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当所有保险人都用DeepSeek:真正拉开差距的从来不是工具
发布日期:2025-02-05 08:11:04 浏览次数: 1574 来源:AI新十代
推荐语

深度思考与实际应用的AI工具如何改变保险业。

核心内容:
1. AI工具在保险业的应用误区与正确使用方式
2. DeepSeek如何暴露思考深度,拉开行业差距
3. 从“点外卖”到“学做菜”:AI工具使用的正确心态与方法

杨芳贤
53A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最近铺天盖地的"AI卖保险年入百万"文章,让我想起2019年的区块链热。

看了里面的提问方式,可以看到可能教你用AI一键生成话术的人,自己都还没理解明白。当然我不否认这也是一种流量的获取方式,能够开始使用和有自己的结合也是值得赞赏的。

只是为什么同样的工具,有人用它赚到百万年薪,有人却越用越焦虑?  

那些高喊"颠覆行业"的人可能会成为最先离场,留下的总是低头解决问题的人。

作为一个在保险业摸爬滚打10年,转型家族办公室后又深耕AI+保险人提效2年的老兵,我想说句大实话: 

DeepSeek不是阿拉丁神灯,而是照出你认知深浅的魔镜。

一、当AI撕开认知差距:你在第几层?  

最近我都在休假,但是在前几周DeepSeek还没有爆火的时候,我就做了个实验:用3个不同思维的保险顾问在DeepSeek处理同一客户异议 。

"听说小保险公司容易倒闭,我不想买"?

不同思维下的提问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你看明白了吗?其实这种提问的结果最早在2023年我运用GPT4和其他同样能力等级AI工具的时候就已经验证过了,不是使用DeepSeek才能出来的结果.这个可以自己去尝试。

只是之前的工具得出结果的能力模型是:AI工具+使用人的深度思考提问能力实现的,而现在DeepSeek的能力模型是直接把人的深度思考提问能力植入了大模型,换句话说DeepSeek就是一个能够深度思考的“人”。

使用这个工具会赤裸裸的暴露谁在真思考,谁在假勤奋。


 二、AI用不好的人,到底缺什么?  

你是在"点外卖"而不是"学做菜"  

有一个典型案例: 做教育金保险的朋友圈文案 

小白做法:(一个标准的笼统的表述)

"DeepSeek,帮我写个教育金保险的朋友圈文案" 

套用模板 → 客户问你细节到底怎么做,可能你都慌了,这是只获取结果,不思考过程的典型。  

带着思考的做法:

1. "分析00后父母最焦虑的3个教育资金问题"(挖需求)  

2. "用奥特曼打怪兽的比喻解释复利效应"(降认知)  

3. "设计家长自查表:测测你的教育金准备在第几层"(造互动)  

只会让AI写文案的人,就像天天吃外卖的厨子—— 尝得出味道,但永远学不会做菜。 

在我和上百位保险伙伴深度沟通后,我发现个惊人的规律:  

AI使用效果与从业年限成反比 :(5年以上老手普遍不如新人上手快)  

直到我自己亲自实验,才破解谜底:  

现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几乎都贯穿了AI,但是所有经过AI产出的内容在我这里:必须经过"灵魂三拷问":  

1️⃣ 这个回答背后的人性洞察和共鸣是什么?  

2️⃣ 如果代入客户视角,用AI产出的内容,和你自己沟通,你会有什么反应?  

3️⃣ 我的从业经验和认知是否认同这个结论?  

AI不会替代保险顾问,但会加速淘汰不会独立思考的顾问,因为人人都能跳过思考过程直接看到结果,但不是每一个人能充分理解过程!

这个问题在保险公司紧跟照做听话的大环境下会逐渐放大!

 

三、分享三招把AI炼成"脑细胞外挂"  

 1. 提问要像"剥洋葱" 

× 错误示范:"重疾险怎么卖"  

√ 进阶操作:  

"90后拒绝重疾险的5种典型场景" →  

"每种抗拒背后的心理防御机制" →  

"用他们喜欢的脱口秀梗破解抗拒" 

 2. 让AI当你的"杠精陪练" 

比如把方案丢给DeepSeek并说:  

"现在你是最懂保险的客户,请从3个角度怼我的方案"  

(这个其实就是异议处理预演,让你在面谈时预判了客户80%的问题)  

3.用DeepSeek炼就"思辨肌肉"  

举个例子:客户说"我有社保不需要商业保险"  

小白做法: 

直接调取AI话术库 → 背诵医疗费用对比表 → 被客户打断  

我的"思辨训练法":  

1️⃣ 第一层追问(事实层) 

"请列出社保无法覆盖的23种重大疾病治疗费用"  

2️⃣ 第二层深挖(认知层)  

"用外卖骑手接单机制比喻社保报销规则"  

3️⃣ 第三层颠覆(价值层) 

"设计选择题:您愿意用1天工资保住未来3年收入吗?"  


 四、警惕AI时代的"新文盲":会打字≠会思考  

全民AI以后容易产生的使用误区

新人把DeepSeek当复读机,遇到追问就卡壳 。 

老人直接用AI生成的话术,反而丢失了独有的"烟火气"  。

它让懒惰显得像勤奋,让肤浅伪装成专业!这是AI最可怕的副作用。 

未来最危险的保险从业者 : 

不是不用AI的人,而是——  

那些以为用了AI就万事大吉,却完全停止独立思考的人。

从我上面的举例,你能看出什么吗? 

这个时代最残酷的公平,就是AI给所有人同样的工具,

却让会一些人一骑绝尘,让另一些人原形毕露。你属于哪种?


 五、给保险人的生存指南(未来3年有效)  

1. 建立"AI防降智机制" 

✅ 每天保留1小时完全不用AI的深度工作  

✅ 所有AI产出必须手写批注修改逻辑  

 2. 训练"认知折叠能力"

把DeepSeek当作"思维健身房":  

错误做法:直接要方案 

参考做法:让AI模拟不同立场辩论  

(试试这个咒语:"现在你是坚持不买保险的客户,请用三个角度反驳我的建议")  

 3. 打造"人机混合心智"

我的日常工作流:  

① 先用行业经验判断问题本质  

② 用AI快速扫描知识盲区  

③ 回归人性设计沟通触点  

(就像老中医+CT机+心理咨询师的组合)  

深夜复盘时,我常问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DeepSeek,你还能比同行多提供什么价值?"

这个问题,可能比"怎么用AI赚更多钱"重要100倍。  

你的答案,决定三年后:  

[ A ] 成为被AI淘汰的"数字难民"  

[ B ] 进化为驾驭AI的"超级顾问"  

就像这篇文章,是我用DeepSeek辅助创作的,  

但每个标点符号都经过我的认知过滤网,

这是AI时代目前为止:我认为最安全的生存姿势——让工具扩展你的边界,而不是定义你的价值!

不然你可以用和我同样的标题试试,能不能写出和我一样的文章?

 

开工第一天,送大家个价值百万的彩蛋 :> (坚持30天,你会来谢我)

> 试试用DeepSeek时多说这三句话:  

> "请用8岁孩子也能听懂的话解释..."  

> "如果XXX专家看到这个方案会怎么骂我?"  

> "帮我找出这个结论的3个漏洞"  

扫码关注可围观朋友圈,并获取免费AI资料              

通过好友后可任选一份AI资料领取:(加V说明来意)

1、保险人一定要有的18个宝藏APP(飞书文档)

2、职场精英AI工具箱(飞书文档)

3、1元领取AI认知课:保险人如何融入AI时代(录播课)

  


往期推荐点击跳转

春节客户经营流量密码:AI定制专属红包封面

2025 年AI八大预测与八大风口:AI 浪潮下的掘金机遇

超级个体必看!AI 时代10倍加速IP养成攻略

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写保险行业

AI 时代,保险人放下传统展业反而更有竞争力?



END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回到顶部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