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AI搜索,正在杀死传统搜索
发布日期:2024-07-08 08:57:17 浏览次数: 1912


曾几何时,AI搜索一度被视为科技圈里的蓝海赛道,很多大厂和新贵都对此寄予厚望。如今,这个赛道早已成了拥挤的红海,而且是红到发黑的那种。国外知名的有Perplexity、必应、You.com、Andi Search,国内入局的也有天宫AI、秘塔AI、360AI搜索等,甚至连钉钉都推出了针对办公场景的AI搜索。


“拥挤”已不必多说,它的前途又会怎么样呢?有人说AI搜索是颠覆性产品,终会带来一场搜索革命;也有人说AI搜索是伪需求,没办法解决一些关键的根本问题,这些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K哥就来聊聊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01

AI搜索,解决了什么问题


1、省时间,提高准确性

先说说传统搜索,不管是谷歌还是百度,都是全文搜索引擎,通过爬虫从互联网中提取各个网站的文本信息建立数据库,然后从数据库中检索与用户查询条件相匹配的记录,并按照一定顺序将这些数以万计的结果呈现给用户。在整个过程中,用户需要自己选择网页,然后自主查看,并筛选、消化、整合其中的有用信息。这一过程涉及大量的选择、阅读和总结,非常耗时,而且当中过量而庞杂的信息,也常常让人无所适从。


而AI搜索技术的出现,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局面。它不仅能够快速找到相关的网页,还能基于大模型对这些网页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直接为用户输出一个简洁、清晰、条理的答案,起到了类似“搜索秘书”的作用,帮用户节省了选网页、点网页、看网页的宝贵时间。有人做过一个统计,用传统搜索方式搜索答案,整个过程一般需耗时3-10 分钟。而通过AI搜索,每次获取结果的平均时间,大约为 5-10 秒。妥妥几十倍的提效,AI搜索获取信息的效率,确实是传统搜索方式难以匹敌的。


2、AI搜索,解决了大模型幻觉问题

但凡体验过的朋友都知道,AI大模型有时候确实不太靠谱,很喜欢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大模型是基于大量数据训练的,并在训练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数据中的统计规律和模式。因此,即使向模型输入它没遇过的新问题,它还是会按照以前的模式和规律,生成一些看上去很不靠谱的答案,这也就是所谓的大模型幻觉。而这个“幻觉”也直接让大众对大模型生成答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


AI搜索的出现,却可以很好地解决大模型幻觉的问题。当用户提出查询时,AI 搜索通过 RAG等技术,找到相关的内容事实,然后让大模型基于网页中的内容事实生成回答。这就意味着,大模型生成的答案是有据可查的,而不是胡编乱造,从而大大提高了搜索信息的准确性。




02

AI搜索,仍干不掉传统搜索


AI搜索刚一出现时,曾被认为是“搜索世界秩序的改变者”,不少业内人士也大喊“谷歌危险了”。但后来的事实证明,AI搜索想成为一名“颠覆者”,远没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1、搜索引擎的技术壁垒比想象中的高

信息搜索是互联网最基础的功能之一,而搜索引擎也在互联网从“找不到信息”到“能找到信息”的发展进程中,居功至伟。从上世纪90年代,雅虎定义搜索引擎范式以来,经过30年左右的沉淀和积累,传统搜索引擎早就构建了自己的技术壁垒和护城河。


从传统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来看,一个搜索引擎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网页抓取、建立索引、权重计算、查询响应等主要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复杂的工程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计算资源。以网页抓取为例,搜索引擎需要部署大规模的服务器和网络基础设施,不断爬取和更新海量的网页数据,这就需要解决诸如网络带宽、硬件扩展、性能优化等一系列工程难题。再比如建立索引,需要采用各种高效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以快速地对海量的网页内容进行检索和匹配等等。


虽然近几年AI技术飞速发展,但在搜索引擎领域,仍然是以关键词为入口,通过抓取、解析和索引全球网页内容, 构建庞大的知识图谱作参考,计算页面与搜索词相关性等一套基本流程,这与之前并没有太大差异。除了流程,在一些关键技术点上,AI搜索同样没有多少石破天惊的突破。比如,在海量网页内容抓取和处理上,无论是针对页面内容还是链接结构进行模拟,计算机依靠的仍是定量分析和统计学,并没有真正实现人类语言水平的理解能力。


2、必应没有革掉谷歌的命

看完技术层面,我们再看看市场格局。当初ChatGPT横空出世,震惊世人,作为OpenAI的投资人,微软近水楼台先得月,大张旗鼓将ChatGPT融入必应,推出New Bing。一时间市场一片看多必应、看衰谷歌之声。


但一年半过去了,事实又如何呢?根据Statcounter 4月数据显示,使用谷歌搜索的,依然高达90.9%,牢牢占据统治地位。而必应的市场份额,只有3.6%。不难看出,“新必应”并没有带来很多人想象的“新气象”。这并不是说AI搜索没有发展空间,而是说照目前发展趋势,即使有了AI搜索,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谷歌的市场霸主地位。谷歌搜索通过数十年的技术沉淀和用户积累,所形成的垄断地位,不仅体现在底层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用户体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New Bing虽然在某些方面有创新,但整体用户体验和覆盖范围,还远不到撼动谷歌的地步。


3、AI搜索,面临工程化、产品化问题

除了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方面,AI搜索在工程化和产品化方面也存在不少挑战。


1)工程难度较高

首先是在搜索排序算法方面,传统搜索引擎主要依赖于PageRank等基于网页关系的算法,计算相对简单。而AI搜索引入了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复杂模型,需要在海量数据上进行大规模训练和优化,这就对算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有数据统计,搜索引擎每天要响应数10亿次查询请求,而目前主流的大型语言模型在处理每一个查询时,都需要数10次参数计算。二者叠加,其难度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其次是实时输出,现在的用户对搜索结果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任何明显的延迟都会严重影响体验。但大模型需要推理,它的反映时间往往更长一些。以谷歌的LaMDA对话模型为例,它在单次交互中,因为需要进行大量的自然语言推理和生成,计算延迟往往达到数秒。对于搜索场景下的即时响应要求来说,这显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推理准确度是AI搜索的另一个技术难题。AI搜索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逻辑推理,以提供最准确的搜索结果。这不仅要求算法具有高效的计算能力,还需要能够处理模糊和多义的查询。例如,当用户输入“我想买苹果”时,AI搜索要能迅速判断用户是想买水果,还是想买手机。


2)产品形态仍很初级

当前的AI搜索产品在用户体验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大家常遇到的,在使用AI搜索时,得到的结果不准确或者和问题不相关,这不仅影响了用户的搜索效率,也降低了用户对AI搜索的信任度。


在个性化方面也面临挑战。AI搜索的理想状态是能根据用户的搜索历史、偏好和行为模式,提供个性化的搜索结果。但目前大多数AI搜索产品,在这方面的功能还相对初级,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对个性化服务的期待。




03

AI搜索,路在何方


任何新生事物,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试错,AI搜索自然也不例外,它该走什么样的路,该往何处发展,K哥有以下几点看法:


1、自建内容闭环

AI搜索的核心在于内容本身。与传统搜索引擎依赖外部网页内容不同,AI搜索有望通过生成内容的方式,自建内容闭环。比如,微软的新模型,正是使用 GPT-4 生成的教科书来训练的,其效果也许还有进一步加强之处,但已经从侧面说明,AI搜索已经朝着自我生成内容的方向努力了。


2、蚕食专业搜索的市场份额

正如前面所说,只要传统的搜索巨头,一边稳扎稳打,一边与时俱进,不犯严重的战略性错误,AI搜索新贵们想正面“倒反天罡”的机会还是渺茫的。但他们在垂类、专业领域一点点崛起壮大,倒是很有可能的。


比如,小红书、今日头条、淘宝都推出了自己的AI搜索。有数据统计,淘宝问问月活跃用户已近9亿,每日搜索量高达数百亿次。而小红书也依托用户的笔记和分享,形成了独特而有黏性的社区化内容,进一步突显了自身亮点和特色。再以专业领域的论文搜索和医学搜索为例,像Semantic Scholar,就是一个由AI驱动的学术搜索引擎,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理解用户查询的意图,并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同样,在医学领域,AI搜索也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医学文献和病例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加精确的诊断建议和治疗方案。


3、结合硬件,颠覆流量入口

最早提出AIPC概念的英特尔曾表示:“在2025年前,将AI技术引入超过1亿台PC设备内,AI将从根本上改变、重塑和重构PC体验。”不管英特尔的目的最终能不能达成,仅从这家巨头的策略上就能看出AI搜索的另一个方向,即通过结合AIPC、AI手机等智能硬件,改变传统搜索的流量入口,实现颠覆式创新。


未来,随着AIPC、AI手机等智能设备的普及,AI搜索极有可能成为这些设备的核心功能之一。它们可以预装AI搜索引擎,将搜索流量从传统浏览器中转移到这些AIPC、AI手机上来。此举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搜索的格局,让AI搜索成为流量的主要入口;还可以让用户通过语音或手势与AI搜索进行交互,实现更加自然和便捷的信息检索体验。


谷歌前搜索负责人本·戈麦斯说过一句名言:搜索是离钱最近的地方。离钱最近的地方,必然也是争抢最激烈的地方。搜索的未来到底由谁掌握,传统搜索还是AI搜索?巨头们还是新贵们?故事刚开始,结局还早,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 Mr.K   
编辑| Emma


 -  END - 





53AI,企业落地应用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大模型应用平台+智能体定制开发+落地咨询服务

承诺:先做场景POC验证,看到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回到顶部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