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AI来了,高绩效员工反而不开心?

发布日期:2025-04-20 06:22:14 浏览次数: 1515 作者:真知浩见
推荐语

AI工具引入反使高绩效员工心生抵触?一项颠覆直觉的研究揭示背后原因。

核心内容:
1. 高绩效员工对AI的矛盾态度与实验研究
2. AI工具可能削弱高绩效者的能力信心和地位优势
3. 研究揭示的两大心理机制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杨芳贤
53A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人工智能时代来了,只是分布地不是那么均匀。

企业里,哪些人会先应用 AI 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效果。高绩效的头部员工,还是尾部的?

你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越是强大的AI工具,越能得到员工的欢迎,特别是那些追求卓越的高绩效员工。

但 24 年发表在顶级管理学期刊《Organization Science》上的一个研究却发现正好相反:高绩效员工对 AI 的态度更矛盾,并没有那么积极。

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研究者 Ilanit SimanTov-Nachlieli 设计并开展了五项独立的实验研究。研究的对象既包括了大学生(研究1)也包括了来自各行各业的美国在职员工(研究2-5)。

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实验操纵:研究者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参与者随机地被分配到不同的组别,相信自己在某项任务上是“高绩效者”(相对于他人有优势)或“平均绩效者”(没有明显优势)。

在参与者形成了对自己绩效水平的认知后,研究者会向他们介绍一款强大且易用的AI辅助工具,这个工具被描述为能够在该项特定任务上帮助所有人提升表现。 随后,研究者测量参与者对引入这款AI工具的态度(比如是否支持、是否推荐使用等)。

通过这种随机分配和实验控制的方法,研究就能更有力地证明,是“绩效排名的认知”(高与低)直接影响了他们对AI的态度,而不是其他因素。

令人惊讶的发现:高绩效者的“AI抵触情绪”

基于上述这个严谨的研究过程,作者做的 5 个研究发现:与表现普通的同事相比,那些被引导认为自己是高绩效者的员工,对于在这些任务中引入强大的AI辅助工具,持有更不积极的“实施前态度”。

简单来说,当公司计划引入一个能帮你做得更好的AI工具时,那些(哪怕只是暂时相信自己)已经做得很好的“明星员工”,反而可能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即使这个AI工具被明确告知非常强大、易于使用,并且能帮助所有人提升表现,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为什么会这样?有两大深层原因

研究者发现,高绩效员工的这种“AI抵触”并非空穴来风,背后主要有两个心理机制在作祟:

  1. 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我够好了,不需要”):这与之前的研究观点一致。高绩效者通常对自己在该领域的技能和判断力更有信心。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出色,引入AI助手带来的边际效益不大,甚至觉得参考AI的建议是多此一举,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一种“不信任”。

  2. 害怕失去“地位优势”(“AI会让普通人追上我”):这是本次研究的一个新颖且重要的发现。 高绩效员工之所以成为高绩效,不仅仅在于他们的绝对能力,更在于他们相对于同事的比较优势。这种相对优势给他们带来了组织内的认可、影响力。

    当一个强大的AI工具出现,并且所有人都能使用时,高绩效者可能会下意识地感到一种威胁:这个工具可能会“拉平”能力差距,让那些原本不如他们的同事也能轻松达到高水平,从而削弱甚至消除他们辛苦建立起来的“优越感”和相对地位。他们担心自己会失去在团队或组织层级中的独特地位。这种对“地位损失”的担忧,哪怕仅仅是象征性的(即使没有直接的金钱影响),也足以让他们对引入AI产生负面情绪。

关键证据:当“排名稳定”时,态度发生反转

研究中最有趣的一个发现来自第五项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者告诉一部分高绩效员工,即使引入了AI工具,根据其他公司的经验,员工之间的绩效排名预计不会发生改变(可能因为大家受益方式不同或程度相当)。

结果呢?在得到这种“排名稳定”的保证后,高绩效员工对AI的负面态度不仅消失了,甚至转变成了积极态度!这其实有力地说明,“害怕失去相对地位”确实是他们抵触AI的核心原因之一。当这种担忧被解除后,他们便更能接受甚至欢迎能提升工作表现的AI工具了。

一个重要启示:企业推动 AI 应用应该自上而下进行

高绩效者对 AI 的态度,其实代表了很多员工的态度。

员工个体(尤其是高绩效者)可能更关心维护个人地位,而AI的引入通常是为了提升组织整体效率和绩效。这种目标上的潜在不一致使得完全依赖员工自发意愿(自下而上)来推动AI应用变得困难。

面对员工层面(尤其是关键员工)可能存在的阻力,需要管理层运用权威、资源和策略来引导和管理变革。这包括设定明确的目标、提供必要的培训、调整激励机制,以及(如论文所启示的)通过沟通等方式缓解员工对地位损失的担忧。

很快,这些事情都会出现。一些企业已经在自上而下推行,而大部分企业都还没有动静。但很快就会不一样了,当那些推行 AI 的企业取得效果之后,后发者就不得不加快步伐了。

---

参考文献

Ilanit SimanTov-Nachlieli (2024).More to Lose: The Adverse Effect of High Performance Ranking on Employees’ Preimplementation Attitudes Toward the Integration of Powerful AI Aids. Organization Science 36(1):1-20.https://doi.org/10.1287/orsc.2023.17515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