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AI应用落地的方法探讨
发布日期:2024-12-26 07:13:45 浏览次数: 1535 来源:林金锋


 写在前面
过去一年半,我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过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一些思考,但一直没有系统地总结。趁着这几天有时间,特地将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第一部分:算法与数据的匹配


1.1三要素与落地要点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常被提及的三要素算力、数据、算法。在应用落地时,我们通常会假定算力是可购买或获取的,因此核心关注点在于数据与算法如何匹配。


  • 数据即场景
    当我们讨论数据,实际上就是在讨论场景。要实现AI在场景中的有效落地,需要把大场景不断拆分成小场景


    • 小场景的数据量更小,数据特征更聚焦。


    • 所需的数据积累门槛更低,建模难度也更可控。


    • 在有限周期内,如果小场景数据量充足、质量较好,就能用一个相对简单的小模型来解决问题。


  • 小模型的组合
    当多个小场景分别被小模型覆盖后,组合这些小模型的结果,就可满足大场景的需求。


    • 场景的痛点、优化点即数据的特征,场景越小,痛点越清晰、特征越易挖掘


    • 如果某个小模型失效,只需针对失效的部分进行重新训练或替换,无需重构整套大模型。


    • 随着时间推移,更多原本数据量不足的小场景,也能逐渐通过数据积累引入新小模型,融入整体解决方案。


  • 主要模型与大模型平台 
    在这种小模型组合的体系之上,往往还会存在主要模型(或大模型平台),可覆盖绝大多数场景需求。


    • 当主要模型出现问题,可能需要做微调、预训练,甚至更换大模型。


    • 混合专家模型(MoE)等大模型思路,本质也可视为多模型线性加权的范式。

1.2 算力与能耗的平衡


在实际落地中,算力与能耗的限制也是重要考量:


  • 当数据与场景已固定,可以通过优化模型来降低算力和能耗。


  • 在满足精度和时延的需求下,尽量采用更简洁的模型架构,实现用最少的算力达成所需效果     


第二部分:算法模型与产品功能的匹配


在第一部分算法与数据匹配的基础上,本部分关注以算法为代表的技术反映数据的场景如何进行深度解构与对接,从而在最小颗粒度上实现二者的精准匹配。


2.1 从技术侧到场景侧的分解与构建

  • 技术平台= 大模型或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 模型(如ChatGPT、文心一言、通义千问、ViT等)可视为功能全面的通用技术平台。

  • 平台内部通常包含多种技术栈或技术路线,例如:视觉大模型、语言大模型、翻译大模型等


  • 分解技术平台 → 主要技术路线 → 技术栈 → 单点技术


  • 主要技术路线:按照任务或架构进行拆分,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音识别等。


  • 技术栈:将主要技术路线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功能模块或技术组件。


  • 单点技术:是最基础的原子能力,如某个识别算法模块或特定硬件组件的优化实现。


  • 大锤找钉子替换旧技术


  • 大模型常被比喻为大锤子,但在落地时,需要清楚它能替代或对标的简单技术是什么;否则难以知道在哪些具体功能点上能产生改进。


  • 对原有旧技术简单技术的替换升级,可视为大模型平台的虚拟单点技术对齐。


2.2 从需求侧到技术侧的分解与构建

  • 从大场景到小场景,再到最小功能单元


    将需要解决的大场景分解为可操作、有价值的小场景。


    • 明确每个小场景的核心指标(如生产效率、质量提升等),找到关键的瓶颈点或优化点。


    • 进一步拆分到最小功能单元(如在制造业中,某条产线的环境监控、某个环节的质量检测)。




  • 数据特征与技术匹配


  • 小场景越聚焦,数据特征越明显,算法模型也越能精准匹配。


  • 通过KPI或核心指标来验证技术的应用效果是否与场景需求相符合。



第三部分:一个案子——智能机器人在整车总装车间的应用


以整车制造为例,展示如何将大场景逐步分解到小场景,再到最小功能,并匹配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


3.1 大场景目标


  • 整车制造总装车间的核心目标:


    • 提升装配效率


    • 减少人工错误


    • 优化产线节拍


  • 核心技术:AI驱动的自动化装配(含机器视觉检测、机械臂操作等)

3.2 从大场景到二级场景


  • 拆分:
         质量检测、机器人识别抓取、具体装配工序(如仪表盘安装、车门装配)等


  • 每个二级场景都有特定的性能指标和痛点:


    • 人工操作效率低、装配误差高


    • 对位精度不够、生产节拍跟不上等


3.3 二级场景到具体解决方案


  • 螺栓自动拧紧


    • 进一步分解:扭矩检测、螺栓位置识别、拧紧路径规划、拧紧执行


    • 对应的技术模块:扭矩传感器、视觉算法、实时位置跟踪模块、机械臂控制算法等


  • 线束安装路径规划


    • 进一步分解:原始路径采集、实时数据更新、路径规划与执行


    • 对应的技术模块:数据分析软件、动态路径规划算法、传感器模块、机械臂操作执行等

通过这样的分解匹配部署过程,AI技术可以在最小场景中发挥作用,也更容易衡量投入与收益。



小结


  1. 最小颗粒度匹配


  • 将技术分解至最小颗粒,场景分解到最简单的产品功能,二者精准对接。


  • 场景越小,数据特征越突出,算法匹配越精准。


  • 数据特征功能痛点优化点


    • 小场景数据特征越明显,越容易发现业务痛点,指导技术解决方案。


    • 如果能深入到业务的原子层,对本质需求的挖掘会更透彻。


  • 成本、效率与效果的平衡


    • AI
      技术迭代迅速,成本也在下降,要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比


    • 对于高频、高价值场景,应优先应用或迭代新技术;低频场景可借助已有技术栈组合来优化。


  • 从小场景到大场景的全面提升


    • 由一个个小场景形成的局部成功,逐渐覆盖并带动大场景的整体优化。


    • 确保技术成熟度能满足真实业务需求,从而实现稳健、可持续的AI落地

    总而言之,AI场景落地的核心在于:把大场景进行细化,找出最能代表痛点的小场景,再用合适的简单技术小模型切入并快速迭代,逐步构建或完善到大模型乃至企业的整体AI应用生态。

    2024年12月15日广州,ChatGPT编辑&排版。


53AI,企业落地应用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大模型应用平台+智能体定制开发+落地咨询服务

承诺:先做场景POC验证,看到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回到顶部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