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朱啸虎最新演讲揭露AI投资真相,技术迷信者当心! 核心内容: 1. 朱啸虎对AI投资现状的犀利点评 2. 从元宇宙到大模型,泡沫破灭的教训 3. 实际盈利的AI应用案例分析
---
「人形机器人公司,我们正在批量退出」
「大模型烧钱,我们一分没投」
「用户愿为10%优化买单,才是真需求」
2025年3月,中关村论坛的演讲台上,朱啸虎——这位曾押中滴滴、饿了么的“独角兽猎手”,用三句刀刀见血的断言,把AI创投圈的“皇帝新衣”撕得粉碎。
台下的投资人脸色铁青,创业者攥紧了发言稿。当他说出“某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估值暴跌70%”时,现场快门声骤然密集;提到“大模型公司烧掉百亿,单张GPU日赚不到1块钱”时,后排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
这不是朱啸虎第一次“泼冷水”,却是最狠的一次。过去一年,他悄悄清仓了7家“未来感十足”的AI公司,转而重仓一批“土得掉渣”的应用:教4S店销售打电话的AI督导、帮县城超市管库存的智能系统、甚至在中东卖爆的“土味短视频生成器”。
“别被技术参数忽悠,去菜市场看看摊主愿不愿意掏钱!”这场演讲48小时后,相关话题阅读量破3亿,争议与焦虑在创投圈疯狂蔓延。
2023年,Meta豪掷200亿美元押注元宇宙,苹果Vision Pro顶着“颠覆性交互”光环登场。但到2025年,Vision Pro中国区销量未破10万台,Meta Quest却靠“反向操作”逆袭:砍掉90%的“黑科技”,聚焦游戏和健身场景,出货量反超200万台。
“堆参数是死路,做减法才能活。”深圳华强北一家无名小厂,给朱啸虎上了更生动的一课。他们把Quest拆解后,推出了一款“会议记录魔盒”——巴掌大的硬件,成本压到199元,仅比手机录音多两个功能:区分说话人声、自动过滤咳嗽喷嚏。靠着义乌小商品式的地推,这款“毫无技术含量”的产品,2024年在日本企业市场卖出87万台。
“某头部大模型公司,每天烧掉200万元,每张GPU卡日均收入0.8元。”朱啸虎甩出一组内部数据,揭开了行业的遮羞布。
2024年初,国内某大厂推出“全能型AI助手”,号称能写诗、编码、解高数题,但企业端付费率不足0.3%。反倒是杭州一家小公司,专攻“餐馆差评回复”场景:AI自动分析美团差评,生成“老板亲自道歉”话术模板,客单价仅299元/月,竟在3个月内拿下2万家客户,单月营收破600万。
案例A:生图工具“像素工坊”
当同行比拼“1024×1024高清生成”时,这家公司埋头干了三件事:
案例B:AI客服“销冠管家”
“我们最大的壁垒是教50岁大妈用Excel。”创始人自嘲。他们发现,4S店销售更需要的不是“自然对话”,而是实时监测话术违规(如“绝对不加价”)。为此,团队用2个月整理了87个汽车品牌的禁忌词库,把响应速度压缩到0.8秒。如今,全国80%的4S店都在用这套系统,续费时销售经理只说了一句话:“抓到一个飞单,罚款够买三年服务。”
朱啸虎的伤口撒盐:
「Meta烧掉的钱,够养活1000家“像素工坊”」
「客户愿意付费的改进,往往土得让你脸红」
“技术越普及,护城河越要‘接地气’”
当DeepSeek等开源模型将大模型能力“白菜化”,中国AI创业者正在用三种“反常识”战术,在红海中杀出血路。
案例:智听宝(化名)
深圳一家电子厂改造的AI公司,把苹果放弃的技术做成了爆款。
朱啸虎点评:
「你以为的‘技术落后’,可能是客户最痛的刚需」
案例:销冠AI(化名)
这家公司把AI做成了4S店销售员的“紧箍咒”。
反常识逻辑:
案例:秒影工场(化名)
这家公司把文生视频做成了“流水线生意”。
中国团队的秘密:
关键数据:
“2026年前,80%的AI公司会死,但死法各不相同”
朱啸虎预判:
「这些公司烧掉的钱,够养活100个县城剪辑工作室」
终极对决:
朱啸虎预警:
「未来3年,中国会出现100家月收过亿的AI公司,但你大概率没听过它们的名字」
“别和工程师自嗨,去和菜场大妈聊需求”
当硅谷精英们沉迷于千亿参数大模型时,中国最赚钱的AI公司正在干三件事:
朱啸虎的最后一击更残酷:「你花3个月打磨的‘黑科技’,可能不如给按钮改个颜色有价值。」
这场AI革命的正反面:
最后测试:
如果你的AI解决方案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请立即止损:
记住:全球最贵的AI,永远是让用户觉得“这钱花得真值”的AI。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4-12-25
2024-07-20
2024-11-06
2024-08-13
2024-07-18
2024-11-02
2024-07-25
2024-12-25
2024-09-06
202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