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我要投稿
RAG技术是一种结合了检索与生成的方法。它通常依赖于两个核心组件: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如GPT-3)和一个检索系统(如向量数据库)。RAG先使用检索系统从大量数据中检索出相关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提供给语言模型,以便生成回答或文本。这样,RAG能够利用语言模型的强大生成能力以及检索系统提供的具体信息。
RAG这种方法将检索(或搜索)的能力集成到LLM中。它结合了一个检索系统和一个大模型,前者从大型语料库中获取相关文档片段,后者使用这些片段中的信息生成答案。本质上,RAG 帮助模型“查找”外部信息以改进其响应。
知识维度:RAG能够快速更新知识库,仅通过更新数据库来反映最新信息,无需重新训练模型。
效果维度:RAG在稳定性和可解释性方面表现较好,因为其生成的回答基于检索到的具体事实。
成本维度:在推理时,RAG需要额外的检索步骤,这可能增加实时性的成本。
更新知识快:只需更新数据库,无需重新训练模型。
稳定性较好:基于事实的检索结果可以提高回答的准确性。
可解释性:检索到的信息可以作为生成回答的依据。
检索依赖:检索系统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效果。
增加实时性成本:检索过程需要额外的时间和计算资源。
微调是在预训练好的大型模型的基础上,使用特定领域的较小数据集来进一步训练模型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模型能够学习特定领域的知识,提高在特定任务上的表现。
微调采用预先训练的 LLM 并在较小的特定数据集上对其进行进一步训练的过程,以使其适应特定任务或提高其性能。通过微调,我们根据数据调整模型的权重,使其更适合我们应用程序的独特需求。
知识维度:微调通过训练使模型获得新的领域知识,需要相对足量的领域数据。
效果维度:对于简单的任务,微调可能达到更高的效果上限,因为它可以针对性地调整模型参数。
成本维度:微调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如GPU),且训练时间较长。
领域适应性:能够学习特定领域的深入知识。
性能潜力:对于简单任务,可能达到比RAG更高的性能。
资源消耗大: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进行训练。
知识遗忘:容易遗忘未在训练数据中出现的知识。
知识更新:RAG通过更新数据库来更新知识,微调则是通过重新训练来吸收新知识。
效果稳定性:RAG通常在生成回答时更稳定,而微调可能达到更高的性能上限。
资源消耗:微调在训练时消耗资源较多,RAG在推理时增加额外的检索成本。
知识需要快速更新的领域。
对实时性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应用场景。
需要高度可解释性或准确性的场景。
数据量较小但质量高的领域。
对模型效果有较高要求,且可以承担相应计算资源消耗的场景。
领域知识比较独特,需要模型深入学习的场景。
RAG和微调各自有优势,在某些场景下结合使用可以发挥各自的长处,提高整体的效果和效率。以下是在哪些场景下需要结合使用RAG和微调的一些建议:
复杂且知识密集的任务:对于需要深入领域知识和广泛背景信息的问题,单独使用RAG可能无法覆盖所有细节,而微调可以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这些细节。
数据更新频繁的场景:在数据经常变化的情况下,使用RAG可以快速更新知识库,而微调可以帮助模型适应新的数据分布。
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如果单独使用RAG,检索步骤可能会增加延迟。通过微调优化模型,可以减少对检索系统的依赖,提高响应速度。
资源受限的场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先使用RAG来减少需要微调的数据量,然后对关键或难以检索的信息进行微调。
RAG和微调相有如下的集中结合方式:
分阶段训练:
初步使用RAG:首先使用RAG来处理任务,利用其检索能力快速获取相关信息。
识别不足:分析RAG在处理任务时的不足,识别模型难以处理或经常出错的情况。
针对性微调:对识别出的问题进行数据收集,然后使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微调,以改进模型在这些特定情况下的表现。
联合训练:
同时训练检索和生成:在微调过程中,可以同时训练检索组件和语言模型,使得两者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
使用伪标签:可以使用生成模型生成的伪标签来训练检索组件,反之亦然。
迭代优化:
循环迭代:先使用RAG生成回答,然后使用这些回答进行微调,接着用微调后的模型来优化检索组件,形成一个迭代优化的闭环。
领域适应:
先微调后RAG:对于领域适应性要求高的场景,可以先对模型进行微调以适应特定领域,然后使用RAG来补充微调未覆盖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结合使用,可以充分利用RAG的快速知识检索能力和微调的深度知识学习能力,提升模型在复杂任务上的表现。同时,这种结合也可以帮助平衡实时性、准确性和资源消耗等多方面的需求。
以下是简化的项目案例,我们将结合使用RAG和微调来构建一个问答系统,该系统旨在回答有关特定主题的问题。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利用RAG来快速获取信息,并使用微调来提高回答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假设我们有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如GPT-2)和一个向量数据库,我们希望创建一个能够回答有关“太空探索”主题的问题的系统。主要实现步骤包括:
准备数据集
收集一个包含关于“太空探索”主题的问题和答案的数据集。
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
RAG检索组件配置
使用向量数据库来存储与“太空探索”主题相关的文档。
配置检索系统,使其能够从数据库中检索与输入问题相关的文档。
初步微调
使用训练集对大型语言模型进行初步微调,以使其适应“太空探索”主题。
RAG与微调结合
结合使用RAG和微调来构建问答系统。
# 导入必要的库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GPT2LMHeadModel, GPT2Tokenizer from retriever import VectorDBRetriever # 假设的检索器库 import torch # 初始化模型和分词器 model = GPT2LMHeadModel.from_pretrained('gpt2') tokenizer = GPT2Tokenizer.from_pretrained('gpt2') # 初始化向量数据库检索器 retriever = VectorDBRetriever('space_exploration') # 假设的数据库 # 微调模型 def fine_tune(model, tokenizer, train_dataset): # 微调代码省略,通常包括数据加载、模型训练等步骤 # RAG流程 def rag_process(question): # 检索相关信息 relevant_docs = retriever.retrieve(question) # 使用检索到的文档生成回答 context = ' '.join(relevant_docs) input_ids = tokenizer.encode(f'{question}{context}', return_tensors='pt') output = model.generate(input_ids, max_length=100, num_return_sequences=1) answer = tokenizer.decode(output[0], skip_special_tokens=True) return answer # 微调后的RAG流程 def fine_tuned_rag_process(question): # 微调模型 fine_tune(model, tokenizer, train_dataset) # 使用微调后的模型进行RAG流程 return rag_process(question) # 示例问题 question = "What is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answer = fine_tuned_rag_process(question) print(answer)
请注意,以上代码是伪代码,仅用于说明概念。实际的实现会涉及到详细的模型微调流程、数据预处理、向量数据库的集成等步骤。
数据准备:确保数据集的质量和覆盖面,这对微调的效果至关重要。
微调策略:选择合适的微调策略,如学习率、批次大小、训练轮数等。
检索组件:根据问题构建高效的检索系统,确保能够快速准确地检索到相关文档。
通过结合使用RAG和微调,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既具有广泛知识背景,又能针对特定领域进行深度学习的问答系统。
53AI,企业落地应用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大模型应用平台+智能体定制开发+落地咨询服务
承诺:先做场景POC验证,看到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4-03-30
2024-04-26
2024-05-10
2024-04-12
2024-05-28
2024-04-25
2024-05-14
2024-07-18
2024-08-13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