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微信读书的 AI 功能,真不错
发布日期:2024-05-16 13:46:14 浏览次数: 2205 来源:MacTalk


微信读书真是一款好产品,审美在线,充满创意,又由内而外散发着文静的气质。它是我手机上为数不多的可以和短视频、碎片信息对抗的产品。昨晚我们直播聊到了正念,嘉宾楚学友多次提到了觉察,你不妨可以做个尝试:每每闲暇之时,也许你会忍不住刷刷抖音打发时间,当觉察到这种起心动念时,或许,你可以试试打开微信读书,读他个 15 分钟。

只要尝试一次,你就知道哪种选择更好。同事们经常讨论多巴胺和内啡肽,有人说,打游戏纯属是在刺激人,让人沉迷,典型的多巴胺症状。另一个同事不同意,反驳道:“我打游戏就是能分泌内啡肽,很开心很有成就感。”他们争论不休。

我假期突然想明白了,评判一件事是否值得投入时间长期去做,要看看它能否帮你积累耐心。一个嗜赌的人耐心肯定很差。至少从我的经验来看,读读书,穿越枯燥进入心流,可以让我整个人更平静,更容易专注。

现在,我也慢慢把公众号的文章放到微信读书中阅读。一方面,进入微信读书后,我更容易沉浸式阅读,而不是被其他碎片信息打乱。另外一方面,微信读书也可以很好地管理待读文章。这是最近我在尝试的新阅读方式。

我还很喜欢微信读书的划线功能。划线中,不同背景的用户会分享自己对某句话的思考,这些信息甚至很多时候给我带来的启发更大。并且,微信读书支持按照热度对划线进行排序,当我想快速阅读一本书时,那直接读这些热度高的句子就够了。

最近,微信读书上线了一系列的 AI 能力。接下来,我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聊聊这些功能对我的启发吧。
过去的将近二十年时间里,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类产品的发展概括为两个阶段:在线和社交。
在线的意思是把纸质书搬到线上,这样大家通过电子设备就可以自由地阅读,不用再局限于必须拥有纸质书。并且数字化之后,书中的信息可以被快速检索。这是第一阶段主要做的事情。
紧接着进入第二阶段:社交。有了在线的基础后,微信读书等等产品慢慢加入了读书排行榜、勋章、关注关系、划线、书籍点评等社交协同类的功能。这一步走得也很自然,倒不用多解释,大多互联网产品这些年都是沿着这个轨迹行进的。
比如文档类产品 Office,也是先完成线上化,然后慢慢再加入协同的能力。云计算也类似,发展至今,粗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把传统的 IDC 的场景搬到线上。第二个阶段,结合云的优势,抛弃历史包袱思考真正的云应该是什么样,于是又有了云原生的概念。
例子我不多举了。任务管理、日历等等产品也都呈现这样的规律。
现在,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成熟,微信读书随之进入了第三个阶段:AI 化。它们目前尝试了两个功能:AI 大纲和 AI 问书。AI 大纲不难理解,大模型可以迅速对一段超长文本进行总结。虽然这类功能已经烂大街了,但放到微信读书的场景里依然让我眼前一亮。
很多书,作者喜欢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堆叠文字,信息增量很少。现在,通过 AI 大纲,我可以快速了解某一章具体说了什么,有没有必要再进一步阅读。同时,配合划线的功能,快速浏览一本书变得越来越简单。
AI 问书更有意思。阅读时,不知道你会不会经历这样的场景:碰到某个不熟悉的词,需要复制出来,去搜索下他是什么意思。比如我最近在读《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书中有句话:“例如,在根特附近地区,亚麻纺织的悠久传统为棉花生产培养了劳动力。”
读到这里,我不懂了。根特是哪里?没概念。往常,我会跳出去检索。现在,只需要划线根特,直接 AI 问书即可。我贴了个交互图,你看看,还挺方便的。
大模型热热闹闹了一年多时间,你想想大模型是什么。过去的文章中,我多次把大模型和蒸汽机做过类比。当年,蒸汽机让人类获取动力越来越简单,成本越来越低,而,大模型,最大的变化不也是让知识的获取和调用越来越简单,成本越来越低吗?
AI 问书的场景真是挺好的。并且,你看,微信读书没有简单地植入一个问答对话框,而是直接基于划线的词和大模型交互。这个设计很优雅,不像很多产品那样,生搬硬套,整一个和自己场景割裂的鸡肋对话机器人,好像这样自己产品就具备 AI 能力了。
没有场景,白搭。有了场景,但不融入,也白搭。
那天我看 Notion 创始人的采访,他们融入大模型的方式也值得学习。很多用户把 Notion 当作笔记软件使用,他们乐此不疲地往 Notion 中存储自己的阅读笔记,思考笔记,工作笔记。
为什么我们要记笔记呢?担心忘记。但记了很多笔记后,又发现查找和检索成了新问题。这事情之前真的无解,用户只能靠关键词检索。但有时候,我们容易忘记到底当时用的哪个关键词。
现在,有了大模型后,基于大模型的能力,用户可以直接问问题,Notion 来基于已有的信息给出答案。信息调用的问题一下子被解决了。
这几个产品融合大模型的方式让我心旌摇荡。今年开年以来,我深切感受到大模型正在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犹如当年蒸汽机的盛况。还是拿微信读书举例子,过去,这些年电子书的发展还是受制于纸质书的框架,以书为单位来组织内容。
但我想,有了大模型之后,书和书之间也许能够用更有效的方式组织起来。之前,书、作者是最小单元,未来,也许真的可以变成以知识为最小单元。或许,这才是电子书该有的样子吧。
“墨问便签”已经在尝试 AI 方面的能力了,很快你就会见到。最近,我密集看了很多 AI 方面的产品,也在和同事研究微调方面的细节。


53AI,企业落地应用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大模型应用平台+智能体定制开发+落地咨询服务

承诺:先做场景POC验证,看到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回到顶部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