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云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杭州鑫远智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注册资本为12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郑超然。
据了解,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以及业务培训。
据头部财经报道,在过去的1-3年内,蚂蚁集团及其子公司曾多次进行类似的商业动作,包括成立新公司、投资技术企业等。
01 新公司意在AI进一步落地支付?
就新公司等相关问题,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联系了蚂蚁集团方面,截至发稿,对方未作出具体回应。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财经专栏作家江瀚向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分析称:“根据杭州鑫远智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我们可以推测蚂蚁集团的新信息技术公司将专注于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领域,特别可能聚焦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
其实,在今年年初,蚂蚁集团曾进行了一次改组,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发全员信称,将围绕“Al First”“支付宝双飞轮”“加速全球化”三大战略,推动组织和人才体系持续升级。
对于“Al First”,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采访时谈道:“互联网企业将AI放在第一位并不奇怪,这是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在做的事,对于蚂蚁集团来说,也许是在探索AI和支付场景的融合,比如通过AI算法来推荐推送金融服务产品。”
蚂蚁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蚂蚁百灵大模型重点布局大模型在生活服务、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场景的应用。在具体应用方面,“金融管家”支小宝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行情分析、持仓诊断、资产配置和投教陪伴等专业服务。
蚂蚁方面向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表示,支小宝目前已经服务了4300万名用户,且服务水平已经趋近于真人行业专家。
6月13日,蚂蚁集团曾发布《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提到,2023年蚂蚁集团积极拥抱AI浪潮,加大研发投入,为可持续发展积蓄动能。同时,加速推动前沿科技落地应用。
不过,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市场竞争激烈,“当前,众多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都在积极布局,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来争夺市场份额。特别是在AI和大数据领域,技术迭代迅速、应用场景广泛,市场竞争尤为激烈。”江瀚向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谈道。
据新华社报道,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培育了421家国家级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500家。
面对这一行业现状,蚂蚁集团也在不断加大投入。据蚂蚁集团此前公开的数据显示,过去3年蚂蚁的科研经费投入逐年递增,2021年为188亿元,2022年为204.6亿元,2023年达到211.9亿元。
02 隐私安全面临更多挑战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曾在2023云栖大会上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时代正在开启,AI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型生产力。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达2845亿元,2017-2022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0%。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4015亿元。
当前,众多企业都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行业,《互联网周刊》联合eNet研究院、德本咨询发布的“2023人工智能企业百强”榜单显示,2023年,百度、阿里巴巴、华为、字节跳动、腾讯、小米、科大讯飞、三六零、京东、医渡科技分别为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前十名。
不过,人工智能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会伴随着数据安全问题,艾瑞咨询曾分析称,在社会层面,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风险在于对用户心智、用户隐私及安全伦理问题的潜在影响。比如,人工智能训练需要大量互联网公开数据,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可能包含大量私人数据,存在较高的泄露风险。
其实,蚂蚁集团也曾向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表示,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不仅对数据、算法、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安全、隐私、伦理提出更多挑战。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向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谈道:“数据隐私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只要接触到个人数据,它就已经暴露了。隐私处理技术应该在获得个人数据的第一时间采用,无论对内部员工还是外部客户,都不能泄露。”
对此,江瀚也建议道:“在利用AI技术处理大量数据时,要加强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其次,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和泄露;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VI)》中指出,基于对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探讨,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在技术、行业标准规范和法律监管三个层面持续完善和引导。
此外,盘和林表示,应对数据安全问题,需要长效的科技监管工具和机制。不过,他也强调:“谁来督促企业积极应对数据隐私风险尤为重要。”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4-22
阿里、蚂蚁、腾讯纷纷推出 AI 组件库,React / Vue 全覆盖,AI 组件库超全汇总来啦!
2025-04-22
白话解析 DPO:如何让 AI 直接学习人类偏好?
2025-04-22
我对2025年AI发展的几点预测
2025-04-21
独家|百度上线“心响”App,平替版Mauns来了?
2025-04-21
Deep Research 类产品深度测评:下一个大模型产品跃迁点到来了吗?
2025-04-21
Anthropic 官方发布Claude Code 最佳实践
2025-04-21
从“大模型热”到“Agent 潮”,“真风口”还是“伪命题”?
2025-04-21
复盘字节扣子空间开发历程:瞄准工作场景,做一个 Agent 系统
2024-08-13
2024-06-13
2024-08-21
2024-09-23
2024-07-31
2024-05-28
2024-08-04
2024-04-26
2024-07-09
2024-09-17
2025-04-22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0
2025-04-18
2025-04-16
202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