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我这一年AI+的探索体验:张力与努力
发布日期:2024-05-06 20:03:54 浏览次数: 1695


重要提示:本文仅为个人认知和体会,不代表任何企业和组织的观点。
本文目的:
(1)同步个人认知发展过程,提高与合作伙伴沟通的效率;
(2)分享AI+探索的认知和经验,与各领域AI+创新先锋交流互鉴、共同探索、携手共进。

【在AI大模型企业里体验的“张力”】
去年有幸在AI大模型企业工作,得以进入AI核心圈,这是一段非常感恩和难忘的工作经历。
工作在行业解决方案岗位,处于AI大模型技术与市场应用的连接点上,情绪基本是亢奋与焦急、憧憬与无助并存,“张力”极大。
  • 亢奋的是各行业的头部企业都展现出对AI的极大热情和决心;
  • 焦急的是如何尽快将客户的“战略热情”转化为落地合作项目;
  • 憧憬的是AI对各行各业可能带来的巨大变革;
  • 无助的是除了提供基础大模型之外很难帮客户做到AI+的大规模实质落地。
与很多AI大模型企业的同行聊过,发现这是行业目前阶段的普遍现象,它本身是源于AI大模型产业化落地的现实“张力”。
  • 一方面,AI大模型在技术层面带来了无限可能,每个人都能展开无限美好的想象;而且它在极短时间内,塑造了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和创新驱动力,大家都认同这是革命性的变革并急于启动这个变革。
  • 另一方面,AI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应用方式还缺少时间去探索和验证,除了ChatGPT、Sora等几款通用的大模型产品外,至今还没有多少“爆款”应用(2B领域甚至还没有几款真正体现出显著生产力价值的应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边是在战略层级的热情、憧憬和笃定,另一方面是在应用层级的稚嫩、困惑和犹豫。
两种力量撑开了巨大的“张力”空间,使得所有置身其中的各方人员(AI+的企业、大模型企业、投资人、政府等)、各个层级(高层、中层、基层),都被这个“张力”空间“拉扯”——亢奋且焦急、憧憬且无助。
各行业的龙头企业:
  • 战略层都认为AI是必须跟进的技术变革,是重要且紧急的战略命题,高层极度重视且焦急;
  • 中间层尝试征集大量场景创意和开展技术验证,但由于场景碎片、技术不够成熟、应用价值不够明显等诸多问题,始终难以完成坚实可靠的可行性论证,难以将战略要求转化为实施路径,越来越无奈;
  • 基层提出了很多的细碎场景,在技术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实际验证效果不够明显,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业务驱动性创新,热情在逐渐消减。
大模型企业:
  • 面对的客户太多太热情,各行各业知名企业登门拜访,团队应接不暇;
  • 技术与产业应用价值之间还存在较大的“鸿沟”,既难以满足不同行业的全面深度解决方案要求,也难以在很多应用点上作出特别显著的应用价值;
  • 整体合作还是“非标”的“创新性、探索性、前瞻性”合作,业务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较高,难以形成标准化的高效率打法。
对投资者和政府来说,由于尚未出现大规模的具有显著经济价值的应用场景,AI大模型的产业化应用仍然处在“风险投资”阶段,整体态势是“模糊”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因此大都处在积极观望状态,除了追捧AI大模型企业之外,在AI大模型的产业化应用方面难有实质性动作。
注:以上仅为个人认知和体会,不代表任何企业观点;且截止2023年12月中旬,不代表最新状态。
【在AI+汽车领域所做的“努力”】
今年初有机会加入阿尔特汽车(全球第二大汽车设计研发上市公司),完全站在AI+产业应用的立场和视角,以“用AI创造实质应用价值”为唯一目标,经过数月的探索,与团队共同努力,逐渐在缩小这个“张力”空间——保留着亢奋与憧憬,减少了焦急与无助。
截至目前,重点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包括:
  • 为了能跨越汽车研发设计领域与AI技术领域的“鸿沟天堑”,努力“勘察设计”出连通二者的“桥梁”,整理成AI+汽车研发设计领域的“三维矩阵”
    • 一维(汽车结构要素):从整车系统,到各个零部件
    • 二维(汽车研发过程):从产品定义,到样车交付
    • 三维(AI应用模型集):图形模型、参数模型、流程模型、决策模型
  • 为了让AI+的应用开发能落地,努力研究应用场景与AI技术本质,细化明确了AI+的不同产品形态、不同技术路线和不同开发方式,已与AI领域顶尖技术团队达成了明确的技术合作
  • 为了能借力并融合全球最顶尖科技创新力量,努力研究创新合作共赢可能,已与英伟达、西门子、飞书/字节等全球头部企业,在协同创新合作方面达成具体共识
  • 为了能商业化、工程化、批量化地组织AI+的应用开发,正在努力探索AI应用开发的工作流、工具链、人员模型、激励机制,计划组织起最高效的AI+应用开发体系
  • 为了能凝聚全国甚至全球汽车研发领域AI+创新的共识,努力提炼AI对汽车研发设计带来的革命性变革,提出“基于AI面向用户的‘体验+性能’双轮驱动的整车研发模式(数智化系统)”框架,初步得到众多整车头部企业研发设计领域专家团队的认可
  • 为了能让AI+的创新计划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商业闭环,努力研究和规划项目商业模式,确定“数实融合”的发展方向
这几个月时间,团队一起做了非常多实质性的努力和探索,特别感谢阿尔特汽车的领导和同事,给了我们自由探索的空间、时间和资源,我们并肩战斗,直面真问题、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截至目前,在战略层和应用层都有了更清晰、更明确的认知和计划;已能将远期战略目标和近期应用开发计划统合起来;在公司的高层、中层、基层完成了认知统一;已与重要技术合作伙伴建立实质合作关系;已得到行业众多客户的认可。
经过今年这几个月的积极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小成绩”,用努力缩小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但在AI+的创新征程中,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前面仍然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和挑战。
【小结】
过去一年有幸在AI+的核心领域探索,感恩两个头部的企业给我提供了宝贵机会,让我能在AI+的创新一线学习、摸索和实践。
感悟总结——大时代、小人物、大梦想:
AI+的张力,是伟大技术驱动极速变革的张力,是“大时代”徐徐拉开帷幕的张力;
AI+的努力,是每个人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努力,是“小人物”百柯争流、千帆竞渡的努力;
在大时代,小人物也能有大梦想——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白热化的时代,像一百年前的创新青年一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接下来,我将继续输出一些实践认知干货,包括“AI应用产品开发的误区和挑战”、“大中型企业AI+落地的误区和挑战”等,期待与更多奋战在“AI+”应用创新一线的朋友交流互鉴、共同探索、携手共进。
再次声明:本文仅为个人认知和体会,不代表任何企业和组织的观点。
本文目的:
(1)同步个人认知发展过程,提高与合作伙伴沟通的效率;
(2)分享AI+探索的认知和经验,与各领域AI+创新先锋交流互鉴、共同探索、携手共进。

————

杨鹏,清华电机系本硕,中国社科院哲学博士,PMP。有理工、哲学、经济、管理、工程、组织行为学、认知心理学、数字化营销、产业数字化等复合领域知识;有央企、外企、民企、国际组织、地方政府、自主创业、上市公司等丰富工作经历。
曾就职于国内头部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现奋战在“AI+汽车”产业创新一线(任阿尔特汽车AI解决方案专家)。将持续输出个人关于AI+应用创新的原创干货内容,希望能携手更多朋友共同开拓“AI+”的伟大征程,在自由创造中实现每个人的人生幸福。
AI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大时代、小人物、大梦想。期待携手共创、圆梦。
敬请关注公众号,以及后期AI+主题文章。已发表及计划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


53AI,企业落地应用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大模型应用平台+智能体定制开发+落地咨询服务

承诺:先做场景POC验证,看到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回到顶部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