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国产 BI 的“耻辱”:QuickBI 的“后发优势”(删改版)
发布日期:2024-11-12 19:57:18 浏览次数: 1674 来源:Tableau喜乐君




01


QuickBI 自评 & Gartner 评价‍‍‍‍‍‍


在搜索引擎搜 QuickBI,很自然地就会进入它的“阿里巴巴”网站,它属于阿里巴巴旗下瓴羊智能的一部分,按照官方说法,QuickBI 整合于2017年,并在2022年成为瓴羊智能一部分。

https://dp.alibaba.com/product/quickbi(老版)
很惊讶的是,今年是 QuickBI 入围 Gartner 第五年(准确的说,是“Alibaba Cloud”入围),官方网站竟然还是“连续两年”,是觉得后面几年应该进入 Leader 象限吗?还是觉得心中有愧(鬼),不想宣传了?‍‍‍‍‍‍‍‍
 错了三年啦,上次发文后,终于偷偷改啦!!

QuickBI 标榜自己入围ABI,这就好像明明 Microsoft 入围了 Gartner ABI 象限,但是PBI圈子统一口径说“PowerBI 入围”一样魔幻。‍‍
先看一下瓴羊自己如何解读的 Gartner 报告,它总结了 QuickBI 的“独特优势”,如下所示:‍‍‍‍‍‍‍

https://www.lydaas.com/2024gartner
我们再来看看 Gartner 报告的原文,看看官方怎么说的:
https://www.gartner.com/doc/reprints?id=1-2HW1JC8Q&ct=240620
首先是官方“很官方、很通稿”的介绍。‍‍‍‍

然后是三个Strengths优势,解读概要如下:
- 销售网络很广、价格弹性很高(Broad sales channels and flexible pricing model)‍‍‍‍‍‍‍
- 独立型可分解的分析:售卖方式多样,可单卖stand-alone,可以作为云服务(LYDaaS )一部分,也可以集成(embedded)Composable analytics‍‍‍‍‍‍‍‍‍
- 阿里巴巴持续推广的数据素养项目,有助于发展(Data literacy program)
如果是内行人看,应该都能看出来这种评价很是不痛不痒,甚至有些“违心”。翻译一下就是:产品不知道好不好,但)销售渠道广、销售方式多样、阿里巴巴的行业“洗脑”很成功,未来前景广阔。‍‍‍‍‍‍‍‍‍‍‍‍‍‍‍‍‍


这种介绍只字没提产品的关键能力,比如可视化是否易用、引擎是否够好、工具是否专业,这才是分析师更关注的内容吧。
说到对 Alibaba Cloud 的担忧(Cautions),Gartner 倒是没有遮掩。‍‍‍‍‍‍
- 区域限制,生态受限:阿里云局限于中国区域,QuickBI 所依赖的“数据中台”(Data Middle Office)在阿里之外接受度有限。‍‍‍‍‍‍
- 投入不足:阿里云虽大,但 QuickBI并非战略核心,研发只有100人,明显低于(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其他头部产品。‍‍‍‍‍‍‍‍‍‍‍‍‍
- 竞争激烈:局限于中国的同时,还要迎接来自其他知名同行的激烈竞争,包括帆软、永洪、思迈特、观远(FanRuan Software, Yonghong Tech, Smartbi Software and GuanData

看到这里,你再去看看瓴羊自以为的“独特优势”,是不是觉得明显自我标榜太多啦。
当然,产品评价是很主观的,让我们看一下产品的几个使用普遍、关键的细节!


02


数据源:过度约束影响易用性‍‍‍‍‍‍‍‍


说完“Gartner权威评测”,让我们来用一下 QuickBI 具体使用吧。‍‍‍‍
QuickBI 的关键流程如下所示,我们先新建一个数据源,一探究竟。‍‍‍‍‍‍‍‍‍‍
https://www.alibabacloud.com/help/zh/quick-bi/product-overview/introduction-to-quick-bi-1
从上传文件开始,使用 Tableau 的默认数据源(这里使用 csv 文件,避免合并单元格等非结构化情况)。‍‍‍‍‍

上传 CSV 文件后,默认会进入预览模式,马上你就开始进入疯狂阶段啦。‍‍‍‍‍‍‍‍‍‍‍‍‍‍‍‍‍‍
我在操作系统、Chrome 、Csv 文件都是中文简体的前提下,导入之后的预览竟然是这样的!完全乱码!于是我只好找一个英文版的csv文件重新来过。上传好几次都提示上传失败,我以为是网络问题呢。
尝试 N 遍终于成功,不过预览是这样的。

【补充】我后来仔细查看了官方文档,最可能的原因是很多英文CSV 文件默认是 UTF-16格式,而 QuickBI 目前仅仅支持 UTF-8格式!在帮助中给出了介绍,但在上传过程中,遇到问题会缺少必要的引导。
https://help.aliyun.com/zh/quick-bi/user-guide/add-a-file-to-a-data-source
我把 csv 文件另存为 xlsx ,然后再次上传,秒传成功。
不过点击“确认并上传”提示错误,如下所示:

这可是标准的 Tableau 超市示例文件呀,你竟不兼容??
【补充】有人说不应该用“Tableau 示例数据源”来测试 QuickBI,其实仔细看QBI帮助文章中给出的官方数据示例,也是从 Tableau “超市示例”文件改改而来的罢了。
https://help.aliyun.com/zh/quick-bi/user-guide/add-a-file-to-a-data-source

只可惜,示例数据本可以“照抄”(就像其他一些工具一样,只是个数据而已!),你 QuickBI却非要魔改,好还改也行,却又改到面目全非,字段名称和数据详细级别不符合,数据值也质量也大幅度下降(一个公司只卖一个产品,产品类别还不同? ),以至于失去业务分析的价值。如下所示:

回来再说加入之后的问题,为什么报错?
因为QuickBI 设置了异常过分的字段名称限制性条件!不能有特殊字符,比如:不能有空格、不能有斜线。
此时我想很多人都开始凌乱了,那 “Order ID” 是不是必须手动改为 OrderID 或者 Order_ID? Order-ID 也是不行的!‍‍‍‍‍‍‍‍‍‍‍‍‍‍‍‍‍‍‍‍‍‍‍‍‍‍‍‍‍‍

如果你想表示“省/自治区”,或者“Country/Region”呢?不好意思,你很可能要委屈一下,表示为“省自治区”,或者“Country_OR_Region”了!
疯狂吧。
我于是一个又一个地修改字段名称,足足改了九个字段:
把空格和短横改为下划线(_),斜线(/)只能改为"_OR_"了。
【补充】点击报错的叹号,有一个“一键修复”,可把所有特殊字符变更为下划线。
我以为就能上传了,结果弹出来一个协议,哎……‍‍‍

一边口口声声说“Quick BI 产品作为一款工具产品……不触碰任何用户数据”,一边又说“……任何侵犯 Quick BI ……合法权益的数据……Quick BI 有权删除相关数据……”
那你到底是看,还是不看客户数据?
终于上传成功之后,我们再点开上传的数据源。
惊奇地发现,我在年初批评的一些问题被修改了,但不彻底。比如数据库字段名称,年初时是所有字段完全重命名为 Col_x 格式,如今只把包含特殊字符的做了处理,何必呢。你把 Order Date 也改为 Order_date 不就好了??
当然,本质上,这一步就不应该被用户看到!
这里的“数据库字段名称”,其实是 Quick BI 自己映射出来的名字,一个本应该只用在引擎内部的逻辑字段名,竟然会在事后被用于数据连接(见,简直不可理喻。

当然,过于简单的“数据类型”也是问题,这也导致后易用性下降。
一个好产品,经得起仔细琢磨;不好的产品敲一下都是裂缝。

03

构建数据集:“似马非马乃驴”


数据源之后,是数据集 。
QuickBI 的“数据集”其实可以理解为最低阶的“物理数据模型”,但却给人一种“高阶逻辑模型”的错觉!
比如,概念、术语非常具有迷惑性,关联、关系、连接混淆在一起,作为老司机的我甚至差点被它迷惑了。‍‍‍‍‍‍‍‍‍‍‍‍‍‍‍‍‍

当拖入另一个数据表时,默认出现一条线(我以为是关系来了)。放下之后,默认出现了 COl_1= Col_2的“关系条件”,我也以为挺好。
但是,马上我就开始迷离了,我被误导了!
一方面,因为它竟然用自己映射出来的字段做关联,而非业务用户可以理解的字段!
要知道 Col_1/2/3……这样的映射其实也是完全不应该的,这样既无法保证多个数据表之间字段的唯一性,也难以在更大范围中构建数据的世系关系。也正因为此,Tableau 等其他工具中虽然也会把字段映射为内部名称,但都是 GUID 这样的几十位编码,而且是不对分析用户开放的!‍‍‍‍‍‍‍‍‍‍‍‍‍‍‍‍‍‍‍‍‍‍‍

什么是 Col_1,什么是 Col_2?
用自己映射出来的、不规范的、用于数据底层存储的“自定义字段名”作为关联条件推荐,简直是不可理喻

另一方面,它有意遮挡了“join 连接”的条件逻辑,给人一种关系的误解。
我花了点时间,终于确认应该是 Order_id 等于 Order_id,然后找到了它们对应的“数据库字段”,于是选择 Col_4 = Col_2。折腾呀。
哎,“等于”呢??

有人说,“等于号”就是中间的那个锁链呀!
可是锁链也可以是“≠”,或者“>”呀??  
如果不支持其他的关联条件,那就直接用“=”多好呢??如果你支持其他的逻辑方式,你再补上。锁链代表个鬼?‍‍‍‍


好了,我们终于弄了一个模型,其实只是一个行级别的、低阶的 Join。‍‍‍‍‍‍‍‍‍‍‍‍‍‍‍‍‍‍‍‍‍‍
根本没有关系模型!!却用“关系”(relationship)混淆视听。

04

数据集评价:理论的“贫困”


看看上面的“连接 join 模型结果”,千疮百孔、不忍直视,选择性批评一二。‍‍‍‍‍‍‍‍
首先,维度和度量不应该用在字段类型的分类。
如果只是分类检索方便,不如直接分“字符串和数字”。这里的矛盾在于错误地理解 “数据存储类型”和“字段问题类型”的不同,虽然有默认的关联。
比如,表示“年龄”的数值永远都是数字格式,但既可以作为分析的维度(不同年龄的人数),也可以作为分析的度量(不同科室的平均年龄)。你永远都可以说 24、36是数字,但不能说它们必然是度量。
默认关系,不是必然关系。
“年龄”默认是“维度”,不意味着永远是“维度”,也可以作为度量出现“平均年龄”。
就像在西方,男人默认是“男人”,但也可以是“其他”,此时“生理性别”就需要和“法定性别”分开。如今在上海,洗手间已经有“男、女、第三性”之分了。
在这个癫狂的年代,自称“男人”看似是“男”,不一定是“男人”。

其次,把图片、日期格式、地理角色等完全视为“维度类型切换”之中,简直也是懒惰到了极点。
假设有经度、纬度两个字段,由于它们是小数,默认就视为“度量”,此时想要把它们的角色设置为“经度和纬度”,就要先把“度量改为维度”,再设置“维度类型切换”。其实维度和度量完全不应该是字段角色设置的前提呀。
连分类都没弄清楚,还“维度类型切换”呢?‍‍‍‍‍‍‍‍‍‍‍‍‍‍‍‍‍‍‍‍‍‍‍

在这种混乱的逻辑之下,就会出现一些癫狂的事情。
比如默认度量的“profit”可以“度量类型切换”改为“文本”,但由于数据类型和维度/度量到底又是分离的,所以默认聚合方式就变成了“计数”。

再者,最大的问题还是计算。
当“新建计算字段”时,光怪陆离的分类问题在这里都凑齐了。

写一个 Year 函数,默认的数据类型是“度量”? 疯了吗?!
函数之所以称之为“函数”,是因为要完成特定的功能,函数英文 Function ,函数一定是预设了输入和输出的、预设好的最优算法。
比如 Rank 的实现有冒泡、选择、插入等等,不同算法的难度、性能各不相同,程序需要设置好最优算法并封装起来,确保业务分析师可以忽略底层逻辑、快速完成任务。

从程序上看, Year 函数返回的就一定是数字,没有第二个可能。QuickBI 的函数帮助中,BI_year 的说明就是“以整数形式返回给定的年份”。那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让人选择结果是“数值”呢???

如果说 YEAR 的结果想要返回文本,可以设置另一个函数(比如 Tableau 中的 Datename,就是 datepart 的文本化),也可以嵌套类型转换(比如 STR(YEAR(OrderDate)) )——如果一个人误操作点击了“文本”,也不过是这个逻辑而已,但同时也堵死了后续加减计算的可能!
其他函数也是一样。

不从根本上思考函数的本意,却为每个函数设置事后的三个选择:维度/度量、文本/数字,还有自定义格式的设计。此处设计有百害无一益!!!是 QuickBi 产品经理“理论贫乏”的最完美体现!
计算如此,函数的语法都没搞清楚。以这样的产品教育客户,只会让客户的“数据素养”越来越差罢了。
数据源和数据集尚且如此,可视化我更不想吐槽了,有兴趣的可以去B 站看看我的吐槽视频(充电,非同行没必要看,徒增烦恼)。
国产BI吐槽大会:限行业人士观看!


05

Quick BI 算是“国产 BI代表作”吗?


最后,假设有人问:‍‍‍
Quick BI 作为国产 BI 的“新势力”之一,又是唯一入围 Gartner 魔力象限的产品,那它是当之无愧的“国产 BI 代表作”吗?‍‍‍‍‍‍‍‍‍‍‍‍‍‍‍
如果我说“是的”,一众国产 BI 大哥、小弟肯定不同意,包括 BI 的前辈帆软、永洪,也有这几年的新势力观远、DataWind。
如果说是“不是”,那何以入围 Gartner 魔力象限、站在一众巨人肩膀上的 QuickBI 不仅马失前蹄,还似乎居高自傲?‍‍‍‍‍‍‍‍‍
我只能说,背后不是有故事,就一定有“事故”。
让我说,外部有 Tableau、PowerBI、Qlik、Gooddata可供“模仿”,内部有帆软、永洪、观远等产品可供参考,QuickBI 背靠阿里的大树,却设计成这个鬼样子,这简直就是中国国产 BI 的“耻辱”,是行业的倒退,也是中国用户BI 素养的“试金石”。‍‍‍‍
也正是因为这个,让我对“Gartner 魔力象限”的权威性都有所动摇。


53AI,企业落地应用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大模型应用平台+智能体定制开发+落地咨询服务

承诺:先做场景POC验证,看到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回到顶部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