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从命令到共创:AI提示词如何释放你的创造力?

发布日期:2025-04-27 15:38:47 浏览次数: 1531 作者:AI树姐
推荐语

探索AI提示词如何激发创造力,开启人机共创新篇章。

核心内容:
1. 人机互动的演进:从工具到共创的转变
2. 提示词设计的三个认知框架:工具阶段、认知伙伴阶段、共创阶段
3. 共创阶段的实践案例与沟通哲学的结合

杨芳贤
53A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人与AI的互动正悄然迈入新的阶段。过去,我们习惯于将AI视作“工具”,用简单指令获取直接响应。而现在,人与AI的沟通正发生深刻变化—从机械的“问答”,演变为充满创造力的“共同创造”。正如汤质在《关于说话的一切》一书中所揭示,沟通的本质并不仅仅是信息传递那么简单。语言承载着思维方式,映射着主体意识,也深刻影响着人际乃至人机的关系配置。今天我将结合沟通哲学与工程实践,通过“提示词设计”这个具体场景,分析底层逻辑与创新路径,帮助大家用更巧妙的提示词,激发更深层次的人机互动与共同创造。

沟通哲学下的提示词:三个认知框架

沟通本质上是主体性的争夺。萨特“注视理论”提到,对话双方总在通过语言构建力量关系。对于人机来说,提示词就是我们与AI互动的“话术”工具。人和AI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实践中不断重塑和升级,汤质关于沟通的理论,为我们理解提示词的设计提供了三个关键认知框架:

1.工具阶段 — 单向指令,清晰权力边界

在初级阶段,AI是被动的执行者。人通过简短指令,AI快速给出标准答复。

    示例1:生活助手

    “帮我生成一份一周的减肥食谱”

    问题点:只陈述任务,不给背景和偏好,AI机械输出结果

    示例2:学习辅导


    “请给我解释什么是人工智能”

    问题点:无目标、无场景,AI给出标准定义

    示例3:内容生成


    请帮我写一封邮件

    问题点:无收件人、无原因、无风格要求,AI提供模板化输出

    本阶段人和AI的责任划分清晰:人是主体,AI是被动的工具,互动极为有限。

    2.认知伙伴阶段 — 意图共享,有限协作

    随着AI理解意图和适应能力的提升,人类开始在提示词中融入更多信息,推动AI更贴近真实需求。

     示例1:生活助手
    “我最近忙于加班,晚上只能简单做饭,能为我设计一个三天的快手健康晚餐食谱吗?需要食材易得、步骤不复杂。”

    优化点:补充背景和约束,AI理解并匹配需求

    示例2: 学习辅导

    “我是一名高一学生,需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并举一个身边的实际应用例子。”


    优化点:要求讲解风格与实际场景结合,AI输出更有针对性

    示例3:内容生成

    “帮我写一封向上司的请假邮件,内容要表达歉意,并说明家中有急事,语气要正式一些。”

    优化点:提供收件对象、原因、语气,AI表现出部分适应性

    本阶段交流内容明确了场景、目的和风格,AI的响应更有针对性,人机配合开始深化。

    3.共创阶段 — 深度共创,符号与直觉融合

    在人机高度协作阶段,提示词成为促成人机共创的“脚本”,语言不再只是表面符号,更融入了双方的直觉、创造与情感。

     示例1:生活助手
    “我准备周末的家庭聚会,有小孩和老人。能和我头脑风暴下菜单?包括健康主食、趣味小吃,还有一道孩子能参与的甜点。你先给思路,我们一起调整。”
    升级点:先给方向、期待AI主动参与,并邀请继续共创和调整
     示例2:学习辅导
    “让我扮演AI,你扮演一位全新入门的中学生。我们共同讨论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你每次提问后,我回答,然后你再引发新问题。目标是一起挖掘AI对未来生活的影响,鼓励彼此发散思考。”
    升级点:将提示词设计成双向互动,共同建构知识
    示例3:内容生成
    “我想写一份打动投资人的创业计划书。我的项目是AI赋能中小学编程教育,请你先帮我拆解核心亮点,再与我一起探讨差异化市场策略,随后我们围绕用户痛点展开创意思维导图,逐步完成内容框架。”
    升级点:把AI当咨询合伙人,开放讨论过程,共同塑造创新内容

    本阶段人开始邀请AI深度参与决策、构建知识和创新思维,AI成了真正的“共创合伙人”。


    “权力”背后的动态平衡与启示

    从工具到伙伴、再到共创者,这种渐进的关系重构,不仅是人与技术互动方式的提升,更反映了人类对技术主体性和创造力的新理解。这其中的“权力博弈”,其实是一种动态平衡—我们在提示词中不断试探AI的边界、能力和适应性,同时也在自我调整,发掘更高效、更具想象力的协作路径。从更广阔的社会视角来看,这种人机深度互动模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沟通习惯、知识生产过程以及技术伦理判断。

    提示词创新与共同创造的新路径

    要发挥AI共创的最大潜力,我们需要跳出“指令—响应”惯性思维,更倾向把提示词当作互动剧本,主动融入背景、目标与协作意愿,让AI具备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比如:

    • 用对话邀请AI参与头脑风暴,而不仅是索要答案;
    • 设置情景或角色,让AI协助共建知识、激发多样化解决方案;
    • 强化互动和反馈循环,让AI和人类形成持续的共同成长和创新。

        汤质提到:“嘴巴上的纠结需要清晰的头脑来解。”在AI时代,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提示词的效力源于对人类沟通本质的深刻理解。提示词不仅是人与AI协作的入口,更是重塑沟通关系、激发人机共创力的钥匙。当我们将语言哲学注入提示词工程,驾驭语言的不确定性,我们能与AI共创更加丰盈的未来。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