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微信聊天机器人的法律风险解析,企业与个人用户必读。 核心内容: 1. 微信机器人接入方式及各自利弊 2. 个人微信接入聊天机器人的法律风险 3. 非官方API接入的潜在后果及API的重要性
自AI技术出现之后,大伙儿热衷于自己在群聊里内置聊天机器人,玩起了角色扮演,这样做有啥风险吗?
一、几种不同的微信机器人
微信接入【聊天机器人】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企业微信接入:
企业机器人:
优点:基于微信官方 API,安全稳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进行深度定制和开发,实现与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
缺点:用户必须先加入对应的企业才能使用,配置较为繁琐,且无法参与群聊。
企业客服:
优点:同样是微信官方 API,安全稳定,用户不需要加入企业,点开即可使用。
缺点:同样存在配置繁琐以及无法参与群聊的问题。
微信公众号接入:
订阅号:
优点:使用微信官方 API,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以向关注者推送消息,实现基本的聊天互动功能,适合个人开发者或小型团队进行简单的聊天机器人应用开发。
缺点:公众号有超时限制,回复可能不及时,并且有字数限制,无法进行复杂的交互,也无法参与群聊。
服务号:
优点:相比订阅号,服务号没有超时限制和字数限制,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更流畅的交互体验。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号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如客户服务、业务办理等。
缺点:无法参与群聊,部署成本较高,需要公网 IP 的云服务器以及每年向微信缴纳服务号的认证费用,还需要企业具备营业执照等相关资质。
个人微信接入:
优点:可以参与群聊和加好友,部署成本低,普通微信号的一切功能基本都可使用。
缺点:由于不是官方 API 接入,可能会存在账号被封禁的风险,
微信小程序接入:
优点:在小程序中内置聊天机器人,贴合场景。
缺点:使用场景和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参与群聊。
我们这里只讨论第3种情形,个人微信接入,因为其他情形都是合法的。
只要接入,即为违法和侵权,【非商用用途】、【个人学习】并不是有效的抗辩理由,只是会少赔点。
个人微信接入的技术路径比如chatgpt-on-wechat 项目,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对话机器人,支持私聊和群聊,模型支持主流的GPT3.5/GPT4.0/Claude/Gemini/ChatGLM/KIMI/文心一言/讯飞星火/通义千问。
能处理文本、语音和图片,通过插件访问操作系统和互联网等外部资源。但这类项目通常不是使用微信官方公开的 API 接口接入微信的,因此存在被封禁的风险。
➡️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组明确的协议、方法和工具,用于不同软件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它允许一个软件应用程序(称为客户端)通过特定的方式,请求另一个软件应用程序(称为服务器)提供特定的服务或数据。
对于开发者而言,API 就像是一个桥梁或契约,例如,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可能提供一个 API,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创建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读取用户的帖子、发布新内容或与其他用户进行交互。通过遵循 API 的规范,开发者可以在不了解社交媒体平台内部技术实现细节的情况下,利用其提供的功能。
二、微信机器人通常可以干什么
(一)搜索功能:比如用户提问,搜索互联网上的内容进行回答,充当【实时百科全书】。
(二)特定问题解答:通过与知识库的连接,微信机器人可以解答各种类型的问题,包括产品使用方法、技术支持、常见故障排除等。例如,对于电子产品,机器人可以回答如何设置设备、连接网络、更新软件等问题。
机器人还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问题描述,进行智能分析和推理,给出最可能的解决方案。例如,当用户描述手机出现故障现象时,机器人可以根据知识库中的故障排除流程,逐步引导用户进行检查和修复。
(三)活动推送:可以向用户推送最新活动、促销信息、优惠券等。例如,在节假日或特定时间段,机器人可以发送 “[企业名称] 国庆大促,全场商品 [X] 折起!快来选购吧!” 的消息。
(四)聊天陪伴:机器人可以分享故事、笑话、新闻等,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进行话题引导和交流。例如,当用户表示喜欢旅游时,机器人可以分享一些旅游景点的介绍、旅游攻略等,引发用户的兴趣和互动。
(五)群组管理:机器人可以自动欢迎新成员加入群组,发布群组规则和公告,提醒成员遵守群规。可以监控群组中的聊天内容,对于违规行为进行警告或处理。例如,当成员发布广告、恶意攻击他人等不当内容时,机器人可以发送警告消息 “请遵守群规,不要发布广告和不当言论。” 如果成员继续违规,机器人可以将其移出群组。
以上功能涉及到
读取、存储用户数据。
加重微信服务器的运行负担。
有泄露微信用户数据的可能。
以上应用场景存在的问题:
对于如何搜集用户数据、个人信息,授权范围和期限等问题,并无说明。涉嫌违法收集数据。
开发者、实际运营和控制者可能要承担责任。
三、违法后果是什么
(一)风险评估结果:(按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到最小排序)
微信官方封禁机器人,很可能申诉无门。
被腾讯官方民事起诉不正当竞争,赔偿数额与机器人的数量、给系统造成的负担、获利情况等有关。
被行政监管部门以违规收集用户数据且未备案为由罚一笔大款。
暂时没有刑事风险。虽然刑法规定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是一般不会到这么严重的程度。
(二)风险评估依据
1. 微信用户协议
违反微信本身的《第三方信息共享清单》,里面有这样一条约定。
当你使用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时,我们会在获得或确保第三方获得你的授权同意后,以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下共享对应信息。你可以通过本清单中列举的相关信息了解第三方会如何处理你的个人信息。我们也会对第三方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以保护你的个人信息安全。
2. 不正当竞争司法案例:
2020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不正当竞争案件。腾讯公司起诉两家科技公司,法院判决被告公司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腾讯260万元。
【原告诉求】:被告公司开发了一款微信辅助软件。这个软件可以自动执行许多微信操作,比如点赞、群发消息、自动加好友等。它还能收集用户的微信信息和使用数据。腾讯认为这些行为干扰了微信的正常运行,侵犯了他们的数据权益。他们认为这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要求赔偿500万。
【机器人功能】:两被告开发、运营的“某群控软件”,利用Xposed外挂技术将该软件中的“个人号”功能模块嵌套于个人微信产品中运行,为购买该软件服务的微信用户在微信平台中开展商业营销、管理活动提供帮助。主要表现为:自动化、批量化操作微信的行为,包括朋友圈内容自动点赞、群发微信消息、微信被添加自动通过并回复、清理僵尸粉、智能养号;监测、抓取微信用户账号信息、好友关系链信息以及用户操作信息(含朋友圈点赞评论、支付等)存储于其服务器,攫取数据信息。
【被告抗辩】:被告辩称他们的软件提供了微信没有的新功能,新增功能契合了微信电商用户提升自身管理与运营效率的需求,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微信,属于技术创新具有正当性。
被控侵权软件用户与其买家好友的社交数据权益应当归用户所有,用户享有个人数据携带权,其将个人数据选择以何种方式备份、存储与该数据控制者无关,腾讯对于其所控制的用户信息不享有任何数据权益。
【法院判决】:法院没有采纳被告的抗辩,认为控侵权软件批量化操作微信、发布商业活动信息异化了个人微信产品的作为社交平台的服务功能,给用户使用微信产品造成了明显干扰,同时危及到微信平台的安全、稳定、效率,已妨碍、破坏了两原告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与服务的正常运行,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第二款第四项所规定的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虽然当时是RPA自动化机器人,还不涉及到AI技术,但是其和开发AI机器人的行为性质是一致的。
3.行政监管政策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秘书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国信办秘字〔2019〕191号)的通知中:
(1)以下行为可被认定为“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
1.在App中没有隐私政策,或者隐私政策中没有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规则;
2.在App首次运行时未通过弹窗等明显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
(2)以下行为可被认定为“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1.未逐一列出App(包括委托的第三方或嵌入的第三方代码、插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等;
(3)以下行为可被认定为“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1.征得用户同意前就开始收集个人信息或打开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
8.未向用户提供撤回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途径、方式。
(4)以下行为可被认定为“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1.既未经用户同意,也未做匿名化处理,App客户端直接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包括通过客户端嵌入的第三方代码、插件等方式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
2.既未经用户同意,也未做匿名化处理,数据传输至App后台服务器后,向第三方提供其收集的个人信息;
3.App接入第三方应用,未经用户同意,向第三方应用提供个人信息。
因此,微信机器人不具备这些条款,开发者、实际运营和控制者很有可能受到行政处罚。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4-05-08
2024-07-22
2025-02-09
2024-08-09
2024-06-30
2024-07-14
2024-09-07
2024-10-18
2024-03-31
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