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参加周鸿祎《企业如何拥抱AI》公开课现场
发布日期:2024-04-10 20:50:19 浏览次数: 1995 来源:向心修炼


周一以自媒体身份,参加了周鸿祎的现场公开课《企业如何拥抱AI》,做下记录分享。

1、斗转星移的战场与道路的选择
先说说跟360公司的渊源。想起以前在QQ浏览器团队,还有隔壁的管家兄弟团队,为了和360争夺市场份额,每天攻防策略一来一回,打的不可开交(算是3Q大战之后的小战场)。
还有一波同事去了百度,又看着百度和360水深火热的PK。
那时候的氛围是,不管是谁,都想牢牢守住那片战场(入口,搜索)。
然而几年过去了,曾经的战场早已成失落的游戏。
新的战场斗转星移。
老周牢牢站在了安全线,从ToC做到ToB,又做到ToG,不管做什么,圆心圈总得是 安全 才蹚得稳当。
百度一直在尝试,新战场的船票(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AI 1.0…)拿了又无奈丢掉,如今必须矢志不渝地守住AIGC这方天地。
腾讯也不停尝新,在守住基本盘的基础上(社交,游戏),探索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广告,电商,金融、产业互联网,AI…),新业务有成有败,好在底牌很多。
如今回看,风云退去,彼此都已不再是对手。
感叹,曾经的硝烟,无论当时看多么举足轻重,在市场无情地轮换中仍是黄粱一梦。
市场、商业、产品,人、事、物,都是如此。
无论是一家企业,还是作为一个个体,真正的战场终是回到自己的场域,真正的对手只能是自己。
竞争也好,竞技也罢,仅仅是一段过程,一条适合的道路,只能由自己趟出来,是坚定的相信和选择,谨防焦虑、被动、跟随、盲目。

2、优秀企业家的闪光
再谈谈@红衣大叔周鸿祎(全网都是这个ID,响应他的涨粉号召计划,可以去关注)。
过去对其的印象是有战斗力的优秀创业者、企业家,这次现场听了近4个小时的发言后,有了更立体的感触。
①老周本人非常真实和务实。
线上和线下,完全无滤镜差异,没有任何身份包袱、包装粉饰,表达通俗易懂接地气。
现场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不清楚就直接表示“我也不会,我也不知道”,不会狂甩方法论或大话。
这种真实,让人很容易建立信任感。
这种务实,也会体现在一个人管理公司、团队,做业务产品的方方面面。

②个人风格自带网红体质
虽然公开课的内容较长,但老周每隔一会就抖个段子,总能把注意力拉回来,笑声哄场。
他的段子不是脱口秀般的精致设计,而是张口就来的天然趣味,自带土味幽默。
以至于在中间的广告环节,愣是把营销植入转化成了分享感觉,很难让人抵触。
这种能力,自带好感磁吸力,无法刻意为之,是个人印记的一部分。
老周说“每个创业者、企业家都应该学会做网红”。
我想,要成为IP,除了官方身份标签,更重要的还有个人的鲜明特质、阅历故事,这些更是记忆点、辐射力的一环。
这点,雷总也是模范榜样。

③企业家的闪光折射
优秀的创业者、企业家有很多风格类型,在老周身上我看到的是:
  • 一种“莽劲”(褒义)
是不管前方有什么,我都身怀披荆斩棘的勇气,敢试,敢做,敢面对结果。
  • 极强生存力,韧性
其实这两年360的日子并不好过(营收下滑,利润为负),但他一直战斗在最前线,最先听到炮火,带着公司几经风浪,仍然展示出强大的心脏,探索激活企业新的生存力。
  • 自我进化能力
这一点应该是所有优秀创业者、企业家的共性。不管市场怎么变,业务怎么增,领头人都是那个最先去学习进化的人。
在老周身上尤甚。以前是在互联网的海洋里掀浪,能在电视媒体上能搞营销,现在可以到视频平台上做网红,总在新趋势风向里边学边练,侃侃而谈,成为焦点。
其实每个个体都该如此,人生本也是一场不断放下旧我,磨砺新我的旅程啊。

3、公开课,几个印象深刻的点
①通用大模型竞争
如果想拼通用大模型:
  • 对于模型,本身不贵,也不难,但训练成本受不了,动辄千万级的投入。模型越大,投入越多,这是“富人”的战争呀。

  • 对于算力,主要有钱想买卡也买不到。国内企业的卡加起来可能有百来万,但硅谷企业一家公司就能有百来万张。加上英伟达最新的GB200,性能是H100的30倍,其运算差距与国内大模型公司买不到卡的滞后,让现实更挑战。

  • 对于数据,英文世界可获取的通用数据,本身就质量很高,量也足。但国内的通用数据,各大公司能搞得都搞到了,但高质量的行业垂直数据,往往是企业专有数据,都是核心资产,没有谁愿意公开出来。


三大要素,每一个都是竞争门槛,怎么解决?
老周给的建议是,举国之力,集中资源办大事。
我的观点是,很难,企业和企业之间终究是竞争关系,哪怕有纯自上而下的牵头,参与者/贡献者也会各有考量,有所保留,毕竟市场的底色就是是独立发展、适者生存。
而且早在国产操作系统、芯片研发领域就有过类似的轮子了。

②大模型发展趋势
老周提了16个发展趋势,其中,我认为比较确定的:
  • 未来大模型将无处不在,但不一定是一大模型的形式,更可能是润物细无声的隐性能力调用。
    两种主流能力形式,一种是云端大模型的服务调用,这种越做越大、越全能,属于实力资源雄厚的玩家,一种是嵌入到智能终端里,这种越做越小、越垂直,属于特定领域的融合产品。

  • C端继续涌现杀手级应用,对。至少目前还没有全面渗透生活,更难说改变生活。我认为哪怕是ChatGPT、Kimichat这种正在走向全民化的应用,也远没有到终极应用形态和阶段。

  • 知识工程成为大模型落地的决定性要素。这点不是未来了,是当前正在发生。


    为什么是知识工程?我想这是当前企业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最快捷,使用大模型解决部分问题最眼前的方式,但它的应用效果也仍然是在初期,毕竟企业场景x大模型使用本身还是在稚嫩的探索期。


  •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获得十倍加速。人形机器人属于看得见的未来,对于这样的产业,投资人也好,从业者也罢,都是更有动力和决心的,投钱、投人就是加速度。


  • 帮助生物科学等基础科学研究突破瓶颈。这一点,我个人而言更想表达的是期盼。相对于卷商业,我认为生命、医学、健康,这些人类更本存的东西,更值得去做技术加速。


  • AI安全前所未有的重要。虽然这是360自家概念植入,但AI规范、AI法制,一定会伴随着AI技术的发展出现和严谨化。就像工业时代汽车的出现,交通法规一样是顺其自然的产物。

③企业怎么结合大模型

行业里的大模型公司,其实已经把市场上的“明知识”(互联网公开知识)消化的差不多了,但企业内部的“暗知识”(企业文档、工作记录、邮件等)属于每个公司自己,所以对于没有财力人力等资源的企业,就不要玩火直接搞大模型了。
可行的做法是,基于开源能力或已有大模型服务,花几十万~百万升级做自己的企业大模型。(狂推自家开源模型哈哈)
另外,企业落地应用,也不需要追求一个模型搞定所有。OA、CRM、ERP、HR SaaS等等,这些在企业中不同智能或管理环节使用的系统,不会因为一个大模型就被替代,更可能是和原有业务场景结合或嵌入。
而且大概率不是聊天机器人的形式,最终会演变成什么,拭目以待。

④企业如何在AI发展中找到竞争力
一是,场景。
不是只追求技术多厉害,而是更强调场景多真实。
就像能源提供动力(AI技术),车作为工具(AI产品),最终要看的还是你用车去向哪(场景目的)。
与其追求参数多大,跑分多高,不如多去看看用户,问问客户,到底要啥?到底何用?
其实这个场景不一定很大,可以只是个小切口,把一点做到极致,总能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成为目标受众的头号选择,就是合适的选择。

二是,Think Different。
也可以理解为差异化思维啦。无论是做企业,还是搞产品,我们一般在战略层面都会重点把这个考虑清晰。
当然Think Different,并不是说为了不同而不同,还是要从企业优势出发,去了解真正属于你的那波用户,属于你的战场是哪片。
老周的分享里,提到一个关键词叫“明星场景”,这就是通过Think Different,把场景弄透的完美诠释。

⑤AI安全的不同层次
毕竟是安全公司的分享,附上360提供的AI安全层次金字塔吧。大模型时代的安全防御,从下到上依次体现在:
  • 人类安全
  • 内容安全
  • 算法安全
  • 算力基础设施安全
  • 数据安全
  • 网络安全。


后,一点题外心念:
①好的企业家,不仅有敏锐的思想,强大的精神,还需要有强大的体魄。
老周公开课的上午据说是客户会议,下午站了4、5个小时讲话,晚上还有安排。相信这就是他的日常。
一方面这种敬业很值得尊敬,一方面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②晚上自媒体见面会,很多博主纷纷上前合照留念。I人如我,实在热闹不来。觉得外在的抓取,也是某种执着。
心无所住,不着于相,正是「向心修炼」一直推崇的状态,更符合自己。


53AI,企业落地应用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大模型应用平台+智能体定制开发+落地咨询服务

承诺:先做场景POC验证,看到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回到顶部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