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AI Agent产品经理血泪史:一年来我摸过的那些石头【Tools篇】
发布日期:2024-07-16 12:30:44 浏览次数: 2075 来源:GLBai


这一系列文章其实3个月前就在准备了,结果新工作太忙,卷忘记了。
前几天刚好看到一篇关于GPT-6的报道,才想起来还有这麽回事情,于是赶紧把草稿捞出来改改交个任务。
至于为什麽贴这张图,以及为什麽血泪史从Tools开篇。
那是因为你看,即使到了GPT-6的时代,Tools仍然是AI Agent落地的基石。正如图中所示,即使AI模型不断进化,物理攻击还是物理攻击,Tools还是Tools,没有变成魔法攻击。

01 - 前言:从接口请求说起

如果从技术层面来看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那麽科幻。大模型也是如此,GPT-5, GPT-6同样如此。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所有功能背后都是一个个接口。
入参 → 请求 → 返回结果
然后再通过UI和前端,把这些零散的接口包装成一个功能呈现在用户面前。
例如登录页面:
  • 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
  • 后台请求:验证接口
  • 返回结果:成功/失败
正确就返回Yes,登录成功;不正确就返回No,告诉你账号或密码不正确
大模型的出现,让这套交互发生了些许的变化
Agent 可以直接拿着你的数据去请求登录(例子就不考虑数据安全问题了)
但背后的那个登录接口还是登录接口
AI Agent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这个本质,它只是将人工编写的规则替换为了AI的决策。
Tools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帮助AI Agent生成正确API请求参数的关键。

02 - 起源:大模型的魅力,其实并不是因为它是个吐字机。

而是可以通过它,把这个世界连接到一起。


当我第一次知道 ChatGPT 的时候,我刚好在解一个难题:
如何快速地从一堆非结构化数据中,抽取出结构化的候选人信息,然后提交到系统里。
用户输入的数据其实是千奇百怪的,没有什麽固定规则,可能这样:
“白苏,男,才华横溢,电话18856888898,家住XXXXXXXXX”
也可能直接就是一坨文本,我曾尝试了很多种解法,都挺难。
最后写了一大段正则。
后来我知道了GPT,再然后,我的道心就崩了。
毕竟一个prompt就抹掉了我个把月的努力。
更让我崩溃的是,我发现,这个输出,直接可以作为我系统中上传候选人的入参,这不就,自动化了么????
上传候选人接口(API)如下:
这个事情我可以描述地再具体一点:
很多人应该都用过寄快递的软件,输入地址的时候,复制一坨文本进去,它能自动帮你填好。如果识别不出来,你就得一个一个空地去填写。
通过大模型自动化之后,我只需要给一个文本框,你输入一坨文本进来,我自动给你提交。
那个时候还是22年底,没有Function Calling 更没有Tools,Sam也还没有给大家演示ChatGPT帮你点外卖。

03 - 探索:JSON Output 让大模型窥见真实的世界

去年同期有个段子,说GPT-4能自己越狱。
这事情当时被那些自媒体们越传越邪乎,但事实上,这事光靠大模型自己,是不现实的。
因为它,真的没有办法直接触碰到真实世界,毕竟大模型连现在是何年何月何日都不知道。
接着上面的例子讲
其实只要能够让大模型按照我们想要的定义输出结构化的信息,我们就可以去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JSON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我们基于这个思路也做了很多的探索,比如:
1、无模板的Excel导入
改变传统的数据导入方式,再也不用写复杂的业务逻辑了。只需要一个Prompt去读取想要的数据列就可以
2、AI审核员
在原先人审的环节前加一个AI审,给一些knowhow和fewshot,输出yes和no还是很简单的。
3、分类器
分类器的场景很多。以前搞个分类,大小得训练个模型吧,那个年代可真是算法的黄金年代啊。
嗯,现在一个prompt就搞定了。
4、其它一些业务场景落地
好用,真的太好用了!
但那个时候的大模型,还太不成熟了,上面的路子能通,但走起来磕磕碰碰。

04 - 救星:Function Calling 以及 Tools 的到来

为何抛弃 Json Output?

在 OpenAI 的 Function Calling 到来之前,其实很多人都意识到了需要这样一个东西,因为Action是Agent 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那会 OpenAI 还在很努力地做自己的Plugin商店(后来死了),国内模型厂家还在起名字。
有些大神也通过这种方式在做一些牛逼的实现
Langchain 早期Agent的实现,以及它的Output parse;
AutoGPT 的爆火,Planning & Execute 的实现以及后面的Baby AGI;
….还有很多
但是Json Output天然存在很多缺陷:
1、JSON的格式其实是非常标准的,但凡输出一个错的token,就异常了;
2、那会模型的上下文还很短,整个窗口才4096,GPT-4是8K和32K,但是太贵啊;
3、模型其实是很难在单个请求里去完成多个复杂任务的,即使到今天也很难;
4、大模型真的废话很多,你必须不断强调:“不要讲废话”;
5、工程化复杂,维护成本高
…..还有一箩筐理由
下面这个图是AutoGPT当时的Prompt,这句话必不可少
在OpenAI的0613版本中,更新了Function Calling的功能。
那天晚上,我激动地一晚上没睡,连夜改需求,优雅,实在是太优雅了。
Function Calling实现的方式,让所有LLMs应用开发的难度大大降低:
1、Prompt维护成本降低,System Prompt 和 Function 解耦;
2、热插拔,你可以通过JSON Scheme的方式快速创建一个工具,比如Search,谁都能用,插上就行;
3、工程和业务解耦,以前通过Json Output来实现,还得针对不同的业务流程来设计流程图,工程得判断哪个节点用哪个prompt模板,然后下一个节点是啥;
现在,只要一个循环!
只要Function Calling存在,继续
否则结束
大模型真正改变应用开发的范式,是从0613这里开始的。
后面 OpenAI 又把 Function Calling 升级成了 Tools,也就是1106版本,原因不详。
Tools 和 Function Calling 只是写法上有所差异,Tools 更高一级,Function Calling 同级的还有OpenAI 自己封装的工具 Code - Interpreter 和 File - Search (RAG)。
个人猜测是为了推它自己的GPTs,毕竟没有场景的话,很难留住用户。这部分可以看我以前的文章。
1106版本的升级,也带来新的功能,Tools可以并行调用。
但是1106版本估计也是为了配合DevDay的仓促之作,不管是3.5还是4,在Tools上都有很多异常的问题,直到后面的0125版本里面才得到改善。

05 - 提升:从Tools上让你的 Agent 更可控

上面讲到了4种实现Function Calling的方式:

Json Output:通过Prompt的方式让模型输出JSON格式内容
优劣势:Prompt 麻烦,输出不稳定,串业务成本高
Json Mode:官方Josn Output,1106与Tools同期推出
优劣势:JSON格式稳定,但实际上它与Tools的适用场景是不同的,JSON mode是为了输出JSON 存在的,而Tools 是为了 Call API存在的
Function Calling 和 Tools 就不再赘述
但是从可控的角度来说,还是会推荐Function Calling 和 Tools来实现。
1、 放弃 JSON mode:
随着模型能力提升,模型能够准确地输出JSON,但是它还是会出错,不能保证100%正确;
模型厂家对Function Calling是有微调优化的,也有说法是专门的MOE专家,但是无从验证;
2、降低 System prompt 依赖,化繁为简
System prompt里面写的东西太多了,你不能保证模型能很好地遵循它;
能在Tools里面去写的东西,尽量写在Tools里面
3、API Response 增强 Prompt:
其实所有输入给模型的内容,都可以算作是Pormpt。同理,Tools 调用的结果也就是API Response 也会被返回给到模型。
可以在这一步增加一些给大模型的约束和提示,这里的准确率非常高,毛估估95%以上。
4、尽量让模型做选择,而不是填空
把确定的答案做成选项给到模型,比如用Enum的方式。
一方面减少token的输出,提高速度;
另一方面,准确率高
5、利用Tools来做Route,构建Multi Agent
一个不行就上两,两个不行就上四。
术业有专攻,Agent的世界也一样。

06 - 未来:Tools 如何推动 Agent 走向智能
我跟小伙伴们一路关注着OpenAI各个版本模型能力的迭代,把模型能力摸的一清二楚。虽然官方没有任何明确的说明,但是从各版本模型迭代的路线来推断,Tools大概率是 OpenAI 押注AGI的方式。
开头的报道截图其实也能够证明这点。
可能有很多人对 AI Agent 的认知是从 Plan-and-Execute 开始的,比较有名的可能就是当时的AutoGPT,BabyAGI,以及国内一个项目Xagent。
我不否认Plan Agent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但它绝对不是AI Agent该有的智能。
这里就不展开去聊Plan Agent了,毕竟去年那些Plan Agent项目至今都很难有落地的。
而 Tools 则是给了一种全新的解题思路。而开发者也只需要关注两个事情:
1、选到合适的工具;
2、填写准确(优秀)的参数;
所有事情的优化,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下手。
把业务上的 knowhow ,快速地转化为 Agent 的知识,提升它在上面两个事情的准确率,把精力放在这个事情上,而不是在工程化上。

Sam 虽然是个忽悠大王,但是有些话缺不无道理。
有些模型迭代能去解决的问题,不要花太多精力去做,也许你哼哧哼哧搞几个月,还没上线下个版本模型就解决了。





53AI,企业落地应用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大模型应用平台+智能体定制开发+落地咨询服务

承诺:先做场景POC验证,看到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回到顶部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