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RAG的2024—随需而变,从狂热到理性(下)
发布日期:2024-11-25 14:42:53 浏览次数: 1753 来源:土猛的员外



本文主要内容:

  • RAG和Fine-tune目前的市场态势
  • RAG在这一年的市场需求变化
  • 这一年的AI从业者观察



1.RAG vs Fine-tune

2024这一年,RAG技术对应的市场需求变化也是挺大的。在讲变化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分享一下为什么RAG是目前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种大模型应用的技术实现方式,它的优点是什么?以及它和主要竞争技术之间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RAG最开始被大家热推,更多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 可以避开大模型的上下文窗口长度的限制;
  • 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客户专有的本地资料文件;
  • 可以更好地控制幻觉。

这三点到现在来看依然还是成立的,但上下文窗口这个优势已经慢慢淡化了,因为各大模型的上下文窗口都在暴涨,如Baichuan2的192K,doubao、GLM-4的128K,过10万tokens的上下文窗口长度已经屡见不鲜,更别说一些特长的模型版本,以及月之暗面这样用长文本占据用户心智的模型。虽然这些模型是否内置了RAG技术不好说,但是RAG解决上下文窗口长度限制的特点已经不太能站得住脚。

但是第二点管理和利用专属知识文件,以及第三点控制幻觉,现在反而是我认为RAG最大的杀手锏。

01 专属知识文件管理

因为RAG这种外挂文件的形式,我们便可以构建一个知识文件管理的系统来维护系统内的知识,包括生效和失效时间,知识的协作,以及便捷地为知识更新内容等。RAG在知识维护上,既不需要像传统NLP那样由人工先理解再抽取问答对,也不需要像微调(fine-tune)那样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能力,以及微调之后的繁琐对齐(alignment)优化。所以如果客户的知识内容更新比较频繁(假设每天需要追加、替换大量实时资讯内容),特别是金融证券、企业情报等场景,RAG知识更新便捷的特性真的非常合适

02 RAG的幻觉控制

RAG的幻觉控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我之前写过类似观点,也有同学斩钉截铁地认为RAG和幻觉控制八竿子打不着,但我现在依然坚持RAG可以有效控制幻觉这个观点。

首先我们可以来看看LLM幻觉产生的主要原因:

  1. 对于用户的提问输入,LLM内部完全没有相应的知识来做应对。比如你问大模型,上周三我在思考一件事,但是现在想不起来,你帮我想想是什么。例子虽然夸张,但显而易见,LLM也不知道,但是它会一本正经给你一些建议,当然肯定不是你想要的;
  2. 当我们给LLM原始问题,以及多个模棱两可或互相影响的参考材料,那么LLM给出的最终答案也会出错。

好,那么针对以上问题,是否我们解决好对原始问题的“理解-检索-召回”,送到LLM的context足够清晰(指的是没有歧义内容、检索相关度高),结果就会非常准确?根据我们的实践结果,答案是明确的:

今年9月份我们对一些项目进行了槽位填充(消除模糊问答)和元数据辅助之后,问答准确率可达到98%以上。比直接把大文本扔进同一个LLM测试的问答准确率几乎高出14个百分点。

有同学会说,LLM幻觉的深层原因是temperature或者说概率引起的。就我纯个人观点来看,现当下的LLM参数足够大、知识量足够多,temperature引起的偏差对于最终结果的正确性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了。

03 市场表现

你应该看出来了,在RAG和微调之间,我明显站队了,而且从一年前就开始站队了,我们创业的技术方向也是如此。从今天来看,我觉得RAG在2024年的表现确实要强于微调。

如果去预测明年的企业级市场趋势,我觉得应用(Application)可能会是最大的关键词,甚至会超过Agent的热度。其实今年下半年已经能明显的看出来,越来越多传统大企业开始将大模型技术引入到业务中,而且他们的特点是“要求高”、“需求刚”、“付费爽”。而一旦大家开始在大模型的应用侧竞赛,RAG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白盒流程多”、“易控”等特点愈发会受到企业客户和开发者的热捧,优势进一步拉大。

2.市场变化之2024

关于企业AI应用市场在2024年的变化,我之前已经有写过文章《聊个五分钟的企业AI应用需求发展趋势》,这里就简单再总结一下。

上半年:AI无所不能,大而全

2024年的上半年,AI市场充斥着激情,那种热情似乎走在街上都会扑面而来,个人感觉最主要的推动者是自媒体和模型厂商。模型厂商的出发点很容易理解,快速打开市场嘛,但考虑到他们是要最终交付的,所以相对还是比较理性。但自媒体就一样了,整个上半年看过太多的文章,大家也都是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了大众,所以很多人会觉得我才几个月没关注,AI已经发展到我不认识的地步了,AI已经无所不能了。所以,在2024年上半年,我们接触到的企业需求中,占主流的是那种大而全的需求,要用AI替代他们业务的全流程或基本流程,气味中充满了使用者的野望。

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AI或者大模型还真没到这个程度,而且最关键的是范式转换也还需时间。什么是范式转换?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以前人们用笨重的蒸汽机推动主轴承转动,带动整车间的机器工作。但是换了电动机之后呢,工作方式变了,动力可是变得非常分散,比如你拿在手上吹头发的吹风机。带着微型电动机的吹风机和传统的蒸汽机在工作范式上就完全不同,采用AI大模型之后,企业的业务流程也存在范式改造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所以,上半年我遇到的、参与的或者听说的那些大而全的AI项目,一半是在可行性推演中没有被验证,一半是交付之后效果很不理想,成功者寥寥。

下半年:回归理性,小而难

在今年7月份开始,陆续有一些传统大企业找上门来,包括非常知名的企业,以及世界500强和多家中国500强。如果从时间上来说,他们属于AI投入相对较晚的了,但他们的优势是需求非常明确,要求也极高。比如有些企业仅仅就是解决一个咨询服务的需求,在产品范围上就是一个AI问答,但要求准确率接近100%,就像我们CTO在《AIGC时代的淘金者,TorchV这一年的心路历程说到社保咨询一样。

小而难的好处很明显,我能看到的是下面几点:

  • 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改造相对较小,内部推动的阻力相对较小,企业客户配合度高;
  • 切口小,需求明确,建设成果的考核清晰可量化;
  • 使用功能较小但可用性较高的AI产品,可以让企业内部员工快速接受AI,做进一步业务流程改造的前期预热;
  • 乐于承接大而全需求的合作厂商多半是外包性质的(这个观点有点伤人,但确实是我看到的现状),而专业的、交付成功率更高的厂商往往更喜欢需求清晰且有难度的任务。

关于2025年的预测

我在上文中已经有提到,2025年会有更多企业需求方采用AI技术,但企业永远不会为你的技术买单,他们只会为他们自己的使用价值买单。比如可以帮助他们提升销售额、业务流转效率更高,或者和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还有就是降低成本等等。所以,大模型应用端多端不够,还需要生长出藤蔓围绕着企业流程开花结果,这个任务最终会落在应用(Application)——内化了企业流程、借助了大模型能力的、带有可交互界面的程序。我自己预测2025年会成为大模型应用或AI应用之争。

另外还有一个趋势也很明显,就是知识管理和协作。我们都说这波AI浪潮把原来“没用”的非结构化数据给激活了,嗯,所以我们马上会看到那些原来堆在角落里面的“冷”文件和知识(类似wiki)会被大量启用,“热”文件和知识会爆炸性增长,知识的协作和管理会成为新的问题——就像你有再多的先进坦克和战车,却因为无序的交通都堵在阿登森林了。基于大模型的知识管理和协作,会在12月专门写一篇文章好好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见解,希望能找到共鸣的客户以及开发者。

3.AI从业者观察

因为我看到的不代表真相,所以这一章节会很短,仅仅分享两个发现。

01 AI技术的下坡


有两个感受(非证据)可以说明这一点:

  • 关于AI大模型的自媒体数量在减少,从搜索引擎趋势,加上我和几个业内朋友的blog、公众号以及X的阅读量下降趋势也可以佐证这一点,下半年虽然市场理性回归,但整体热度是在下降的。OpenAI不再持续放大招可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 我前期接触了很多因为AI热潮而在企业内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的AI小组、AI研究组和AI创新组等团队的成员,但下半年有不少类似团队已经解散,人员回归到原有岗位。

还有一点就是上半年加我微信好友的很多独立开发者或在职的个人,多半也已经在寻觅了半年机会之后放弃了继续探索,这一点在和他们交流,以及他们朋友圈的内容变化中可以明显感知。

但是这并不是坏事,上图已经告诉我们,这是必然规律。

02 价值开始显现

第二个观察就是目前还奔跑在AI大模型应用赛道的公司,很多已经开始创造出客户价值,有了自己的优势。

包括在海外风生水起的Dify,在内容提取端的合合,以及肯定会成为国内AI巨无霸的火山引擎。当然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深耕垂直行业的优秀团队,特别是在法律、医药、教育等行业。我们也在今年6月份开始做了产品转身,现在已经不再烦恼人家问我们“你们和dify/fastgpt/ragflow有什么区别?”,因为赛道已经开始慢慢不一样了,而且这个不一样依然是产品层面的,和服务什么行业无关。关于这一点,也还是在12月的那篇文章再来分享吧。



53AI,企业落地应用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大模型应用平台+智能体定制开发+落地咨询服务

承诺:先做场景POC验证,看到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回到顶部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