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Trae这次更新太炸了:上下文、MCP、智能体全上线,AI IDE全面觉醒!

发布日期:2025-04-24 06:30:24 浏览次数: 1561 作者:AI产品黄叔
推荐语

字节跳动最新AI IDE Trae,让你的编程效率飞跃提升!
核心内容:
1. Trae的上下文理解能力,让AI真正读懂你的代码
2. MCP模块的加入,AI可以调用外部工具,实现更多自动化功能
3. 智能体的全面登场,AI从工具进化为并肩作战的搭档

杨芳贤
53A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春节前,字节低调发布了全新的AI IDE:Trae。最初我只是出于好奇随手试了试,谁知道这一试,直接上头了!几个月下来,它几乎周周更新,功能一个接一个地补齐,体验也越来越丝滑。不得不说,这次的更新,我真觉得它可以"封神"了。


这波更新,根本不是简单打补丁,而是一次系统级的进化。它从模型、上下文理解、执行能力,到智能体的全面登场,彻底突破了"AI工具"的范畴,成为了一个能和你并肩作战的搭档。就像从雇了个会写代码的实习生,一下升级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技术专家!


这篇文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 上下文(包括规则)- AI终于能"读懂"你了

2. MCP - 让AI真正"动"起来

3. 最重磅的智能体!- 这才是压轴大戏


先从第一个升级点开始讲起——


01 上下文:它真的懂你在干什么了

如果说以前的 Trae 是“看你怎么写”,现在的 Trae 是“懂你为什么这么写”。


这次升级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真正具备了“上下文理解能力”。不是那种浅层的“看到就记住”,而是能把你正在做的事、你查过的资料、你写过的代码、你发给它的链接、甚至你上传的一堆文档,全部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语境:


更关键的是,它支持“Trae Rules”——你可以直接告诉它你的工作习惯,比如“变量名要用 camelCase”“注释要写在函数上方”“每次提交代码前要跑测试”,它会照着你的方式来配合你,而不是反过来让你适应它:

Image


想象一下,你终于不用再适应每个工具的"脾气"了,而是所有工具都来适应你!(我已经开始期待全世界所有产品都这么懂事的那一天了?)


02 MCP:终于能"动手"干活了

Image

这次 Trae 加了个狠角色——MCP 模块,终于上线了。


简单说,MCP就像是AI的"外挂接口",让Trae不再局限于默认功能,而是可以自由调用各种外部工具。你可以接入搜索、数据库、自动化脚本,甚至你自己写的小工具——只要你想,几乎都能接进来。


以前我们说 AI 是“聪明的大脑”,但光有脑子不够,它得有“手”才能干活。MCP 就是它的手,能点按钮、跑命令、调接口、写入数据,真正把“想法”变成“动作”。


黄叔之前写了不少文章,怎么说呢,环境安装和MCP配置,还是挺麻烦的(我自己都折腾得够呛?)。这次Trae玩了个大招:内置了MCP市场,大幅简化了安装:

Image
Image


拿Github MCP来说,添加起来特别方便:点击加号,把API Key填进去,再点击确认就好了。API Key去哪拿?看输入框上方有个"here"链接,点一下就会自动跳转到Github相关页面,直接生成即可。


除了内置的,也可以随意添加第三方MCP Server:

Image


同时,点击手动配置里的原始配置(JSON),在mcp.json界面,也可以把你原本配置好的JSON代码全部粘贴过来,一次就全部迁移了:


添加之后,完全不需要复杂的环境安装,Trae会自己帮我们搞定一切。我的一大堆常用MCP就这样装好了,真的只能用两个字形容:丝!滑!


现在,它不再只是"懂你",而是真的能"替你干活"


怎么用?在聊天界面,点一下@智能体,选中Builder with MCP,然后就可以愉快地看它工作了:



我测了一下,通过Github MCP,一句话就把仓库克隆到了本地:


再来个复杂案例,看它如何调用多个MCP,再把生成的结果做成网页:

Image
Image

整个过程中间无需我干预,Trae自己就全部跑完了,最后生成了一个完整可用的网站:

Image

网站访问地址:https://backtthefuture.github.io/yantai/


说实话,看着AI自动完成这些任务,我有点担心自己的饭碗了。。。(开个玩笑,工具越强,能做的事才越多嘛!)


03 智能体:这才是真正的AI搭档


如果说上下文和MCP是在给AI装上"眼睛"和"手",那智能体,就是它真正拥有"大脑"的那一刻


这是Trae的首创,其他竞品包括Cursor、WIndsurf都完全没有,Trae走出了自己的路,我们来看下如何配置:


Image
Image


设置入口:

(上左)右上角我的---AI功能管理---智能体

(上右)AI对话框---@智能体---创建智能体


比如我最近给自己设了一个"需求头脑风暴智能体",专门帮我在项目初期梳理功能点。作为程序员,我们通常更关注代码结构和实现细节,但产品需求这块往往缺个视角。


这个智能体根据项目背景、行业案例和已有功能,自动生成一组可行的功能建议,还会提出一些我没想到的边界场景。更妙的是,我给它加了sequential-thinking这个MCP,它就会一步一步思考,不急着给答案,而是先问清楚问题,再推演可能性,最后才输出方案。思考深度提升得非常明显,就像从"应付作业"升级到了"认真做研究":

Image
Image


我随手测试了一下,让它帮我做一个AR相机的需求分析。它首先调用了exa MCP进行联网搜索,然后用sequential-thinking MCP进行多轮思考:


Image
Image



最终给出了一份相当不错的PRD:


AR星瞳特效相机


给了几个场景:

场景1:闺蜜星空联机(社交裂变)

场景2:情绪彩虹眼(情感互动)

场景3:城市星空地标(地理探索)

。。。


这些场景不仅考虑了功能,还融入了用户心理和运营角度,比我自己随便想想要全面得多。


接着,我又添加了"技术选型智能体",帮我确定详细的技术方案,这次它更加聚焦在技术实现的维度上。

Image
Image



智能体的强大,不只是它能做什么,而是它"怎么做"。你用@召唤它,用#给它上下文,它就能自动理解、规划、执行,整个过程都在对话框里完成。你不需要跳出IDE,不需要写流程图,不需要开工单,它就是一个超级搭档,随叫随到,永不摸鱼。(不像我们人类同事,时不时就要摸会儿鱼?)


对我来说,这才是AI真正有生命力的时刻——不是你在用它,而是你和它一起,把复杂的事变简单,把重复的事变自动,把创意变成现实。


04 总结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Trae的这次升级,那就是:从"我用AI工具",到"我和AI一起工作"。这背后不只是功能的堆叠,而是工作方式的彻底变革。


先说说这个名字。Trae,全称The Real AI Engineer,可不是随便叫的。它的目标很明确:不仅帮你写点代码,而是成为真正能理解上下文、能主动执行任务的AI工程师。不管你是开发老手,还是刚接触智能体的新人,都能感受到它的"懂"和"动"。


这次更新最重磅的,是MCP和Agent模式的上线。MCP让AI不再只会聊天,而是真正"动起来";而全新的智能体模式,则让你只需要@一下它,再用#给它一些上下文,它就能自动理解你的意图,规划执行路径,最后把结果发回来让你review。整个体验就像有了一个不用发工资的助手,而且永远不会喊累


更厉害的是模型能力。国内版内置了DeepSeek R1、V3、v3-0324和豆包1.5 pro,海外版则包含Claude 3.5、3.7,Gemini 2.5 pro、GPT-4.1、GPT-4o。不管你在哪,Trae都能接入最强大脑。还支持自定义模型接入,比如OpenRouter可以接入几乎所有全世界的大模型,包括在国内版也是可以的。

Image


Trae的定位也在升级。原本的MarsCode编程助手和Trae IDE已经合并,现在统一归属于Trae品牌。它不再只是一个AI代码生成器,而是一个全面提升开发效率的智能生产力平台。


Trae旗下包含两款产品:AI IDE和AI开发插件。插件适合深度集成VSCode、JetBrains等主流IDE的用户,不改工作流就能体验AI;而AI IDE则是为追求极致AI融合体验的开发者准备的,从代码到执行,AI深度理解IDE全局,体验一气呵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其中之一,或者组合使用,真正让AI成为你工作流的一部分

Image


别忘了,Trae插件在4月16日还上线了Builder模式(目前已支持VSCode,月底预计支持JetBrains)。这是一个从0到1搭建项目的AI编码伙伴。它不仅能在Chat中回答问题,更可以帮你一步步构建完整项目,自动生成结构、配置、代码,甚至文档。


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免费。Trae由字节出品,如果你还没有试过,赶紧去官网下载体验吧!


Trae的进化,是一次关于"人机共创"的深度实验。它不只是工具的升级,而是工作关系的重构。未来的开发,不是你一个人在写代码,而是你和AI一起,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


新版Trae已经支持下载了,欢迎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你对智能体和MCP还有什么期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