“教”别人使用。
也正是因为在这些信息的狂轰乱炸之下,让越来越多的用户认识到,原来AI真的可以做这么多事情啊。
做产品的人有一本必读书,叫做《跨越鸿沟》。作者杰弗里·摩尔把一款技术产品的推广过程,分成了五个阶段,并按照用户的接受程度画了一条曲线。这五个阶段分别是创新者阶段、早期采用者阶段、早期大众阶段、后期大众阶段和落后者阶段。

《跨越鸿沟》中的技术产品推广五阶段示意图

对大部分产品来说,在早期采用者阶段和早期大众阶段中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如果跨过去,意味着一款产品开始从那些愿意尝鲜的小众人群,向更加主流的大众市场迈进了。我们见到的大部分AI产品,最后都没办法跨过这个鸿沟,只会变成少数人尝鲜的玩具。

但是DeepSeek不一样,它不仅仅跨过了这条从早期采用者到早期大众群体的鸿沟,而且凭借着自己模型的完全开源,给更多AI产品搭起了一座桥梁。

2.AI产品基准水平的整体攀升

在2024年,很多AI产品用的还是自己训练的基础模型,或者是用脸书等其他国外公司推出的开源模型进行部署,所以不同的AI产品,能力差别非常大。这差别就有点像,虽然大家都说自己擅长短跑,但一个是百米跑的冠军博尔特,一个是小学秋季运动会的百米冠军,不拉出来遛遛你很难知道一款AI产品的真实实力。特别是在一些跟国内用户更相关的场景中,套壳开源模型做出来的AI产品,它们的表现更是一言难尽。

而DeepSeek R1开源之后,我们看到有上百款产品都接入了DeepSeek。这意味着什么?可以拿考试举个例子,之前相当于所有的AI产品,都是同一张试卷,答卷的水平参差不齐,可能有人能拿90分,有人却只能拿20分。

但是现在,有一个叫DeepSeek的学霸,把自己做的选择题答案告诉了所有人。在座的每一个人,只要照学霸的答案抄一下,就能拿到60分的及格分。那么当所有AI产品都能达到60分水平的时候,大家就会去考虑如何更好地强化自己的优势了

当然,除了AI产品水平的提升,还有一个意外的效果,就是消除了不少信息差

2024年的时候,我经常看到某些国企或者大型企业的招标项目,一些技术团队动不动就说自己训练了某某领域的专属大模型,然后给企业报一个特别高的价,并且还会跟OpenAI比价,说OpenAI训练一个模型需要几亿美金,以此来凸显自己方案的白菜价。其实他们可能就是拿国外的开源软件改了改。

但到了今年,团队是不是自己能训练一个模型,这件事变得一点儿都不重要。企业更关注的是,我能不能部署上DeepSeek满血版模型。所以我会说,DeepSeek的出现,减少了很多这方面的信息差。

3.“DeepSeek+”帮助AI迅速落地

开源的DeepSeek,正在让AI在很多场景里迅速落地。

例如在教育场景下,DeepSeek可以用来分析学生作业,诊断薄弱环节。在个人创作场景下,DeepSeek能快速帮忙找资料、列大纲、写初稿。也正是因为DeepSeek把AI的思考过程,用我们人类能看懂的语言公开了,所以在很多场景下,你就可以跟AI进行下一步有针对性的互动和调整。

有几个“DeepSeek+”的场景,对我自己帮助很大:

比如在用AI作图时,我会在DeepSeek或者元宝里,给AI描述一个我想要的画面,AI思考完之后会输出一个完整的指令词。

再比如在可灵里做视频时,我只需要说一个我想要的效果,它就能帮我输出专业的指令词。至于画面怎么用镜头语言描述,那都可以交给AI去思考。这么说有点抽象,我拿自己的一个真实案例分享一下。

因为可灵这款产品也接入了DeepSeek,所以在对话框里,我跟AI说我想做一个短视频,呈现出初中语文课文《桃花源记》里描绘的,人走出山洞时的景象。

AI先自己背诵了一下《桃花源记》,然后自言自语说:“山洞里面是阴暗的,但洞外又豁然开朗,那么从里面的视角看出去,应该是能看到外面的蓝天白云,并且洞口外的阳光应该洒在脚边的苔藓上,镜头应该用跟随方式,仿佛沉浸式地带用户从一片黑暗走到了梦想中的桃花源。”

AI生成的《桃花源记》场景

看着DeepSeek的这个思考过程,我当时非常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只要下好指令,就可以指挥专家干活”。

当然了,除了个人场景之外,DeepSeek在一些央国企和政府单位里,也进行了非常迅速地部署和应用,一些地方的AI公务员都快速上线了。这波拥抱AI的速度快得甚至都让我有些恍惚,因为一般来说这些企业或机构出于风险考虑都更审慎,但这次给我的感觉是,它们比中小企业“激进”多了。


02

 从DeepSeek到Manus,AI今年的突破方向在哪里 


前面聊了非常多DeepSeek,不过必须承认的是,DeepSeek也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严重的幻觉问题,例如官方应用动不动就服务器繁忙,无法提供服务。
不过,美国未来学家罗伊·阿玛拉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我们往往会高估一项新技术在短期内的影响,却低估它在长期内的作用”
DeepSeek以一己之力拉高了整个中国AI产品的能力。毫不夸张地说,在ChatGPT刚出来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专家说我们距离美国最先进的AI模型有两年左右的差距。但是DeepSeek至少把这个距离缩短了一年,这是特别厉害的。
除了DeepSeek,今年一季度的另一大热点就是Manus了。想想最疯狂的那几天,连它的邀请码都可以在二手平台上卖出几万块钱。不过Manus的热度,就像潮水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最近的Manus,已经快速转成了一个付费应用。国内版本还没上线,海外版推出了两种会员付费模式,一种是一个月39美金,一种是一个月199美金。如果我们用国内视频网站会员的付费金额来衡量的话,你一定会说疯了,凭什么人家视频会员一个月9块9,而Manus一个月就要1500人民币。
但如果把价格先放一边,Manus以及一批类似的开源项目,其实指明了一个方向,那就是更加通用型的智能体。
通用智能体就是我们交代任何任务,AI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先去拆分目标,然后规划任务,最后一步步实施出来。我拿自己测试的几个任务举个例子,我让它推荐几款100元以内适合中学生的礼物,它就去自己定义目标和关键词,去搜索淘宝、京东、什么值得买之类的网站,去横向比价和研究礼物的适合程度。
再比如,我让它帮我做某个产品功能的交互稿,它就化身一位资深的交互设计师,去研究每个页面的结构和用户的交互细节。
甚至我打包扔给它一个包含几百条笔记的压缩包,它也能按照自己的逻辑,对这几百条零散的笔记进行自动打标签和快速归类。

                                 Manus为Get笔记制定的内容营销策略
所以类Manus的能力,更像是很多大公司里的“总裁助理”,智商要足够高,并且熟悉自己的业务,在领导指派任务之后,知道快速召集合适的专家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Manus接下来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他们的产品和交互虽然很创新,但现在还没办法真正落地到工作或生活中。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2025年,在通用智能体这条路上,肯定还会有更多类似的产品涌现出来。
今年的智能体之战,战场会更加深入,战斗也会更加胶着。我的预测是,AI可能会在一横一纵两大方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横指的是类似Manus这样的通用型智能体,智商高,能调用更多的工具来为自己所用,能变成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的核心决策枢纽。
一纵指的是在某个垂直场景里的专业型智能体,对某个场景或者人群理解足够深入,例如餐饮小店的后厨质检、果园的动态巡检等。一个智能体专注在某个特别垂直的场景中,然后凭借这个场景本身在国内市场的规模化,获得不错的商业收益。


03

 连图片都能一句话修改了,我们能做哪些准备


说完今年AI可能的突破方向,接下来我再把视线拉回来,说说我们自己。
今年一季度的最后时刻,OpenAI迭代了一下自己的4o模型,本来这个模型在它自己的产品序列中已经很没有存在感了,论前沿不如o3mini,论深度不如o1 Pro。但是,OpenAI却凭借一键生成宫崎骏风格的漫画图,加上一句话P图的能力,再次成为全球AI市场的焦点。
紧跟着的是另一个AI设计巨头Midjourney,发布了最新的V7版本,它可以让你用语音的方式,说话就能修改图片。而咱们国内的即梦,最近也更新了自己的3.0版本,出中文海报的效果非常赞。
我知道大部分同学并不是设计师,不太会频繁用到AI设计工具。但是从这几款工具的快速迭代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趋势,那就是AI工具的使用门槛在变得越来越低。这个时候我们都要去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AI能把一些重复的简单的工作都解决了,那么人类应该做什么?
首先,我从来不为“AI是不是取代人工作”这样的话题感到焦虑,因为在我看来,人类有太多的经验和视角,是一个再强大的AI也无法代替的。
例如现在有一条关于AI的新闻,AI是可以非常好地描述出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但如果要去评论和分析这条新闻的潜在影响,那么万维钢老师、卓克老师和我,三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一定不一样,这就是真人的价值。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和生活塑造了今天的我们,过程中有太多不可逆的记忆和体验,这是AI完全无法复刻的。
如果现在我们需要做一件事情的话,我认为应该是,每当你完成一项任务,你要记下自己的感受,沉淀自己的经验。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知识社会》这本书里写过一段话,意思是说:“到了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只有亲自干某项工作的人才会比其他人更了解这项工作。他们也许讲不出这项工作的大道理,但知道怎么干才行,怎么干不行。因此,直到近40年,我们才明白,要想提高某项工作的生产力,就必须向一线的工人请教:我们能从你那里学到什么?关于这项工作本身和怎么完成这项工作,你能告诉我们什么?你需要什么样的工具,什么样的信息?”
所以AI时代,每个岗位的价值都有可能被放大,我们每个人都要试着在AI的帮助下,去沉淀自己的经验,建立自己的知识库。毕竟一个在某方面有特长的人,他随时可以携带着自己的生产工具,也就是积累的知识,跳槽到一家更识货的公司,或者自己干脆创业。
最后,如果你还在为AI会不会抢自己的工作而焦虑,倒不如在这个时候,咱们一起做一个思想实验,那就是:AI已经非常强大了,它把你现在的工作全抢了,那么一无所有的你,从头开始的话,愿意干什么?
我可以说自己的答案,那就是我会给一些用户或者中小企业,推荐合适他们使用的AI产品。首先这个工作,我有经验,也有兴趣。其次如果我推荐的产品不合适,我可以马上给客户跪下说:“对不起,老板我以后再也不敢了”,这个锅我来背。我相信这个滑跪的情绪价值,AI根本提供不了。
我的答案是这样,你的答案是什么?



如果你看完之后觉得有帮助,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身边关心AI前沿发展,更关心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朋友。


提醒一下,只要你是得到AI学习圈的会员同学,都可以点击进入下方小程序,免费领取《AI学习圈2025春季特刊》。



热点阅读


专访Answer.AI创始人周立:AI时代,学什么在未来是有用的?

AI给的答案总出错?你需要一个优质知识库

今年一季度好用的AI工具,我选出了这6个

试完GPT-4o画图,我第一次觉得人类设计师有点危险了

与DeepSeek沟通的十大最直白原则


??? 敬爱的读者朋友,即使您关注了我们,可能也常常无法收到推送,记得点击 “快刀青衣”名片,设为星标,每次文章更新,都会自动推送!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