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这是对玉伯的专访,探讨AI创业的独特见解。别错过! 核心内容: 1. 玉伯创业前的顾虑与思考 2. AI时代的创业选择要点 3. YouMind产品的特色与成绩
玉伯还记得从大厂离开创业的那一天,他为此计划了一年多。
作为阿里前端第一人、语雀创始人、飞书产品副总裁,这一身title加持下,这一年中,他设想了很多种创业模式,想过很多种产品思路,但都被他中途一一推翻。唯一没变的是:在这个AI时代,非常值得通过创业去做点有意思的事。
但他最顾虑的,却是『失败』。不是害怕失败,而是觉得不能因此浪费时间。从中科院光学研究院毕业,这么多年一直在大厂工作,如今年过中年,留给他创业的时间并不多,人生没有几个十年。
在考察了国内外很多AI产品后,他形成了几条AI时代的创业选择思考:
第一不要做人人可见的大赛道,Chatbot、AI搜索、AI浏览器都是大厂必争之地;
第二不要做在大模型进化后容易覆盖的产品,要在垂直领域的Agent上多思考;
第三不要做自己没优势的产品,比如AI PPT,重点不在产品,在素材和模板的丰富度;
基于这三点思考,他想帮助内容创作者做“找资料 + 写稿”这件小事,目前已推产品名为『YouMind』的 0.1 版本,『现在大模型能发挥20-30%左右的能力作用』玉伯说道,为了让AI更智能,他们做了很多prompt工程、产品细节设计等各种工作。
其实,做内容创作小助手这条赛道上,竞争非常激烈。存在最早的印象笔记、有一定用户基础的flomo、得到的Get笔记、国外Notion等等一大堆产品。
在玉伯看来,YouMind最重要的差异化是:相信人是创意的源泉,同时AI可以辅助创作,在AI与人的协同中,实现人人皆可创作。在已开放的1000多内测用户中,YouMind 的订阅付费率远高于3%,『超出很多C端AI工具产品1-3%的付费率』。等全量开放后,就能初步有营收,在一些小点上已经看到达成PMF的可能。
在同行中,刘少楠做了flomo、小报童等多款知识产品;肖弘则是做了新媒体易插件壹伴后,又做了爆款AI插件Monica。在玉伯看来,大家的定位不同,路径却有相似,YouMind从内容出发,未来希望有机会成为下一个YouTube。
目前YouMind首轮融资近千万美元,春节后将上线0.2版本,并加速出海步伐。
以下是鲸选AI对玉伯的专访,内容略有编辑:
一、AI创业不能只想做Super App
鲸选AI:当时离开阿里就想创业吗?都想过什么路径,或者想过什么好的点子吗?
玉伯:在2023年离开阿里时,就想过创业,但想得不太清楚,所以又去飞书做了一年。在飞书的一年里,也在看 AI创业方向,越看越清楚,最终选择了2024年出来创业。
2023年看机会时,研究过 Stable diffusion等文生图方向,还有AI陪伴等偏社区类的产品。总体感觉不太适合我。
鲸选AI:壁垒也不太高,好多套壳产品是吧?
玉伯:当时研究过几十个产品,很难谈有什么壁垒。谈AI应用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把壁垒特别是技术壁垒这件事情给忘掉。壁垒很可能是在后期找到的,而不是在前期想清楚的。
鲸选AI:为什么要忘掉壁垒?
玉伯:AI应用最简单的分类,就是To B还是To C,国内还是海外。这样形成了四个象限。To B应用,考验有资本人脉、行业数据等壁垒。To C应用,对创业公司来说,大家都是同一个起点,更多看谁的雪球能够尽快滚起来,滚起来之后才有壁垒。
所以早期还不如忘掉壁垒这件事,专心做好产品和运营。让雪球滚起来,才能发现自己是在上坡,还是下坡。有意思的是,滚雪球的逻辑里,早期应该选择寒冷之地,往上滚雪球,更有机会越滚越大。到了一定阶段后,再找到下坡路,这就是从PMF到规模化增长的拐点。但这个拐点,对大部分创业公司来说,都很远。早期不用多想。
鲸选AI:您此前做语雀,创业后有思考原来的协同工具还有什么地方能改进吗?
玉伯: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办公协同赛道都已经是红海中的红海,国内头部两家是飞书跟钉钉,还有 WPS也很强,国内办公协同是他们的主赛道。
办公协同的核心并不在工具层面,而在工具适配背后的组织理念、组织变革层面。
鲸选AI:那您当时想做那种流程化组织管理的产品吗?类似AI时代的Tower那种。
玉伯:我其实不太想往这方向,因为我在飞书就是在做这一块,可以说是一个比Tower复杂多的项目管理软件。
未来一人公司或者几人公司等小微个体,我觉得并不需要复杂的管理软件,而且后续组织可能发生很大变化,会有几万个 Agent协同,人与Agent之间的协同,这个赛道更有意思。
鲸选AI:所以您创业时,没有侧重协同,而是侧重了语雀原来擅长的知识库?
玉伯:知识库这个东西其实很多人有误解,大量知识库根本不是做知识管理的,而是做项目管理的,特别是在大厂。很多时候,知识库是跟某个项目管理软件挂钩的,比如启动了一个双11项目,或春节项目,然后很自然会在语雀里新建一个知识库,用来承载这个项目相关的目标规划、PRD、系分、里程碑、项目总结等各种文档。
有意思的是,一个项目往往会持续几个月,等项目结束后,其实绝大部分情况下,那些文档就再也没有人去看了,都是过程性质的旧内容。比如真正的PRD,是在代码里。真正的业务逻辑,也在代码里。文档里的东西,要小心。
也有那种有沉淀价值的知识库,但非常少量,比如在阿里内网语雀里,有人收集了马总的各种历史讲话、视频等资料,这些知识库可以常读常新,可惜非常少。
鲸选AI:因此,YouMind的诞生思路是想做激活知识库存产品?
玉伯:目前YouMind主要服务超级个体,激活个体的内容创作,企业知识库都是落在客服、智库等场景,YouMind不擅长。
使用YouMind,可以做两种知识库:一种是临时抱佛脚的知识库。比如下周要做一期播客,可以通过YouMind就播客主题快速采集一些资料,同时写出一些稿件,目的就是为了能在录播客前,有准备,甚至能提前写好逐字稿。这种用法,我称之为临时抱佛脚。临时抱佛脚,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力。多抱抱,持续抱,就可以在不断抱的过程中,成为某领域专家。
YouMind可以做的第二种知识库,是基于兴趣的某领域知识库。比如我长期对某个领域有兴趣,日常看到相关资料就会去收集,一点一点积累,就形成了自己的领域知识库。这种需要有很持久的兴趣。
鲸选AI:所以说您当时出来创业的时候,没考虑过做一个AI搜索,或者说做一个AI浏览器,这种前景巨大的产品。
玉伯:我没考虑过。因为我觉得AI搜索 、AI 浏览器都是巨头赛道。去年这个时候,我很看好AI Coding,我是研发出身,对这个很懂,也做过Cloud IDE。但好在没入场,因为我对人人皆可编程或做软件,内心里并不信。我相信的是,人人皆可创作。
鲸选AI:那您找的创业缝隙或者说机会是什么样。
玉伯:我找的缝隙就是那些大厂看不太上的地方。
我想做内容创作助手,第一批目标用户是三分钟以上的图文、播客、视频这些中长内容的创作者。不少VC一看,会直摇头,会觉得中长内容的创作者这个人群没多大,远不如做短视频的。
中长内容创作者,全球可能也就百万到千万用户量级,大厂一定是大千万级甚至上亿的用户规模才看得上。大厂不太会真的投入,大厂半年一次的绩效体系,会让他们对小众用户很难有长期投入。
但对创业公司来说,我算过一笔账,我只要搞定几万付费用户,其实就能养活团队。如果能有几十万付费用户,那就有机会成为独角兽。我相信从小做起,反而更有机会做大。
鲸选AI:尽管您履历过去不错,创业还是很接地气。
玉伯:因为现在烧钱创业的逻辑,我觉得不成立了。看过太多烧钱的方式做创业,挺过三年的很少。
二、AI产品要找到小切口和大理想
鲸选AI:您过去一直用什么笔记工具,是不是很多资料沉淀在里面了,利用率高吗?
玉伯:我用过最早的一款产品Evernote(印象笔记),当时海外版用了十几年,突然有一天不想付费了,我发现立刻就可以不用了。同理,iCloud那些照片,实际价值是在拍的那一刻。拍完后,价值就锐减了。
鲸选AI: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YouMind很多图片和视频也能识别吗?
玉伯:YouMind会对音频、视频等不同模态的内容进行采集整理,最终目标是能帮助用户,将各种多模态资料先变成稿子,再可以进一步生成视频等多模态内容输出。
鲸选AI:您最终设想的个性化创作的形态是什么样子?
玉伯:用创作去消费。最近两三年从大厂离开的人,很多都在赋闲,有时候下午不知道干嘛,也不可能每天刷抖音。
我其实希望更多人通过内容创作去打发时间,通过它赚还能一点小钱。 而不是把大把时间花在刷短视频上。
少刷点抖音,正在成为社会的某种共识,就如少抽点烟、少喝点酒一样。然而,在已达小康的社会里,大量用户特别是三四五线地区,用户最多的就是时间。少刷点抖音后,多出来的时间,去做什么呢。我觉得这里有机会,就是去创作。与其看别人的故事,不如做自己的一点点作品,哪怕很粗糙。创作的喜悦感,是远大于消费的。一旦体验过创作的喜悦,就很难再回去。
鲸选AI:为此,您在YouMind产品设计方面,做了哪些亮点功能?
玉伯: 目前有两个点,一是做了很多减法,只留下必要功能。
比如,YouMind中有个编辑器,但并不是文档编辑器,而是稿子编辑器。稿子编辑器更像一张纸,能写写画画就好。Office定义的文档(Document),Notion定义的在线文档(Page),对写稿来说,功能都太多太冗余了。稿子编辑器还在进行中,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上线。会大幅简化,会比记事本很简单,同时因为简单,所以有机会变得更自由更强大。
第二个点是,会尝试做内容创作的手动挡 + 自动驾驶体验。这个还在疯狂迭代中,等后续用产品说话。
鲸选AI:创业从一个想法到一个产品,其实要经过很多迭代,在功能方面有反直觉设计吗?
玉伯:具体来说,目前YouMind 0.1版本就是一个AI资料夹。如果从用户需求出发设计,很容易做出另外一个 Readwise或Cubox。
如果真这么做,很可能要把 Readwise的功能全做一遍,然后再把Cubox的功能也做一遍,所有功能追求你有我也有,你没有我也有。好像也没什么错。
这过程中,我往往会停下来,会花大量时间去想清楚究竟什么功能不需要做,不断做减法。
思考之后就会发现,YouMind并不是要做AI资料夹,资料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创作。这样,手段就可以更简单更本质。比如划线高亮这些功能,对YouMind来说,就是没必要的。有必要的,是保存有价值的片段。保存片段,比在原文划线高亮,是更基础的需求。
鲸选AI:您是看到国内微信公众号做了这些事情,觉得没必要了吗?
玉伯:这个不是根据竞品去决策,而是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和目标人群去思考。之前俞军老师有一个说法挺好:用户其实不是具体的人,而是不同人的同类需求的集合。
比如:我有需求a,然后你也有需求a,然后把你和我的需求a抽象出来,定义有需求a的画像才是我们的用户,这是需求的集合。
鲸选AI:YouMind具体还有哪些产品功能是基于这样的思考?
玉伯:比如标签功能,也没必要。为什么打标签?是想找什么东西时更方便。AI现在可以不用标签就帮你通过向量位置去找到要找的内容,打人肉标签就没必要的。
鲸选AI:现在有AI批量生成热搜文章的工具,差异化方面,YouMind想做高质量的生成内容?
玉伯:信息内容过剩时代,要胜出最终还是靠质量,靠差异化、多元化。好的内容,最终还是靠人,AI可以辅助人去创作有创意的内容。
鲸选AI:担心大模型进化到覆盖你们吗?
玉伯:不担心。反而有点恨铁不成钢:LLM的发展还是太慢了。只要场景足够具体,大模型就很难覆盖,或者说很难就具体场景做得很深,特别是在内容创作领域。
鲸选AI:目前YouMind有一两千个内测用户是吧?
玉伯:其实有六七千用户申请内测,但我们只通过了一两千。
三、最大挑战生是建立社区生态
鲸选AI:创业半年来,产品有重大功能调整吗?
玉伯:到目前为止没有,中间有的是,不断推翻一些过去的想法。
比如对资料的加工整理,我们曾想过曾经有一版类似albus.org(可参考百度文库的自由画布)。我当时在想,自由画布是不是一个好的资料整理加工的产品形态。
后来我在一些同类产品用户群里,潜水了好几个月,发现从用户的反馈来看,自由画布有好多问题。自由画布初用惊艳,再用,往往没有再用了。
后来我们放弃了自由画布,重新探索新的产品形态。
鲸选AI:说到大厂的产品设计取舍,我联想到腾讯文档把那个标题跟下面正文没怎么区分,这点让我感觉很不适应。
玉伯:在这里面是个流派,比如做笔记的产品,很多就会把标题跟正文给模糊掉,甚至不需要写标题,比如说苹果 iPhone Notes就是记事本,记事本思路其实确实不需要标题。第一句话摘取下,其实就是标题。
但很多时候我们在写稿或写文档时,有个标题很正常,和正文混在一起就会很难受,腾讯文档应该是做了二者的折中,有标题横线但是不明显,四不像。
鲸选AI:明白了,回到YouMind,您认为什么类型的东西会是最大竞争对手?
玉伯:海外有个产品叫 Cubby,他的很多想法跟我很像。它是直接To B,主打面向团队的主题研究场景,比如说写投研报告。YouMind选择了主打超级个体,当前大家的赛道不太一样。
鲸选AI:YouMind国内外有哪些类似的竞品?
玉伯:我们的产品像是Cubox + flomo + NotebookLM - N。如果硬要说在哪个赛道,可能是在AI笔记赛道。
不谈产品理念,谈产品功能层面上,很多产品都会有重合,功能层面,往往无新鲜事。就如iPhone 有的功能,其实Android手机都有,甚至Android的功能更多。但iPhone就是iPhone。堆功能去拼产品,意义不大。
鲸选AI:老罗的新AI产品很注重语音输入,你怎么看。
玉伯:坦率说,感觉老罗的创新性太少了,看完视频后,我安装的欲望都没有。
鲸选AI:海外用户付费能力比较强吗?
玉伯:海外为工具付费的个体确实意愿更强,我们这种产品不出海,在国内真的是死路一条。
四、找到时代红利和自己的PMF
鲸选AI:您觉得现在AI时代创业,哪些产品有潜力?
玉伯:做一个基于SD,包装一下就可以文生图的产品,我感觉这种太薄,后来看到了类似Perplexity,类似于GitHub Copilot,还有Cursor,Devin,觉得这才叫AI产品。
鲸选AI:你去年用的最印象最深刻最亮眼的AI产品是什么?
玉伯:Devin,相当于你每个月500元到雇了一个员工,你可以给他下任务。比如说我想做一个查询天气的小应用,支持哪些城市,多久时间更新,你把这个需求给描述清楚,然后他会帮你去拆解需求,开始去建代码仓库,开始写代码,写的过程中他会确定我的需求,是不是应该这样的?
目前说帮我去买杯咖啡,它肯定买不了,但是你可以问他,帮我研究一下咖啡有哪些品牌,形成一篇市场分析文档。
鲸选AI:您此前写代码还比较多,现在又开始在用AI大量的写吗?
玉伯:倒没有。我现在更多时间在产品定义和运营上。
鲸选AI:有靠Devin来来实现各种想法验证吗?
玉伯:也没有。我们更多是用Devin来做我们不想干的事情,比如说后台管理系统。不太想浪费时间去弄,这种情况下用Devin或者Cursor快速去搞一个。但让它搞一个复杂点的功能,就别指望了,Devin当前只是实习生水平。
鲸选AI:我想问一下,YouMind这个事情重运营吗?
玉伯:运营非常重要。比如YouMind 0.1我就开始运营内测。因为我觉得运营有一个非常大的作用:能尽快让产品跟种子用户的需求匹配上。不存在突然的PMF,PMF也有0.1、0.2、0.3,然后某一天,变成PMF 1.0,才达成 PMF。
鲸选AI:您觉得达到了一定阶段,付费率多少是OK的。
玉伯:目前我们的付费率大概4%点多,很多 To C工具产品一般是1~3%。能够保持在 3% 左右,就很不错。
鲸选AI:我在即刻看,内测用户基本是您的粉丝,我觉得大家评价都还好
玉伯:我经常发即刻,也在准备做小红书,大家有批评这个事是在我预期内,甚至我有点失望,骂的人太少了。最近小红书上有不少负面评论,但太少了。
我在观察有多少人不看好,早期不看好的人越多,产品的成功率反而可能越高。看好的说明是共识。但往往,被看好的产品是走不远的,特别是在早期。
鲸选AI:为什么这么说
玉伯:大家都看好,一定有问题。
别人骂的时候,反而能很快知道哪些是真需求,哪些是伪需求。
我们更愿意听付费用户的声音。愿意用钱来支持你的,肯定更接近真需求。用嘴巴骂你的,往往只是嘴痒。那些骂产品的人,如果同时付钱了,就特别值得研究。如果只有夸赞,团队容易自满。反而有骂声,团队会容易看清楚什么是真需求,然后产品上就更清楚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有人骂,是很好的事。
鲸选AI:现阶段产品的难题是什么
玉伯:找到用户真需求,做出PMF。
鲸选AI:AI付费产品应该怎么定价?
玉伯:在海外一个用户收200美元,类似Cursor是192美刀,如果能吸引1万个付费用户。一年团队成本就能覆盖,就能养活团队。
我觉得完全有机会做到10万用户以上,成为一家利润很好的小公司。对大厂来说,才10万付费用户他根本看不上。
鲸选AI:您去跟投资人交流,投资人现在更看重什么?
玉伯:投资人更多的时候是看重想法,现在还想知道这个项目究竟能做多大,然后怎么一步一步走过去。他会和你讨论哪些步骤是靠谱的,哪些步骤是不靠谱的,更多关注这个故事有多大和可行性。
鲸选AI:您跟YouMind 的投资人交流,市值你觉得最高能达到多少
玉伯:早期比较轻狂。我内心觉得至少百亿。
鲸选AI:这个判断依据是什么
玉伯:我心里YouMind是一个新时代的多模态的YouTube,YouMind的命名是致敬YouTube。
其实我们现在做的一些事情有点跟Notion比较类似,而且Notion靠AI整个营收翻了好多,但它官网有句话叫做:AI只是一点点帮助,我们核心还是学YouTube建立内容社区。
鲸选AI: 产品会走All in one这条路吗?
玉伯:办公软件其实就这个思路。都是这个思路,包括海外也是一样的,你像Notion也有了日历。听说Notion很快也会有邮箱,Notion就差Slack了。
鲸选AI:所以未来会给YouMind增加哪些功能吗?比如PPT生成。
玉伯:其实我不太看好去年比较火的 AI PPT。
鲸选AI:AI PPT这块好像付费率还可以。
玉伯:对,但它其实基本上也是花钱砸出来的,这个场景是有的,用户也是有的,但是竞争的壁垒不太高。
鲸选AI:您感觉这个产品在市场上大概是有几个月的领先?
玉伯:看是谁,假设大厂看上,要抄一个YouMind可能需要3-6个月,没那么复杂。
我觉得AI应用真正的差异化竞争力,一个是产品理念,一个是用户数据积累。产品理念,很难被大厂抄走。能抄的只是功能。
鲸选AI:未来不明朗,但您第一天就开始赚钱,对于AI 创业者来说,去梦想改变世界第一天,就要想先活下来,先养活自己?
玉伯:嗯嗯,虽然目前融资拿了钱,但整个团队最现实的目标就是收支平衡,所以我们12月6号上线第一天,我就说要开始挣钱。
鲸选AI:最后一个触及灵魂的问题,您是想做一个商业化成功的,还是理想化的一个产品?Ps,您本身已经财务自由了吗?
玉伯:我没有财务自由,有一堆期权,但全是一堆虚假的数字。所以能挣钱当然也想挣钱,如果在自己想做的理想化产品过程中,顺便把钱挣了是最好的,如果尝试发现理想不靠谱,那依旧是先挣钱。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3-06
2024-09-04
2025-01-25
2024-09-26
2024-10-30
2024-09-03
2024-12-11
2024-12-25
2024-10-30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