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我要投稿
目录
一、什么是陪诊?
二、为什么需要陪诊?
三、陪诊的三种模式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专职陪诊对不同人群的最佳应用场景
六、智能陪诊对不同人群的最佳应用场景
七、陪诊的发展趋势探讨
八、智能陪诊标准服务模式设计
九、智能陪诊系统建设模式
前文回顾:
七、陪诊的发展趋势探讨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和科技的发展,陪诊行业呈现出多种发展趋势,以下是专职陪诊模式和智能陪诊模式的发展趋势分析。
1. 专职陪诊发展趋势
- 服务专业化与规范化:目前陪诊行业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未来需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培训体系,提高陪诊师专业水平,包括医学知识、沟通技巧等,同时加强行业监管,规范服务流程和收费标准,保障服务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 平台化与规模化发展:个体陪诊师获客难、服务不稳定,未来陪诊平台和公司将成为主流,整合资源实现规模化运营,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与医疗机构等合作,拓展服务范围,提供一站式陪诊服务。
- 情感陪伴与心理支持的强化:除了协助就医,患者的情感需求和心理支持愈发重要,专职陪诊人员需提供更贴心关怀和陪伴,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未来将更加注重这方面的服务质量和专业培训。
- 跨地区服务拓展:随着人口流动和异地就医增多,跨地区陪诊需求增加,陪诊师可通过与各地机构合作等方式,为异地患者提供服务,同时利用线上沟通工具及时了解患者需求。
2. 智能陪诊发现趋势
- 技术创新与功能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不断进步,智能陪诊将实现更精准的导诊、推荐医生和治疗方案等功能,还可通过物联网整合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生理参数,为诊疗提供依据。
- 个性化服务升级:利用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深入了解患者需求和偏好,提供定制化健康管理建议、提醒服务等,如用药提醒、复诊通知等,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就医体验。
- 与医疗系统的深度融合:智能陪诊小程序等将与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等深度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和交互,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可更便捷地获取信息和服务,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 社交化互动增强:增加社交化功能,如患者之间分享就医经验、交流健康心得等,形成健康社交氛围,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为智能陪诊服务提供更多数据和参考。
八、智能陪诊标准服务模式设计
智能陪诊应该采用“标准流程+病种专项”的标准服务模式。标准流程可以确保陪诊服务的各个环节规范、有序地开展,像接待患者、协助挂号、引导就医、拿取检查报告等都按既定步骤来。而针对不同病种提供专门服务,则能更贴合患者的具体需求,比如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病种提供更周全的协助,或者针对复杂病症陪诊时在与医生沟通等方面给予更多帮助呢。
1. 标准流程
(1)线上预约对接:患者通过智能陪诊专属APP或小程序,输入就诊日期、意向医院、科室等关键信息提交陪诊需求。系统迅速匹配后台数据库,结合医院排班、科室忙碌程度预估就诊时间,自动完成挂号操作,并推送详细就诊规划,含交通路线、就诊楼层科室图及预计候诊时长。
(2)到院引导服务:患者抵达医院附近时,系统基于定位发精准导航,进入医院后,借室内地图导航、AR实景指引,用语音与图文并茂方式引导至科室候诊区,沿途科普科室常见病症、就医注意事项。
(3)就诊辅助支持:候诊中,弹窗提醒患者回顾病情、梳理疑问以便高效问诊;就诊时,提供语音转文字记录医患对话,智能提炼关键医嘱、诊断要点,以结构化文档形式存于患者个人就医档案;遇复杂病情,依知识库生成辅助询问清单供患者参考。
(4)检查拿药统筹:整合检查项目,按优先级、耗时等规划最优路线,线上预约有档期的检查时段;拿药环节,展示药品电子说明,语音解读用法用量、禁忌,连接第三方送药平台实现便捷配送上门。
(5)离院总结反馈:就诊结束,系统推送总结报告,涵盖诊断详情、医嘱、下次复诊预提醒;设问卷收集就医体验,依反馈优化服务、更新知识库。
2. 病种专项
以慢性病管理场景(以糖尿病为例)
(1)日常监测数据整合与分析:智能陪诊系统与家用血糖仪、血压计等设备连接,自动获取患者日常监测数据。例如,患者每天测量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压等数值实时传输到系统中,系统运用数据分析算法,绘制血糖波动曲线,直观展示患者近期血糖控制情况。当发现血糖数据持续异常波动,如连续三天空腹血糖高于 7mmol/L,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提醒患者关注,并生成初步的饮食、运动调整建议。
(2)复诊规划与提醒: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治疗方案,智能陪诊系统提前规划复诊时间。例如,对于初诊为糖尿病且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系统设定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并提前一周通过手机应用推送复诊提醒,内容包括复诊医院、科室、医生信息以及检查项目清单。同时,提供在线复诊预约功能,患者可直接在系统内选择合适的复诊时间,避免排队等待。
(3)用药管理与指导:系统录入患者的用药信息,包括药物名称、剂量、服用时间等。每次服药时间临近时,系统自动发出语音和文字提醒,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若患者对某种药物的服用方法或注意事项存在疑问,可随时在系统内查询详细的药物说明书或观看用药指导视频。此外,当患者需要购买新药或续方时,系统可提供附近药店信息及线上购药链接。
(4)饮食管理
(5)生活习惯小助手
(6)运动管理
(7)其他,如:与慢病管理系统互联互通,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互联互通等。
九、智能陪诊系统建设模式
按系统覆盖范围划分,智能陪诊系统建设模式主要有两种:全市统一建设和单一医院建设。
1. 全市统一建设模式
(1)优点
- 系统整合性高:能有效整合全市医疗资源,实现不同医院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例如,患者在A医院做的检查检验结果,可以方便地在B医院被调用,方便患者就医和医生诊断。
- 统一标准规范:有助于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标准和陪诊服务规范。这使得各个医疗机构在接入系统时,能够按照统一标准来执行,提高数据质量和服务质量。
- 患者体验好:患者在全市任何一家接入系统的医院就诊,都能享受到熟悉的陪诊服务流程,减少适应不同医院系统的麻烦,提升就医体验。
(2)缺点
- 建设难度大:需要协调全市众多医疗机构、政府部门等多方利益主体,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组织协调工作复杂,容易出现沟通不畅、进度受阻等问题。
- 成本投入高:系统建设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软件开发、硬件设备购置、网络建设等,并且后续的维护和升级成本也较高。
- 系统灵活性差:由于要兼顾全市各医院的情况,系统可能会比较复杂和庞大,灵活性相对较差,对于个别医院的特殊需求响应可能不够及时。
(3)适用情况
- 大型城市:医疗资源丰富且分布相对集中的大城市,有条件进行全市统一规划和协调,能够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
- 区域医疗联合体:对于已经形成紧密型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地区,统一建设的智能陪诊系统可以加强联合体内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 经费不足的医院,有需求……
- 卫生健康示范市,应该做……
2. 单一医院建设模式
(1)优点
- 针对性强:可以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更好地满足医院特定的科室设置、诊疗流程和患者群体的要求。例如,专科医院可以根据自身专科疾病的陪诊特点,设计更贴合实际的陪诊系统。
- 建设周期短: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小,只需要考虑本医院内部的情况,协调工作相对简单,建设周期通常比全市统一建设要短。
- 成本较低:建设资金主要由医院自身承担,投入相对较少,而且系统相对简单,维护和升级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 灵活性高:医院能够根据自身业务发展和患者反馈,快速对陪诊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2)缺点
- 数据孤岛:与其他医院系统不连通,容易形成数据孤岛,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陪诊信息无法共享,可能导致重复检查、信息重复录入等问题。
- 资源浪费可能:每个医院单独建设系统,可能会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如软件开发资源、硬件设备等方面的浪费。
- 服务差异大:不同医院的陪诊系统和服务标准不同,患者在不同医院就医可能会有较大的体验差异,不利于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3)适用情况
- 专科医院:专科特色明显,患者群体相对固定,对自身专业领域内的陪诊服务有特殊要求的专科医院。
- 经费充足的医院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1-15
客户案例|AI Agent如何让智能客服理解更准确,对话更自然
2025-01-13
情感AI会是商业软件的下一个趋势吗?丨AI时刻
2025-01-13
马斯克版 ChatGPT iOS 应用上线,我用一整天发现了这些惊喜和槽点
2025-01-09
高效构建智能体技巧 | 含Agent设计原则与Workflow构建方法
2025-01-06
火山引擎智能客服运营专家:字节跳动大模型客服应用实践
2025-01-06
罗永浩的J1 Assistant初体验,附下载包和注册方案
2025-01-04
Palantir的AI系统:以AI客服为例
2024-12-31
五大热门AI Agent 框架
2024-05-08
2024-07-22
2024-07-14
2024-06-30
2024-07-11
2024-08-09
2024-03-31
2024-10-16
2024-10-18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