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Agent初探-智能招聘数据分析试水
发布日期:2024-04-29 19:12:39 浏览次数: 1782


本文约2000字,阅读时间5分钟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一个情况:老板突然让你去查一个数,然而,

  1. 你不知道去哪里查。

  2. 即使查到了相关数据,发现不能直接得到结果,还得自己算。


这突如其来的要求,虽然不难,但是打断手头工作,还要花时间精力,很烦~

有没办法让老板问完问题,直接给他答案?

有!

那我是怎么实现的呢?

1. 核心技术

先说说什么是Agent。Agent现在叫做智能体,就是一个能自行分解任务,逐步执行的程序。

如果你看过《流浪地球》,类似MOSS可以自行、分步骤地制造月球基地。

1.1 Agent的核心组件

  1. Memory 记忆

    长期记忆如企业的资料库(员工手册、考勤制度等);短期记忆就是本次对话内容(可多轮)。

  2. Tool 工具包

    比如日历,计算器,代码生成器,上网搜索功能等。

  3. Planning 规划

    分析理解任务,并生成解决方案。

  4. Action 行动

    整合上面的所有内容,执行解决方案。

2. 实现过程

2.1 搭建思考问题的框架

1)思维框架总览

2)交待背景

Resources(资料) - 你可以用的资料

Tools(工具包)-你可以用的工具

Constraints(限制) -你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Performance(期望表现) -玄学,有论文统计,给机器人打鸡血,可以表现得更好。

3)思考过程

这就是大家老说的思维链(COT Chain Of Thought),一个牛逼的思维框架。牛逼的人能做出牛逼的事,一定有一套牛逼的思考体系。

下面包括了:

1)关键词理解。

2)反思。结合上一轮思考内容(第一轮没有),看看我理解的概念是否准确?任务是否已经完成了?

3)思考。思考接下来要干什么,来完成任务。我需要XXX。属于需求分析。

4)推理。具体要怎么做?要分几步做?每步做什么?属于任务拆解。

5)计划。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马上要做的下一步是什么?属于任务计划。

6)行动。调用哪个工具,如何做?属于具体操作步骤。


2.2 具体数据查询和分析过程

1)用户提问

2)问题分析(第一轮)

#高能预警#

原表里并没有“需求完成率”这个字段,只有需求完成数、需求总数。

Agent他正确分析出了需求完成率=需求完成数/需求总数,并自己写出了Excel的数据筛选、排序、需求完成率计算的Python代码!

分析了完整的Excel表,并得出正确结果。

部门招聘HR需求总数需求完成数需求剩余数需求完成率统计日期
开发部王丽1009550.952024/1/1
产品部李萌150100500.6666666672024/1/1
人力部张宇200180200.92024/1/1


3)得出结论

2.2.3 测试过程(详细的测试过程请“查看原文”)

虽然看起来很顺利,但是其实遇到很多问题。

1) 需要准确的样例数据才能自动生成查询代码

2) 读取文件格式问题

3) 需要准确提问,才能得出正确回答


3. 反思和总结

3.1 开发Agent价值

从我最明显的体感来说,就是我没有一句该如何去找文件、分析文件、计算数据的具体代码,而是告诉Agent问题思考的思路,他就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你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做以下但不包括以下的事:

  • 分析Excel文件、分析word文档、分析PDF

  • 根据分析内容,Agent自动选择合适的图去可视化,如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

  • 通过自动分析报表找到工作不到位的小伙伴,发邮件催促

  • 根据多份行业研报,自动生成统计报表

你需要做的,不是一步又一步的文件操作、修改代码,而是梳理出一个思维框架!

3.2 局限性

个人感受:
  • 受限于大模型的推理能力

目前只有GPT-4能做我这个例子的事,其他国内的智谱GLM4,文心一言等都不行。遇到点复杂的任务执行起来就费劲(思考轮次较多,还不一定答对)。

  • 受限于设定好的思维框架的完整性、准确性

要做的事千奇百怪,要处理的文件格式五花八门,具体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很难用同一个思维框架,去干好所有的事。

  • 成本较高

像我做这样一个问题的分析,就要运行4轮,包括输入、分析和输入,差不多8000多个token,GPT4 $0.03 / 1K tokens, 差不多要1.6元RMB,还是挺贵的。

相当于在企业里用起来,1个问答就要花1.6元

但你说换算成一个招聘HR的15分钟,值不值1.6元RMB,我觉得还是值的。

3.3 展望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我看到的是Agent非常大的潜力。

这东西就像最早的电力,最早的计算机。

早期生产1度电,或者有6层楼那么高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跑一个程序的成本是很高的。但是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进步,在规模效应下,成本肯定会打下来的,成为大家能日常使用的能力。

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找到企业流程里的一些具体的小场景(本站的:AI-HR应用栏目里有),先用Agent做起来,哪怕成本高一点。

先实践,看看如何优化成本,如何优化效果。

然后把AI能用的场景都串起来,架构一个AI中台,共享和重用中台提供的核心服务和能力,形成规模效应。

真等到别人把成本已经打下来了,然后有了很不错的应用效果和ROI,你再去做,迎接来的就是高额的加工成本,漫长的认知过程,然后人家在企业效率和用户体验方面都已经吊打你了,候选人都跑去AI先应用的公司了!

在即将到来的龙年,祝福大家,唯一的限制,就是你的想象力。

祝大家青云直上,准备起飞!


53AI,企业落地应用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大模型应用平台+智能体定制开发+落地咨询服务

承诺:先做场景POC验证,看到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回到顶部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