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AI+:企业AI战略的误区和挑战
发布日期:2024-06-11 08:24:47 浏览次数: 1952 来源:幸福探微


毫无疑问,AI是第四次科技革命。
像以往任何一次科技革命一样,最大最长久的机会在产业/企业端——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本系列的前几篇文章,都在为本文做铺垫;本文是AI+系列“概要篇”的收尾。
1、理解了《AI+的应用创新逻辑》,就会“看到(Vision)”:
AI以“认知计算”为原理,在产品层(产品会思考/会说话)、个体层(AI辅助认知)、组织层(AI驱动认知协同)和产业层(认知流驱动业务流)都将产生重大变革,创造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体系。
如果想探究更深,可以看看《意识体、意识形态与意识工程》,AI带来的是对人的意识世界(即对人的世界)的重塑和重构。
——新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
2、理解了AI+的创新逻辑,坚定了AI+的愿景信念,再看看《AI+应用开发的误区和挑战》,就会知道面对全新的世界,求真务实的“认知更新”是核心挑战:
认为AI是无所不能的许愿树或机器猫、认为AI应用就只是像ChatGPT一样的问答、认为AI技术将吞噬其他所有技术而唯我独尊、幻想AI大模型自身能消灭幻觉、认为AI大模型有幻觉就一定不能用、只使用直觉系统(系统1)而不适用逻辑系统(系统2)、指望“大学生”立刻成为“行业专家”、认为有大量数据就能训练出好的AI模型、幻想端到端训练“行业大模型”、仅靠IT/算法工程师开发AI应用……
——思维的惰性和行为的惯性,是进入新世界的最大挑战和障碍
3、因为“看见”,所以亢奋和憧憬;因为“迷惑”,所以焦急与无助。《我这一年AI+的探索:张力与努力》
——这将是大变革中持续的状态和心态

以上的探索和认知,AI的应用开发和落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只能在“企业AI战略”这个问题域中,才能得到统合,因为
(1)AI的价值需要在完整体系中实现(就像个人价值需要在社会中实现)
(2)AI的应用需要客观的成长周期(就像个人的成长需要学习和实践过程)。

以下,将继续用“误区”的方式,来尝试“勾勒”企业AI战略的边界轮廓。
正面的阐述和刻画,接下来将通过半年的工作来完成(将出版《白皮书》、开展全面立体研讨直播)。

态度误区:既“急于求成”又“固步自封”
不得不说,这是近一年来,我做AI最大的痛苦和无奈,无论是在AI大模型企业,还是在AI应用企业。
各层面都想直接“要结果”,就像小孩子“要吃奶”一样的急不可耐;当急于求成而不得的时候,又立刻回到本位固步自封,不愿去深究甚至不愿去思考。
在应用价值层面,每个人的“想象力”都被ChatGPT及滔天的“吹捧”激发了,认为想要的神奇功能都是“立等可取”的;而只要不是立刻能实现,那就“跟我没关系了”,赶紧去“忙手头事”。
在企业战略层面,社会的热烈氛围、顶层的高度重视与基层的“求而不得”塑造了巨大的“张力”空间,理想与现实好像“天壤之别”;这个巨大的“张力”空间还充满了“不确定性”,使得被迫卷入其中的每个人,在无方向、无结构的混沌状态中,或选择明哲保身,或玩起了“皇帝的新衣”,最终每个人都跳不出混沌的迷宫。
在资本市场和政府引导方面,依然在“等结果、等风来”,等待着标杆案例、光鲜业绩的横空出世,就像等待着下一个ChatGPT和Sora的惊艳亮相。
每个方面和层面,视野和立场大都是碎片的、短视的,心态和状态大都是急而躁、躁而浮、浮而浅。
有时我在想,究竟是因为现在“卷”得太厉害使大家都掉进去了“稀缺”陷阱,还是因为中国人的实用主义而缺乏探索精神,亦或是全人类都只有极少数人会真正拥抱创新?
放松下来看,这好像也正常,甚至或许是反映了我自身的急躁和浅薄——盼望AI这样一个深刻的变革能立刻在全社会深入人心,本身也是不切实际的。
从积极的方面看,这甚至是更好的机会,给各行业、各领域的真正创新者的机会——全新的世界,一片蓝海。

技术误区:“唯AI大模型论”
关于对AI技术的误区,在《AI应用的误区和挑战》中有较多阐述。在此主要从企业角度,再做一些厘清和界定。
首先,企业AI应用,不是简单的开发“行业大模型”。认为有行业大数据,就能做出“行业大模型”是个技术“幻想”;简单一招制胜的“端到端”的所谓行业大模型,也只是个技术“童话”。
其次,企业AI应用,不是简单的开发业务问答场景。“问答”并不具有真正的生产力价值(生产力领域绝大多数岗位都是熟练工,不需要业务问答),它仅是AI大模型“认知计算”能力的体现;AI认知引擎就像电气化时代的电动机一样,认为业务问答就是企业AI应用的全部,就像认为有了电动机就直接拥有了电气化时代的所有电器一样,也是太过懒惰的幻想。
最后,企业AI应用,不是“唯AI大模型论”而摈弃已有基础和其他一切条件。AI大模型是"认知引擎",它需要构建在数字化的基础上,需要以数据和知识为“燃料”;它需要以行业的知识积累、知识工程为核心,用知识/认知连接起所有的生产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用知识/认知重构所有的生产关系(分工协作、价值分配)——AI大模型的“认知引擎”,需要连接所有生产要素和重构全部生产关系。(参考《AI+的应用创新逻辑》)

形态误区:产品与工程的差异
AI在企业中的应用,最终的形态并不是某种很具象的“产品”,而是个“系统工程”。
它最终不是个简单的APP,也不仅是N个APP的聚合,而是由无数个APP构成的“操作系统”;它提供的不是一只过江的竹筏,而是要建造一个“跨江大桥”;它提供的不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帐篷,而是要建造一座“摩天大楼”。
如果看不到整个“系统工程”的全貌,就无法认知和评估每一个单点应用的价值——没有操作系统,就无法运行APP也看不到APP的价值;看不到“跨江大桥”的全貌,就无法认知和评估其中一个桥墩或一根钢缆的价值;看不到“摩天大楼”的全貌,就无法认知和评估一块砖头、一罐混凝土的价值。
AI在企业中的应用,是知识工程、认知工程、数智工程,是要构建AI驱动的全新的业务数智系统(产品、客户、员工;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认知流等),是从要素到结构到流程的全面重构工程。
AI在企业中的应用,一定要从具体的功能点开始,就像一定要从一块砖头、一根钢筋、一罐混凝土开始建造“跨江大桥”和“摩天大楼”一样;但如果没有“跨江大桥”和“摩天大楼”的蓝图,就不知道该采用什么样的砖头、钢筋和混凝土;如果没有“跨江大桥”和“摩天大楼”的商业价值,就不可能汇聚那么多的砖头、钢筋和混凝土。
从产品角度认知AI的企业应用,自然会进入很简单的“采购”逻辑(这是目前企业应用AI的常态):要明确的功能性能指标、要清晰的投入产出比、要成功的应用案例。然而,现在AI产品离很具体的功能应用都还有一段距离,基本无法回答常规产品采购逻辑下的问题和要求。
从系统工程认知AI的企业应用,就需要开展严谨的论证、规划和设计:要掌握AI应用的第一性原理、要能规划出激动人心的未来蓝图、要有可实施性的论证和试验、要能做出详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保障、要做好日拱一卒且持之以恒的实施计划。
就像已经实施很久的企业数字化一样,它不是简单的采购某个产品,而是持之以恒的系统再造——AI在企业中的应用也一样,虽然其速度、深度和强度都要超过企业数字化,但其本质仍然是、而且更加是一个“系统工程”。

战略误区:战略方法和战术方法的错配
企业AI战略,常常在用战术问题来替代战略问题:常常仅在场景层面看待问题,而无法在系统层面看待问题;常常仅在短期内看待问题,而没有在长期内看待问题。
战略问题,核心要解决的是“做正确的事”和“把事做正确”:
  • 深刻理解AI变革的技术本质,以及对企业及产业可能带来的变革;
  • 清晰描述AI变革下企业和产业的未来图景,统一企业上下内外的共识;
  • 系统规划AI变革下企业和产业的实现路径,进行严密论证和详实验证;
  • 精心组织AI变革下企业和产业的具体计划,保障资源投入、把控实施风险。
仅仅把注意力放在场景产品层、战术层,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到的各种业务问答,价值都非常有限——“AI也就这样?!”与理想的境界有天壤之别。
同时,因为场景产品层、战术层的功能实现和价值都很有限(仅有单点价值而没有系统价值),就难以吸引和调动起足够的资源和力量投入,通常只能“浅尝辄止”,而无法做到“饱和攻击”、“攻坚克难”、“持之以恒”——没有能在战略层构建足够的“势能”和“空间”,就难以保障战术层的资源投入和战略支撑。
战略方法和战术方法的错配,导致企业AI创新能力的“瘫痪”:
(1)用战术方法对待战略,无法构建战略层的蓝图和路径;
(2)没有战略层的资源和投入的保障,战术层无法实现真正的突破;
(3)最终,“点-线-面”全面“虚化”——企业AI战略始终浮于表面,难以取得实质成果和进展,错失AI变革的战略机遇。

【总结】
啰啰嗦嗦,写了四篇文章,约1.6万字,似乎说了很多,总结起来好像就一句话:
AI应用是认知工程、系统工程,
需要按照认知规律、用工程化的方法来规划、设计和实施。

我们在阿尔特已基本完成“AI+汽车研发设计”的系统规划,近期会做出详细的计划并组织资源投入有效实施。
为了带动行业的协同创新,我们将会通过《白皮书》的方式,全部公开我们对“AI+汽车研发设计”的规划和计划,并启动开放式的联合研发,力争打造企业级AI应用创新的高效模式。
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参与国家部委发起的“AI+产业创新”的课题组,与更多行业的AI创新先锋一起,相互学习、交流互鉴,携手奔向AI新世界。
后续将继续输出,敬请关注。

————

杨鹏,清华电机系本硕,中国社科院哲学博士,PMP。有理工、哲学、经济、管理、工程、组织行为学、认知心理学、数字化营销、产业数字化等复合领域知识;有央企、外企、民企、国际组织、地方政府、自主创业、上市公司等丰富工作经历。
曾就职于国内头部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现奋战在“AI+汽车”产业创新一线(任阿尔特汽车AI总工程师)。将持续输出个人关于AI+应用创新的原创干货内容,希望能携手更多朋友共同开拓“AI+”的伟大征程,在自由创造中实现每个人的人生幸福。

AI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大时代、小人物、大梦想。期待携手共创、圆梦。


53AI,企业落地应用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大模型应用平台+智能体定制开发+落地咨询服务

承诺:先做场景POC验证,看到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回到顶部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