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别只⽤AI聊天,那不叫拥抱

发布日期:2025-04-15 05:02:26 浏览次数: 1543 作者:颜sir说
推荐语

深入探讨AI浪潮下,如何从体验者转变为价值创造者。

核心内容:
1. AI技术浪潮与移动互联网的相似性
2. 从技术浪潮参与度模型看AI的价值创造与消费
3. 实践建议:AI硬件DIY与MCP应用开发的思路与方法

杨芳贤
53A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最近脑⼦⾥⼀直在琢磨⼀件事⼉,有点⼩感悟,不⼀定对,跟⼤家唠唠。
这波AI浪潮,真是铺天盖地,感觉谁要是不聊两句⼤模型、AIGC,就跟不上时代了似的。

身边不少朋友也确实在⽤,让AI写个周报、回个邮件、甚⾄画个画,玩得不亦乐乎。
看着挺热闹,但我就在想,这样……就算拥抱AI了吗?

这让我想起⼗⼏年前,iPhone刚出来那会⼉。移动互联⽹的⼤⻔“哐当”⼀下被踹开。

当时你要是花⼤⼏千,买了部iPhone 4,天天抱着刷微博、看⼩说、打《愤怒的⼩⻦》,这叫拥抱移动互联⽹吗?

我觉得,顶多算是个体验者,⼀个移动互联⽹的内容消费者。

真正抓住那波红利的,是那些“动⼿”的⼈:

  • 开发者: 吭哧吭哧写代码,做出⼀个个APP,抢占⽤户⼿机屏幕。
  • 内容创作者: 开公众号、拍短视频,⽣产信息,吸引流量。
  • 平台搭建者: 建⽴新的连接⽅式,制定游戏规则。
  • 运营推⼴者: 拉新、促活、转化,让轮⼦转起来。

他们不仅仅是在“⽤”互联⽹,更是成为了互联⽹这个巨⼤机器上,不可或缺的⻮轮和螺丝钉,甚⾄是发动机。

他们是⽣产者,是价值的创造者。

“任何技术的普及,都会经历三个阶段:少数⼈的玩具,多数⼈的⼯具,少数⼈的武器。只停留在‘玩’的阶段,⻛⼝过了,你还是你。”

现在回过头来看AI,道理是相通的。

天天跟⼤模型聊天,问东问⻄,觉得它真聪明,真好玩。这没错,但本质上,你还是在“消费”AI的能⼒,像个游客⼀样,在AI主题公园⾥逛了⼀圈,拍了⼏张照⽚。

真正的拥抱AI浪潮,不是仅仅做⼀个AI⼯具的熟练使⽤者,⽽是要尝试成为AI⽣态链上的⼀环,去“⽣产”点什么。

我给这个想法,拔⾼⼀点,抽象出⼀个理论,叫 “技术浪潮参与度模型”。

简单说,⾯对任何⼀波⼤的技术浪潮(蒸汽机、电⼒、互联⽹、AI…),你的参与程度决定了你能从中获得什么。⼤致可以分为两层:

  • 价值消费者 (Value Consumer) 主要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效率提升或娱乐。他们是技术红利的被动接收者。
  • 价值创造者 (Value Creator): 深⼊理解技术,并利⽤技术创造新的产品、服务、模式或内容。他们是技术红利的主动获取者和塑造者。

⼤部分⼈停留在第⼀层。但要想真正“弄潮”,就得往第⼆层⾛。

那在AI时代,怎么成为⼀个“价值创造者”呢?

1. 搞点AI硬件? 

听起来⾼⼤上,其实⻔槛没想象中那么⾼。我最近就在看,⼀个⼏⼗块的开发板(⽐如ESP32),配个⼏块钱的喇叭和⻨克⻛,再加上点开源代码,就能DIY出⼀些有趣的AI⼩玩意。成本不⾼,但能让你对AI的感知、交互有更深的理解。


2. 开发点MCP应⽤?

MCP就是围绕AI模型来构建应⽤。简单理解,就是给AI造“⼯具”,让它能⼲具体的、有价值的活⼉。⽐如做⼀个能⾃动分析外贸邮件、提取关键信息并分类的⼯具。

这时候,肯定有⼈说:“我不是技术出身啊,代码这玩意⼉,看着就头⼤。”

嘿,这想法,可能真得更新⼀下了。

你看看,连猎豹移动的傅盛都重新捡起Python开始学编程了。现在的⼩孩⼦们,编程都快成熟练技能了。

为啥?因为时代变了。

现在学编程,跟你我当年那个苦哈哈的年代,完全是两个概念。

当年,我们想学点Python,得满世界找零散的、甚⾄可能是过时的视频教程,交了智商税还可能学⼀堆错误的东⻄,遇到问题卡半天没⼈问,全靠⾃⼰硬啃。

现在呢?你有AI这个“超级外挂”啊!

  • 不懂就问: 直接把代码、报错信息丢给AI,它能给你解释得明明⽩⽩。
  • 辅助编程: 不少先进的编辑器,像Cursor,或者VS Code⾥装个Copilot之类的插件,你说句话,它就能帮你把代码框架写出来。效率和质量,⽐⼗年前强太多了。
  • 代码审查: 让AI帮你看看代码有没有bug,有没有更优化的写法。

学编程的⽬的,也变了。

以前学编程,⽬标可能是成为⼀个专业的程序员,靠写代码吃饭。

现在,对于我们这些⾮专业选⼿来说,学编程更多是为了获得⼀种“动⼿能⼒”,⼀种将想法快速转化为现实的能⼒

你不需要精通底层原理,不需要成为算法⼤神。

你只需要能“⽤”起来,能驾驭好Cursor、Windsurf、VS Code + CLine这些现代化的兵器。

把你的业务经验、你的创意,通过代码(哪怕是AI辅助⽣成的代码)实现出来,哪怕只是个简单的内部⼩⼯具。

掌握了这个能⼒,你就从⼀个纯粹的“指挥官”(只有想法),变成了⼀个能亲⾃下场打仗的“战⼠”(能动⼿实现)。

“想法的价值,很多时候取决于你能否把它实现出来。AI时代,⼯具正在降低实现的⻔槛,但‘动⼿’的意愿和能⼒,依然是稀缺品。”

但现实往往有点“⻣感”。

你看,像Claude 3.7 Sonnet上个⽉发布,在国外科技圈引发海啸,性能确实炸裂。

但在我们身边,激起了多少⽔花?真正⽤起来、感受到威⼒的⼈,似乎并不多。

反倒是国内⼀些产品,⽐如之前被热议的那个Manus,⼀度号称“通⽤⼈⼯智能”,后来有⼈说它只是套壳了某个GitHub开源项⽬(browser-use),这种真真假假的消息,反⽽吸引了更多眼球。

这说明什么?

⼤多数⼈,还处在“围观”和“浅尝辄⽌”的阶段。⼤家更容易被营销噱头吸引,⽽对真正底层、能赋能“创造”的东⻄,要么看不懂,要么觉得离⾃⼰太远。

所以,各位朋友,如果你真的想抓住AI这波历史性的机遇:
  • 别只当那个“⿎掌”的观众了,太被动。
  • 也别只当那个“聊天”的⽤户了,太表⾯。

尝试着,往“价值创造者”的⽅向,挪⼀⼩步。

  • 哪怕,是从学⼀点点JS开始,⽤AI辅助,给⾃⼰做个提⾼效率的⼩⼯具;
  • 哪怕,是搞⼀块开发板,让⼀个灯泡能听懂你的话;
  • 哪怕,是⽤AI⼯具,去⽣成和优化你的⽹站内容、你的SEO策略。

关键是,“动⼿”去做点什么。

别满⾜于做那个给AI捧场的“⽓氛组”。争取,做那个能在浪潮之巅,“冲浪”的⼈。

“未来,永远属于那些不仅能理解变⾰,更能亲⾃动⼿参与变⾰的⼈。”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