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我要投稿
各位AI小鲜肉们,最近看你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想要大干一场的样子,我这个老司机不得不站出来说两句了。
Bruno Koba这位老兄最近对垂直领域的AI创业公司做了一番深入调查,他总结说:
现在每个垂直领域(金融、法律、医疗等)都挤满了在基础模型上搭积木的AI创业公司。兄弟,你现在才开始创业,先发优势早就没了。
但是呢,这些基础模型还不够强大,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领域的实际问题。那些号称自己不是GPT套壳的公司,其实都在等着OpenAI的下一个大模型来救命。至于那些自己训练专业模型的公司(比如Harvey),效果还不如聪明的通用模型(GPT-4o,Claude 3.5 Sonnet)呢。
这些创业公司现在就像吸X上瘾一样,疯狂等着大公司推出下一个牛逼模型。但是等到那一天真的来了,我们可能根本就不需要这些GPT套壳了。比如ChatGPT自己就能搞定一切了。
这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周期完全不同啊。以前,大公司管不了那么多垂直领域,所以创业公司有机会填补空白,成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比如苹果推出应用商店,但不会自己做外卖、约会、打车等app)。现在呢?等GPT-5一出来,OpenAI想插手哪个行业就插手哪个行业。
现在的感觉就像"生不逢时":出生得太晚,错过了探索地球的机会;出生得太早,又没赶上探索太空的时代。等到真正的智能通用大语言模型出现时,这些垂直领域的AI创业公司能抢到的蛋糕可能比前几轮创新周期少得多。
看到这里,我简直想给这位Bruno兄弟点1024个赞。不过,也有一些网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Nicolás Abad(@Nicobot01)这位正在创业搞AI医生的兄弟就不服气了:
如果基础模型的进展今天就停止了,接下来几年只专注于医疗保健(hc)的应用层,也能创造巨大的价值。我相信最好的医疗保健大语言模型将是专业化的,而不是通用的:你的医疗数据。在某些专业领域,人们信任的是他们自己的医生,而不是任何医生。所以,这是双重个性化:病人+医生。
这话说得,比我前女友分手时的理由还要动听。不过,你说得对,专业化确实是一条出路。但哥们,你确定你能比OpenAI更懂医疗吗?
Tomi Roggio(@tomi_roggio)则认为:
我们会看到很多创业公司在"利基"(但规模很大)的垂直领域利用专有数据构建小型模型,从而获得大量价值......特别是在中端市场和中小企业层面,尤其是在拉丁美洲等地区。
这倒是也许,小而美确实是一条出路。但这也要看OpenAI和微软的夹缝中还有多少空间够你生存了。
algomax(@algomax06)则直接开喷:
第1点太蠢了,先行并不是真正的优势,现在还很早很早。第4点也太错了,OAI不会"深入"触及所有行业,每个行业对于聊天式解决方案中的基础模型都有很多要求。第5点还为时过早,无法判断。
这位兄弟火气不小。不过你说得也算对,现在确实还很早。但我不确定你是否能跑得过OpenAI吗?
Raj Singh(@mobileraj)则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我认为最重要的观点是,太多的创业公司正在将AI/GenAI应用到需要100%而不是95%人机协作的工作流程中。前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发生。
是这个道理,在AI 的幻觉彻底消失之前,在AI 乱入真实物理世界之前,人机协作才是王道。
看完网友发言,我想对所有AI创业的小鲜肉们说:
别急着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先发优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螃蟹煮熟。
别以为有了GPT就能称霸天下。没有深度的行业理解和独特的数据作为壁垒,你就是个高级的GPT套壳的,衣服一扒,啥也不是。
别指望能跑赢OpenAI。与其跟巨人赛跑,不如找个巨人踩不到的小角落。
别忘了人类还是有用的。100%自动化是个美好的梦想,但95%的人机协作可能更实际。
别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今天的GPT-4可能明天就会被GPT-5取代,diversify才是王道。
最后也最重要的是:创业不是为了证明你有多牛,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就像……,不是为了证明你能坚持多久,而是为了让对方爽到
——咳咳,你懂的。不懂就别创业了。
53AI,企业落地应用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大模型应用平台+智能体定制开发+落地咨询服务
承诺:先做场景POC验证,看到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4-05-28
2024-04-26
2024-04-11
2024-08-21
2024-07-09
2024-07-18
2024-08-13
2024-10-25
2024-07-01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