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朱啸虎最新观点:AI应用无壁垒,真正的竞争在非AI领域。 核心内容: 1. 朱啸虎退出人形机器人投资,直言AI应用无壁垒 2. OpenAI转型消费互联网公司,大模型非护城河 3. AI时代的商业竞争,关键在于非AI能力构建
这几天,朱啸虎算是又火了一把。
先是在一次对话里,朱啸虎直言,因为“商业化不清晰”加上行业又有高度共识,自己正在批量退出对人形机器人的投资。
昨天,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朱啸虎又放出话来:
“AI应用就是没有壁垒,说有壁垒是忽悠人的,要在非AI能力上建立壁垒。”
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乌鸦君暂不做评论。但AI应用没有壁垒这事,朱啸虎可能还真没说错。
这一点从最近OpenAI的转型也能看出。
在最近一次采访里,Sam Altman明确表现,比起最先进的大模型,他更希望OpenAI成为一个拥有十亿用户的网站。
种种迹象显示,OpenAI正在从一家大模型公司向一家消费互联网公司转型。
原因很简单,大模型没有护城河,OpenAI花了这么多钱,都没有在大模型上建立护城河,xAI和DeepSeek花了更低的成本、更少的时间就赶了上来。
更不用说那些AI应用了。远的不说,OpenAl这次更新的图片新功能,吉卜力风图片让ChatGPT又一次火出了圈,而那些AI图片创业公司的“天“,彻底塌了。
也难怪,最近AI编程明星公司Replit的创始人Amjad Masad在一次采访里说:
“在极低的用户转换成本下,AI公司的收入增长的指标正在失效。“
既然技术不是AI应用的护城河,那么AI时代的商业护城河又在哪里呢?
/ 01 /
大模型没有护城河,OpenAI也没有
前不久,Sam Altman与Ben Thompson有一次访谈,当被问到“OpenAI更愿意成为一个拥有十亿日活跃用户的目的地网站,还是最先进的模型?”
Altman的回答没有任何犹豫,“我认为拥有十亿用户的网站。“
就像Ben Thompson所说,OpenAI正在为成为一家消费级产品型公司的人。而Altman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原因很简单,AI技术完全构不成护城河。
关于这点,谷歌曾在2023年泄露过一篇名为《我们没有护城河,OpenAI也没有》的内部研究。这篇文章提到了以下三个观点:
1)当免费的、无限制的替代品在质量上可比时,人们不会为受限制的模型付费。我们应该考虑我们真正的附加值在哪里。
2)庞大的模型正在拖慢我们的速度。从长远来看,最好的模型是那些可以快速迭代的模型。
3)数据质量比数据大小更具可扩展性。随着开源让LLMs的研究成本越来越变得可以负担,这会导致在技术方面保持竞争优势变得更加困难,而且这种以广度优先的方式探索解决方案的空间,远远超过了我们自己的能力。
文章里说,我们越是严格控制我们的模型,我们就越能使开放的替代品具有吸引力,我们不能希望既推动创新又控制创新。
后来,DeepSeek的崛起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OpenAI花了这么多长时间,这么多钱建立的优势都被赶上了,就更别提AI应用了。
在AI图像产品的座次变化,就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自2022年3月Midjourney发布开启AI生图以来,AI生图变化的座次就没有停止过。
2022年8月,Stable Diffusion以三个月用户量增长1000万称霸市场;到后来,Midjourney通过产品迭代,在相当长时间内流量高居行业第一;再后来,Stable Diffusion陨落、Midjourney流量被Leonardo. ai反超。到了2025年1月,SeaArt的网站访问量高达1844万,一跃成为全球AI生图产品的榜首。
现在好了,OpenAl这次更新的图片新功能,让很多人觉得那些专做图像生成创业公司的护城河一下子都消失了。
除了AI生图外,即使是现在最火的AI编程赛道,类似的担忧也同样存在。
在不久前的采访里,明星AI编程公司Replit的创始人Amjad Masad坦言:
毫无疑问,AI正在打破那些传统商业认知里的护城河。就连a16z的合伙人Justine Moore也会感叹道:
“现在唯一的护城河就是不断地推出很酷的东西,真是太疯狂了。“
有趣的是,之前在研究AI初创企业Lovable上,其创始人提到的AI产品方法论里,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快速迭代。
Lovable会仅用一个周末完成核心功能,再用几个周末打磨优化,快速上线后,用户反馈驱动迭代。用Anton Osika的话说就是:“找到最大的瓶颈和产品问题,快速迭代解决,不做过长的路线图。”
看上去,变化似乎是AI时代唯一不会发生变化的点。但AI应用护城河的问题并非没有答案,这几天ChatGPT的出圈,或许就能给我们一个不错的启示。
/ 02 /
从文化认同到用户数据,在非AI能力上建立壁垒
对于AI应用的壁垒这事,国外投资机构NFX曾打过一个比喻:
AI应用就像瓶装水。瓶装水里的东西都差不多,在这个看似同质化的市场里,你需要在其他方面提供独特的差异化价值,比如品牌、营销和渠道。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乌鸦君打个比方你就知道了。
这几天,靠着吉卜力风图片,ChatGPT1小时就新增了100万用户,比22年ChatGPT刚上线5天新增一百万用户还要疯狂。
有趣的是,同样都是自回归(autoregression)模型,也都很擅长图片生成,比ChatGPT-4o上线早一周的Gemini却没有这么大的声量。
而两者唯一的区别就是,ChatGPT-4o比Gemini多了一个滤镜。
很显然,比起大模型排行榜上的数据,更强大的滤镜才代表着AI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大众对这些伟大技术突破的理解就是如此简单。
这有点像当年ChatGPT大火。那一次,ChatGPT的火爆,远远超出了Altman的预期。以至于后来回顾时,Altman坦言,当时他并不认为ChatGPT是个革命性的东西,而只是一次简单的界面升级。
这背后凸显的一个事实是,一项先进技术是否能被大众真正接纳,往往不取决于技术本身,而是在非技术层面,比如足够低的使用门槛,又或者更高的文化兼容性。
如果说,基于使用门槛、文化兼容的超额价值为AI应用搭建了早期的护城河,那么用户使用数据则将进一步加深护城河的深度。
不久前,红杉资本合伙人Konstantine Buhler曾写了一篇文章,观点很明确:使用数据才是AI时代的护城河。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使用数据与互联网时代讲的数据不一样。普通的互联网数据已经高度标准化和商品化。而AI时代的数据是指,通过用户的独特使用情况形成反馈循环,解决他们的特定问题。在一些垂直领域,这种数据的专有性更强,护城河自然也更稳固。
关于这点可以参考谷歌。
最早,谷歌实现搜索自动化,是靠PageRank算法做到的。但是,仅仅过了几年,他们的优势就从PageRank算法变成了从用户搜索行为里收集的点击数据。
因为有了这些数据,谷歌就可以通过从之前进行过类似搜索并点击链接的人,来预测当下用户点击链接的可能性。
这也是为什么OpenAI想把ChatGPT打造成一个消费互联网产品的意义所在——收集更多的用户使用反馈。
在Konstantine看来,OpenAI在这一点上做的还不够。比如,他们不允许用户对回复进行编辑,这本来可以带来更多高质量的反馈数据。
最后,把Konstantine的意思,套用鲁迅的一句话可能更容易理解:
AI产品本没有护城河,用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自己的护城河。”
文/林白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4-12-25
2024-07-20
2024-11-06
2024-07-18
2024-08-13
2024-11-02
2024-07-25
2024-12-25
2024-09-06
202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