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就是那个让开发者免费薅GPT4羊毛的Coze,突然收费了。
这两天,不少开发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Coze弹出一则消息,表示平台将设置不同等级的收费模式
可以看到,这次Coze的定价分为三个等级:免费、Premium和Premium Plus,每个等级有不同的每日消息额度和使用价格。
Coze的收费,让不少开发者哀嚎不能再薅GPT4的羊毛。还有情绪比较激动的开发者,在扣子(Coze国内版)社群里言辞激烈,直呼这一行为"恶心"。但在「四木相对论」的观察中,一些资深开发者其实对Coze收费并不意外——几天前,Coze就不断对GPT4、Gemini1.5 Pro等模型限制了使用数量。
真正让大家吃惊的,是Coze定价之高。三档定价,只有最贵一档能用?虽然Coze推出了免费、Premium和Premium Plus三级收费模式,但最终,只有Premium Plus称得上可用。首先在免费版本中,就算是已经不需要注册登录就能使用的GPT-3.5,Coze也只提供100条消息额度。至于GPT-4o(128k),一天只能发送一条消息。也就是说,用户基本已经不能免费使用GPT-4o这类高级模型。至于第二级9美元/月的版本,GPT-4o(128k)和GPT 4 Turbo(128k)只能一天发送10条。对比其他知名AI工具,这一档确实颇为昂贵。毕竟Claude、Gemini的定价才20美元一月,而Coze却直接double。吐槽之外,也有相对理性的声音指出,Coze如此定价就是为了劝退羊毛党,筛选出更刚需的用户——尤其是企业客户。企业会买单吗?过去半年内,一些中小企业确实对Coze产生了构建对话机器人、客服等需求。有用户告诉「四木相对论」,目前自己所在的企业已经付费,成为39.9美元/月的用户。在国内,不少研发实力不够雄厚的公司,也把Coze和扣子作为试水AI业务的第一步。就在最近,「四木相对论」就接触过一家没有任何程序员的机构,尝试用扣子构建自己的企业版对话机器人。如果单从模型使用角度对比,Coze 39美元月费,每天给高级模型发送100条消息的定价,或许不划算也不够用。对比而言,目前ChatGPT Plus最多可以在3小时内给GPT-4o发送80条消息,GPT-4 Turbo的使用数量是3小时内最多40条。假设用户每一次请求都是100个字的输入,200个字的输出,那么使用最贵的GPT-4o模型,根据OpenAI官网的定价,每条消息是0.0035美元。如果按照30天,每天都使用完所有的credits来计算,9美元方案中每月纯模型成本其实只有 1.05 美元,39美元方案则为10.5美元。也就是说,不管是哪种收费梯度,但看模型成本,都不算划算。但对企业用户来说,价格只是一方面——作为一个Agent开发平台,功能的完善度也是重点考察因素。目前,Coze已经搭起了Agent框架、Bot市场、插件(Plugin)市场和工作流(Workflow)市场。在分发上,Coze的Agent已经覆盖Discord、Telegram、Instagram、Slack等渠道。也就是说,企业会不会为Coze的这套定价买单,很可能要看对Coze功能的认可度,和渠道流量的收益程度。
普通开发者去哪?另一个关键问题是,被定价卡住的普通开发者会从Coze流失吗?目前,有多位用户向「四木相对论」反馈已经开始研究替代方案。其中,能够让开发者自己调用大模型API的Dify,成为了最高频名词。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开发者,表示会和别人合伙"拼账号"。
但作为两款不同的产品,它们在功能特点上存在差异。我们进行了简单整理:1. 开源vs闭源:最大的差别是Dify有开源版本,支持私有化部署,且由于可以直接拿到源码,所以企业的一些内部工具、能力API、发布渠道等,都可以直接接入。而Coze不行,只能选择内设的几种发布渠道,无法自定义。
2. 可用模型:Coze能够支持的LLM是固定的,不可更改,而且海外版与国内版存在差异。Dify支持几乎所有主流国内外模型,只需要配置好模型供应商提供的API Key。
Coze支持的模型Dify支持的模型(第一页/共三页)3. 知识库:Coze支持文档、表格、照片;而Dify仅支持文档、表格。此外,Coze仅能够进行分段设置,而Dify支持分段的同时也支持索引和检索设置。
4. Dify支持导入导出的创建,Coze只能在团队内分享:Dify在创建时支持通过导入DSL文件来进行创建,已创建的应用也支持导出成DSL文件,方便跨团队进行编排工程共享。Coze只能在团队空间内进行复制共享,跨团队无法复用。5. 付费方案不同:Dify免费版支持总计200条消息,足够进行基础的编排及测试。Coze是按照credits计算的,免费账户每天有10 credits,根据使用模型的不同来扣减。如果使用GPT-4o、GPT 4 Turbo,每天只能发送1或2条消息,免费账户几乎无法使用。
总之要从Coze迁移到Dify,开发者或许要意识到:
首先,两个平台的子能力点并不完全对等,Coze的一些功能无法在免费版Dify上完成。如果此前Coze创建的bot主要是为了企业微信客服,迁移到Dify后,目前Dify无法直接发布到企业微信中,只能通过独立web网站、API、iframe前端组件嵌入的形式完成发布。最后,Dify在模型或工具的使用上,更灵活的同时也更麻烦。使用Coze做的应用,在使用大模型、谷歌bing搜索等能力时,无需进行额外配置,但选择有限。而在免费版Dify上,模型需要提前配置好供应商提供的API Key,谷歌搜索等外部能力也同样需要开发者自己提供API 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