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AI 焦虑的解药

发布日期:2025-04-28 21:28:52 浏览次数: 1521 作者:忒修斯的船板
推荐语

直面AI时代焦虑,教你如何摆脱知识债务与心理负担。

核心内容:
1. AI焦虑与知识债务的关联及其心理影响
2. 行动慢于信息更新速度的焦虑根源
3. 创造与实践:摆脱焦虑,真正掌握AI知识的关键步骤

杨芳贤
53A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AI 焦虑的解药 /

(图:我用GPT-o3制作)

最近我意识到,AI 焦虑本质上不过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型「知识债务」。它和信用卡债务类似:你今天推迟了行动,明天就得付出更高的代价。

信用卡的代价是堆积如山的债务。而知识债务的代价主要是心理上的。一次拖延,两次拖延之后,焦虑滚雪球一般摧毁你的信心,让你成为永远还不清心理债务,成为自甘堕落的追随者。

每天早晨醒来,我们都会惊讶于 AI 又发布了哪些新功能。每个 AI 公司都在竞赛,争先恐后地向我们倾倒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密集的信息。我们感到焦虑,不是因为无能,而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行动永远慢于信息更新的速度。

上个月我几乎没更新,而是集中精力在搞故事创作,回来发现订阅新闻堆积如山,本能地感觉自己成了火星人,甚至产生了一种隐秘的自卑——「我没有跟住最新的趋势,写公号再聊 AI 的时候,会不会也会大失水准,再也收不到之前那样热烈的读者反馈呢?」实际上,我花了很大功夫才把这愚蠢的想法从脑海驱逐出去,开始写这篇文章,应该引以为戒。

焦虑本身原本并非坏事,它是大脑给出的信号:你必须做点什么了。真正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对 AI 新知的第一反应是收藏、点赞、转发,而不是真正去做点什么——比如定个待办事项快点去尝试和实践一下。收藏的行动成本很低,但长期代价极高:你创造了一种信息囤积的错觉,让你误以为自己已经学到了东西。

这是一种更危险的知识幻觉。就像买了健身卡但从不去健身房一样,你的身体不会因为持有会员卡而变得强壮。同样,你的技能也不会因为你手机里存着一堆 AI 视频教程而提升。

在硅谷,人们喜欢说:「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去创造点东西。」山姆-奥特曼在 2017 年的一次采访中指出,「你只需要专注于做出一些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哪怕很小,你就领先了绝大多数人」。 后来 OpenAI 做到了什么我们都听说了。

别看 AI 焦虑这么普遍,对 AI 半懂不懂的人可不少,从你的朋友圈随便抓几个年轻人,大概率就有好几人知道 GPT、Gemini、Claude 的最新模型,但能讲清楚使用提示词原理的恐怕为数不多。半懂不懂不能缓解焦虑,只会加剧拥有知识的幻觉,而半懂与真懂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否真的创造、输出过。

DeepSeek-R1 写篇文章(我说的是要真的去好好写并且修改完善之后发表,而不是简单用一下就放弃,说这玩意儿 AI 味道太大了然后嗤之以鼻)、用 Claude-3.7 辅助简单编程设计一个小工具,甚至只是在朋友圈晒一下你用 AI 解决的小问题,都比反复收藏「20 个超赞的 Deepseek 提示词」更加实际有效。输出本质上是一种验证,能够迫使你理清知识的脉络,这与费曼学习法完全契合。

(图:我用GPT-o3制作)

理查德·费曼指出:「如果你无法把一个复杂的概念用简单的话向一个初中生解释清楚,那你其实并没有真正懂它」。这句话在 AI 时代尤其有洞察力:拥有一段大神提示词毫无意义,你能否解释清楚这段提示词背后的原理,才决定了你能否真正驾驭 AI。

不亲自用用看、用明白 AI,摸清其中的门道,你不但没法理解 AI,也永远无法对 AI 祛魅,会沉沦于被 AI 取代、超越的焦虑中不可自拔。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学习 AI 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的职场环境未必允许他们充分利用 AI 进行前沿的探索实践。所以只能不断聆听自媒体的回音,不断在意识中重复 AI 多么多么强大、超越和神秘的印象加剧自己的焦虑。

但是,即使在多么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下,费曼学习法却依然是有效的。哪怕你手头没有 AI 项目,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将主业与 AI 结合,输出一篇文章 or 做一条视频讲清楚你的学习或作业过程,也可以迈出亲自「搞明白」AI 的第一步。

在网络上,输出者总是光芒四射,消费者总是寂寂无声。知名的 YouTube 博主,同时也是我欣赏的学习和创作者之一的 Ali Abdaal 通过简单的生产力技巧分享,每年实现赚取数百万美元收入。他的诀窍并非多么深奥,而在于不断输出并及时迭代。这不仅帮助他变现,更让他在输出中真正掌握了那些技巧背后的原理。

另一个很好的例子是 X 上我关注的 AI领域博主,我还记得他们中很多人是和我在同时期起步关注 GPT-3.5、GPT-4 的。而一年半之后,他们成为大神,我依然和当初一样只是个提示词玩家。他们与我的区别在哪里呢?

他们总是在第一时间于各大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实验出的提示词,和网友交流迭代,总结成文,做出小产品,总是保持着恐怖的更新频率和输出的热情,这是我最佩服他们的地方。同时,我也从中更加深深体会到【内容输出-快速反馈-迭代再输出】这个正向循环的威力。

而正在被 AI 焦虑折磨的人们,收藏夹里的 AI 工具早已堆成山,却从来不去创造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久而久之,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更积极的探索者一次次地抓住机会加速前进,把自己甩在身后,这实在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所以,要摆脱 AI 焦虑,你需要做的其实非常简单:立即输出。不要等待完美,不要寄希望于「明天再做」,立即写下你对某个工具的看法,做一张知识卡片,或是分享一条实用的技巧。因为真正的高手,从来都是那些在行动中不断校准方向的人。

下次你打开 AI 新闻的时候,提醒自己:收藏是被动的焦虑,输出才是主动的解药。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