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DeepSeek:在AI深度思考过程中,仿佛看见了一个活人在思考——关于广告业趋势的话题,DeepSeek问答
发布日期:2025-01-23 20:34:06 浏览次数: 1532 来源:较高端Rx行业人类
推荐语

这是对广告业趋势的深度思考,探讨品牌与在线广告的复杂关系,值得一读!

核心内容:
1. 互联网广告与传统广告的精准度对比
2. 品牌方是否会成为在线广告平台附庸
3. 品牌建设中传统广告的作用

杨芳贤
53A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我问:

昨天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个观点,大概意思是——以前的广告,不知道钱花哪里了,现在的互联网广告(谷歌的ADwords为例)可以精确到谁看了广告并点击购买了。

所以,现在的广告很厉害,但是,会导致品牌方会投更多钱到广告上。投多少,能卖多少,这个账能算过来(以前是算不过来)。

所以,现在品牌方会成为成功的在线广告平台的附庸。

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https://chat.deepseek.com/

DeepSeek的深度思考过程:

嗯,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复杂,不过我还是试着慢慢理清楚。

用户提到的观点是说,以前的广告不知道钱花哪里了,现在像谷歌ADwords这样的互联网广告可以精确追踪到谁看了广告并点击购买,所以现在广告更厉害,品牌方会投更多钱,因为ROI容易计算,导致他们成为在线广告平台的附庸。

这个观点有没有道理呢?我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思考。

首先,要确认互联网广告相比传统广告是否真的更精准。

比如,传统广告比如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确实很难知道具体谁看了,转化效果如何。

而现在的互联网广告通过cookies、用户行为分析,确实能追踪到点击和转化,比如用户点击广告后是否购买了商品。

这点是事实,所以广告主可以更精确地计算广告效果,调整预算,提高ROI。

这可能确实促使他们增加在在线广告上的投入,因为效果可衡量。

然后,考虑品牌方是否会因此成为广告平台的附庸。

这里可能需要分析广告平台的市场集中度。

比如,谷歌和Facebook占据了在线广告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如果品牌方过度依赖这些平台,那么他们的营销成功就取决于这些平台的算法和规则变化。

比如,平台调整竞价机制、隐私政策(如苹果的ATT框架)可能会影响广告效果,品牌方需要不断适应,这可能形成依赖性,也就是附庸关系。

不过,也要考虑品牌方是否有其他选择。

虽然在线广告效果显著,但品牌建设可能还需要传统广告,比如电视广告塑造品牌形象,而在线广告更多是效果广告。

如果品牌方只关注短期转化,可能忽视长期品牌价值,导致过度依赖效果广告平台。

但另一方面,成功的品牌可能通过多渠道营销平衡,不完全依赖单一平台。

另外,广告投入的增加是否真的会导致附庸状态?比如,如果广告平台收费过高,压缩了品牌方的利润空间,但品牌方因为依赖其流量而不得不继续投入,这可能形成附庸。

但如果有其他替代渠道或品牌自有流量(如私域流量、官网SEO),可能减少依赖性。

还要考虑市场竞争。

如果广告平台之间竞争激烈,品牌方可能有更多议价权,反之如果市场垄断,附庸的可能性更高。

目前谷歌和Meta的双头垄断确实存在,但新兴平台如TikTok也在崛起,可能分散依赖性。

此外,数据隐私法规的影响,如GDPR、CCPA,可能限制广告平台的数据追踪能力,影响精准度,进而改变品牌方的投放策略。

如果追踪受限,广告效果可能下降,品牌方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广告渠道,减少对平台的依赖。

总结起来,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因为精准广告提高了ROI可测性,促使更多预算投入,而平台集中度导致依赖性。

但品牌方是否成为附庸还取决于是否有替代渠道、市场竞争状况、数据隐私变化等因素。

可能不完全正确,但趋势存在。

DeepSeek的回答

用户提出的观点确实反映了数字广告行业的重要趋势,但其结论是否完全准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1. 广告精准性与ROI可计算性

  • 技术进步:现代互联网广告(如Google Ads)通过用户画像、行为追踪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了传统广告无法比拟的精准投放。广告主可以追踪从曝光到点击再到转化的完整路径,甚至计算单次转化成本(CPA),这使得广告效果高度可量化。
  • 预算分配优化:广告主倾向于将预算投向效果可衡量的渠道,导致在线广告预算占比持续增长。例如,Meta和Google合计占据全球数字广告收入的50%以上,印证了这一趋势。

2. 品牌方对广告平台的依赖性

  • 流量垄断:头部平台(Google、Meta、Amazon)掌控了用户的主要注意力与行为数据,品牌方若想触达目标用户,不得不依赖这些渠道。这种“流量霸权”使得品牌方在议价权、规则制定(如竞价机制、隐私政策)上处于弱势。
  • 算法依赖症:平台的算法优化(如自动出价、人群定向)成为广告效果的核心变量。品牌方需不断适应算法更新,可能导致营销策略被平台规则“绑架”,例如2021年苹果ATT政策更新后,Meta广告的精准度下降,迫使广告主调整策略。

3. 附庸化的潜在风险与局限性

  • 利润挤压:广告竞价机制可能导致CPM(千次展示成本)持续上涨,尤其是竞争激烈的行业(如电商、游戏)。品牌方可能陷入“不投广告没销量,投广告利润低”的困境。
  • 替代渠道的崛起:私域流量(社交媒体粉丝、邮件列表)、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内容营销等逐渐成熟,削弱了对广告平台的绝对依赖。例如,SHEIN通过独立站和社交媒体网红合作,减少了对Google Ads的投入。
  • 品牌价值的长尾效应:过度依赖效果广告可能损害品牌建设。品牌认知度、忠诚度等长期价值难以通过短期转化数据衡量,传统广告(如电视、户外)仍具不可替代性。例如,奢侈品牌仍将大量预算投向杂志和高端活动以维持调性。

4. 行业生态的动态平衡

  • 平台竞争与反垄断:监管机构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调查(如欧盟对Google的罚款)可能削弱其垄断地位,TikTok、Reddit等新兴平台的崛起也为广告主提供了更多选择。

  • 隐私保护的冲击:GDPR、CCPA等法规限制了用户数据追踪,迫使广告平台转向隐私安全技术(如FLoC、转化API),精准度可能下降,品牌方需重新评估投放策略。

结论

该观点部分成立,但存在简化风险。

品牌方确实因在线广告的高效可测性而增加投入,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头部平台,但“附庸化”并非必然结局


关键在于品牌方能否:

  1. 平衡效果与品牌广告,避免短视的ROI追求;
  2. 构建自有流量池(如社群、会员体系),降低平台依赖;
  3. 动态适应行业变化(如隐私政策、新兴渠道),保持策略灵活性。


最终,广告平台与品牌方的关系更接近“共生”而非单向依附——平台依赖广告主收入,广告主依赖平台流量,双方在博弈中寻求动态平衡。


--


附:

欢迎 Obsidian 新手以及有意探索 AI 工具的同道加我微信,我会拉你们进新手群。在群里,我们可以共同交流类似本文这种实用的功能用法和简单实用的工作流。(注:群内不闲聊,只进行实用问答交流。加微信时请注明来意)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与创始人交个朋友

回到顶部

 
扫码咨询