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与玉伯深度对话,探索YouMind的创新理念和创作工具的未来。 核心内容: 1. 玉伯的个人经历与YouMind创业故事 2. 传统笔记工具的局限性和创作需求 3. YouMind“万物化稿,稿生万物”的产品理念
春节前某天刷即刻时,看到有很多人在关注一个叫”玉伯“的人,点开主页之后发现介绍里没有常规的成就标签,只有短短一句”一个诚实的人”,这很朴素,当时随手点了关注。再后来,年初一次跑步时无意听到了潘乱那期播客:“玉伯创业自省:我是什么货色“(播客链如下)。全程听下来,抛开其中内容不谈,感慨确实“真诚才是一切的必杀技”,即刻签名看来不是瞎写。
上周在晨晖创投怡然兄引荐下,前天下午在上海面基了玉伯,收获颇多。仨钟头里,聊到了他的许多非共识观点,关于 PKM(个人知识管理)和创作本身。其中,他所描述的那番 YouMind“万物化稿,稿生万物”的产品理念,以及一些交互式 AI 的产品巧思,作为创作者而言,很是期待。
注:下文中插画和图片均使用GPT 4o生成(吉卜力风格)。
1
从语雀的缘起开始说起
关于他本人的履历似乎相对大多数人而言更为简洁,公开信息可查的是,玉伯在阿里长期从事前端和知识工具开发,16 年主导了阿里笔记文档知识库「语雀」的开发,并在 19 年推动语雀商业化,之后又负责了阿里协同工具部门(语雀+白雁)。
结束在阿里 15 年的职业生涯后,又短暂担任字节跳动飞书的产品副总裁。再然后,就是24年5月以来开启的 YouMind 的创业阶段。
如同乔布斯所说的"Connecting the dots"一般,这种在大厂打造知识管理和协作工具的丰富经历,似乎为他理解内容创作和团队协作的需求痛点奠定了自然基础,从而通过 YouMind 专注打造一个聚焦创作输出的全新工具。
2
传统笔记工具的历史局限
我从学生时代开始,也经历过多种笔记工具的切换,从最开始的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再到现在常用的 Notion、Obsidian、flomo 等。这些笔记虽然功能五花八门,但有个共同点是,对于创作或者说写稿本身,是不闭环的。
主打碎片笔记的 flomo 是我过去一年常用的笔记之一,目前已经记录了 1100+,其中大多是我的一些碎碎念,还有部分是一些公开资料的摘抄。随着笔记数量的增加很多内容慢慢遗忘。虽说有每天的回顾提醒,但是坚持了几个月之后,也像背单词软件一样,开始默默视而不见。
Notion 和 Obsidan 我更多是用来做写稿的工具,Obsidian 虽然有比较强的依靠反向链接的知识图谱功能,但有一说一,比较考验使用者的记录耐心和水平。Notion 的 Block 和 Page 的设计其实挺好,只是整体上和飞书这类产品类似,比较偏重团队的组织协同和丰富的文档功能,本质上服务于组织管理”,对于个人灵感记录和内容产出而言,显得略微笨重或“企业化”。
3
”万物化稿,稿生万物”
按照玉伯的口述和我的初步理解,“万物化稿,稿生万物”通俗地解释就是:先让万物皆可成稿,再让稿件生成万物。具体而言,YouMind 想要帮用户实现把各种形式的素材(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音频、视频)都转化为可编辑的稿件,作为创作的中间成果。然后再基于这份稿件,利用 AI 生成所需的最终内容形式,包括图文、音频、视频等。
换句话来说,任何碎片素材经过 AI 处理都能汇聚到一篇“稿”中,随后这篇稿子又可以通过 AI 的创作辅助,衍生出多模态的作品,稿件成为连接素材与成品的桥梁。
这种全流程的协同,实现灵感捕捉、资料整理到内容创 作、再到多渠道输出闭环的 All in one,也就是玉伯所说的 IPO(input-process-output)。
4
交互式 AI 的产品巧思
4.1
多模态资料采集
通过 YouMind 的浏览器插件,可以在浏览网页内容中调用 AI 完成三件事:一键总结/翻译网页内容,迅速获取网页要点;与 ChatBot 对话提问,无论是询问当前页面的信息还是触发联网搜索;以及收藏任意模态的素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到个人知识库中。
按照玉伯的透露,后续会在 Boards 中增加信源推荐功能,就是根据用户在 Snips 中主动录入的信息源,以及平台维护的相关可信来源进行推荐。这个做法类似早期知乎的邀请制,有各种去伪存真的好处,但也显然对 YouMind 早期种子用户的选择和运营提出了更多要求。
4.2
手动挡+自动驾驶
聊天中玉伯提到了近几个月的版本中,会呈现类似 Cursor Tab 自动补全的功能。就是用户可以像传统编辑器一样完全自主地码字,也可以让 AI 根据创作上下文主动提供灵感建议:例如智能推荐相关的资料来源、提示下文的撰写思路,甚至在用户停滞时提醒继续创作或适时接管部分写作。常用 Cusor 的码农们,应该很理解其中所带来的效率提升乐趣,当然,创作者依然需要保持对内容走向的把握。
5
顺势而为的两点考量
IDE 与 AI 时代的“纸与笔”
虽说我没正儿八经的经历过 IDE 出现之前的编程年代,但是我深知在服务器上使用 vi、vim 等文本编辑器的痛苦。IDE 通过将编辑、编译、调试、代码补全、版本控制等功能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环境中,大幅提高了编程效率和开发体验。
也正如 IDE 解决了早期编程的痛点,玉伯口中的 Youmind 试图打造一个 AI 时代的“纸和笔”,捕捉“创作 ICE”趋势(C 指 creation),从根本上改变创作流程和效率。
5.2
超级个体崛起的更大蛋糕
大语言模型以及多模态的迅猛发展,无疑会让自由职业者和数字游民群体开始崛起,从个人电脑革命到互联网和远程工作时代,历史上也已有多个案例证明,技术变革必然引发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或许为 Youmind 提供了巨大的潜在用户市场和发展空间。
6
写在最后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浅聊的扎根创作流程本身,玉伯还有更宏大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也正如他在采访中所比喻的,他希望 YouMind 的终极形态是成为“内容创作者的 GitHub”。他描绘了一个创作者生态:优秀的内容想法上传后经过 AI 和社区的共创打磨,可能“变成软件”般产生新的作品形态,甚至像应用上架那样获得收益。这无疑是精神内容世界的“淘宝” 。此处紧接着比较洋气的说法应该是,08 年他加入淘宝 UED(用户体验设计)团队开始了在阿里巴巴的职业生涯时打出的一颗子弹,届时会正中眉心。
以工具为起点,逐步迭代到协同平台,最终走向内容创作者的社区的起心动念,似乎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叙事,但就不管 AGI 是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到来,创作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远非刷短视频等被动消费可比。AI 革命为个人赋能,玉伯希望抓住这一契机,用创业实践推动“让创作成为大众新风尚”的趋势,这绝对值得大家支持和参与共创。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4-13
DeepSeek写材料搭框架五步法
2025-04-13
别让“一键生成”害了你!用DeepSeek+Napkin 跳出PPT陷阱
2025-04-13
体验智能体构建过程:从零开始构建Agent
2025-04-12
内容可视化:使用AI创建教育领域流程图的多种方法
2025-04-12
未来 AI Agent:Event-Driven + MCP
2025-04-11
n8n vs Dify vs Coze——自动化与AI平台综合对比分析
2025-04-10
用AI把PDF一键变成能玩的可视化网页,这不比PPT酷多了。
2025-04-10
智能体搭建:如何精准定位问题,让AI成为你的高效助手
2025-03-06
2024-09-04
2025-01-25
2024-09-26
2024-10-30
2024-09-03
2024-12-11
2024-12-25
2024-10-30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