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智谱最新AI智能体AutoGLM沉思:深度研究与实际操作的完美结合。 核心内容: 1. AutoGLM沉思:首个免费、具备深度研究和操作能力的AI Agent 2. 技术演进路径:从GLM-4基座模型到AutoGLM模型的演进 3. 模拟人类思维,实现从数据检索、分析到报告生成的全过程
01
2025 年中关村论坛关键信息与成果总结
引言
2025 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于 3 月 27 日至 31 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作为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年度盛会,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0 多名演讲嘉宾,为全球科技界提供了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和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报告将对论坛的关键信息进行总结,涵盖重大科技成果发布、论坛主题与议题、科技合作成果等方面。
论坛概况
举办背景与规模
2025 年中关村论坛年会经国务院批准,于 3 月 27 日至 31 日在北京举办。3 月 20 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介绍论坛相关情况 [3]。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旨在搭建科技成果交流和技术交易的国际合作平台 [4]。
本届论坛的举办地点包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首钢园等,涵盖了开幕式、全体会议、平行论坛、技术交易大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全球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人提供了广泛的交流机会。
论坛组织架构
中关村论坛作为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平台,由多个部分组成:
论坛会议:围绕人工智能、空间科学、生命健康、碳达峰碳中和、未来产业等科技前沿和热点议题,举办多场品牌性论坛和创新性论坛。
技术交易: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是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打造代表国家、面向全球的技术成果转化平台。
成果发布:凝聚全球科技界、产业界创新合作共识,发布具有引领性的创新成果、科技政策、研究报告、科研指数等。
前沿大赛: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是论坛的赛事板块,自 2017 年启动以来,已吸引海内外 10000 多个前沿科技项目报名参加,600 多个优秀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脱颖而出,累计带动社会融资 1500 亿元。
配套活动:包括企业专场、考察对接、文艺活动等,为企业家、投资人、科学家搭建促进合作的平台 [5]。
重大科技成果发布
十项重大科技成果
在 2025 年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布了十项重大科技成果,涵盖了能源、材料、生物、信息等多个领域,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 [6][7]:
EAST 首次实现千秒量级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核聚变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未来能源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成功发射第一束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正式启动带光联调,标志着我国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9]。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正式交付使用,将显著提升我国海洋科学研究能力。
60MW/100MWh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该项目在张家口完成,是我国能源存储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首个实用化量子计算机"量子虎鲸"诞生: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量子信息技术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
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量子化学计算软件"量子化学 1.0"发布:该软件的发布将促进量子化学研究的发展,为新材料设计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工具。
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底层平台"长安链"发布:这一平台的推出将推动我国区块链技术的自主创新发展,为数字经济提供底层技术支持。
中国首个商用化碳捕获与封存(CCUS)项目在陕西启动:该项目的启动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在沈阳通过验收:这一成果填补了我国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领域的技术空白,提升了国产航空发动机的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首个 500 千伏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在山东投运:这一工程的投运标志着我国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的发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各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也为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论坛主题与议题
主题设置与讨论焦点
2025 年中关村论坛年会围绕"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这一主题,设置了多个主题论坛和专题讨论,重点关注以下领域:
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包括 6G 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未来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等,探讨人工智能、6G 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产业变革的影响。
量子科技与前沿科学:如量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聚焦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论坛等,探讨科技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作用。
生命健康与医疗创新:如监管科学与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医学 AI 创新与发展论坛等,关注生物医药、医疗 AI 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国际合作与区域协同:如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发展论坛、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等,探讨科技园区发展、区域创新协同等议题。
科技赋能社会:如科技助残论坛、科技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等,关注科技在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应用。
代表性论坛活动
论坛期间举办了多场平行论坛和专题活动,以下是几场具有代表性的论坛活动:
6G 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以"探索技术趋势,引领产业创新"为主题,汇聚国内外 6G 产学研用权威专家与行业领袖,聚焦语义通信、6G 与 AI 深度融合、多样化场景网络架构、星地融合等前沿话题 [24]。
企业发现与发明论坛:由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北京市副市长靳伟致辞,探讨企业创新与发明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 [23]。
科技助残平行论坛:由中国残联主席程凯出席,论坛聚焦科技在残疾人赋权和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应用,探讨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26]。
未来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论坛以一场科技与人文交融的特别环节拉开帷幕,在主旨演讲环节,邬贺铨院士就《以 AI 加持网络重构和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27]。
这些论坛活动不仅展示了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全球科技界提供了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科技合作成果
全球科技合作
2025 年中关村论坛年会强调了全球科技合作的重要性,论坛期间举办了多场国际科技合作相关的活动:
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发展论坛:探讨全球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模式,促进国际科技园区间的合作与交流。
中韩科技创新合作论坛:加强中韩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北欧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和航星科技园举办了两场活动,探讨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国际科技组织发展研讨会:汇聚国际科技组织代表,探讨科技组织在促进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中的作用。
这些国际科技合作活动的举办,为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了国际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
区域创新协同
论坛还特别关注区域创新协同,举办了多场相关论坛:
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探讨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协同机制和合作模式,推动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
京港科技创新论坛:加强北京与香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地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与互补。
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大会: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创新的转化效率。
这些区域创新协同活动的举办,为推动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促进了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论坛影响与意义
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2025 年中关村论坛年会通过展示中国在各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发挥了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展示中国科技创新成就:论坛发布的十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示了中国在核聚变、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和潜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等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论坛讨论的前沿技术趋势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引领了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全球科技合作平台
中关村论坛作为全球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发挥了以下作用:
搭建国际交流桥梁:论坛为全球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人提供了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的平台,促进了国际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全球科技治理:通过科学与外交国际论坛等活动,探讨了全球科技治理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推动了全球科技治理的完善与发展。
应对全球性挑战:论坛关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探讨了科技在应对这些挑战中的作用和路径,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技视角。
科技赋能社会
论坛还关注科技赋能社会的多个方面:
科技助力民生改善:通过科技助残论坛等活动,探讨了科技在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包容发展方面的作用。
科技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等活动,探讨了科技在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智慧城市方面的应用。
科技促进教育公平:通过 AI 赋能教育等活动,探讨了科技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方面的潜力。
这些科技赋能社会的讨论和实践,展示了科技在改善人类生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结论
2025 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作为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年度盛会,通过展示重大科技成果、举办多场主题论坛和活动,成功搭建了全球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论坛发布的十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示了中国在各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论坛设置的主题和议题,涵盖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绿色低碳等多个领域,反映了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趋势;论坛举办的国际科技合作和区域创新协同活动,促进了全球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科技视角。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的不断深入和科技对社会影响的日益扩大,中关村论坛将继续发挥其作为全球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发展、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动态感知:通过实时联网搜索(如抓取中关村论坛官网、新闻源)获取最新信息,突破训练数据时效限制;
多路径决策:基于 GLM-Z1 的反思能力生成多种分析框架(如科技成果分类、论坛议题关联性分析),避免单一思维偏差;
逻辑验证:调用 GLM-Z1-Rumination 的自我纠偏机制,交叉核验信息可信度(如对比新华网、清华大学等多源报道确认十大科技成果);
自主执行:通过 AutoGLM 自动生成结构化报告,并优化输出形式(如按「成果发布-平行论坛-国际合作」逻辑组织 500 字总结)。
02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4-08-13
2024-06-13
2024-08-21
2024-09-23
2024-07-31
2024-05-28
2024-08-04
2024-04-26
2024-07-09
2024-09-17
2025-04-01
2025-04-01
2025-04-01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28
2025-03-27
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